孙明慧
辩证唯物论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观察*
孙明慧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从各个视角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有效和独到的看法与见解。然而,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一些学者并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使其研究受到很多限制。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作用,应该从辩证唯物论的视角出发,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剖析其理解和认识局限,在此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哲学研究
辩证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有必要从辩证唯物论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进行阐述和解读。
从哲学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着相应的理论体系,但马克思并非学院学者,也非书呆子哲学家,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不复杂,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广泛而丰富的,恩格斯和列宁使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实现了理论化,因而两者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相互融合的。马克思认为哲学并不是用来解释世界,而是用来改变世界的,他甚至认为作为体系化的哲学应该要消灭。所以,他鲜明地反对体系化哲学,也没有写过教科书式的哲学书籍,而主要是通过论战式的著作来表达其哲学思想。人们之所认会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类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其离不开实践。马克思认为人对于社会的进步而言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和旧唯物主义的观点——自然本体、物质本体和绝对客观的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此部分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论,其原因就是以此为视角去理解其内涵和实质。
我们也要看到,在对人和历史的哲学认识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着突出贡献的。马克思本人对这两个问题也有着深入的剖析和理解,据此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形成了相关的哲学原则。例如,批判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实践、人道主义原则、历史进步主义原则、乐观主义原则、现实生活与物质利益决定历史进程的原则等。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我们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因此,要想真正体悟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吸收和借鉴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代表。无论从气质还是从根性上来看,它都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因为它产生的背景是西方文化。如果从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属于西方传统文化的家族谱系。换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因是西方文化基因,无论其是否对西方文化有着革命的目标,其都时刻体现着西方文化的基因。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分析理性精神,在阐述历史进步主义和乐观主义,在剖析解放人类的弥赛亚精神时,都明显地体现出西方文化的特质。但可贵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拘囿于西方文化的传统,而是勇敢地对其进行批判与再造,因此也具有了相当强烈的革命气质,代表了文化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特别是对以黑格尔哲学思想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马克思进行了大胆的扬弃。最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摒弃了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同时,建立起了实践唯物主义为主的思想理念体系,也彻底批判和超越了基督教神学,直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非常鲜明,它代表了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方向,在各种文化精神中有着突出的合理性、科学性及优越性。
我们只有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才能真正体会其本真的内涵,才能做到将其中国化。牢牢认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代表了西方先进文化精神,可以让理论上的争论得以平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核心本质,也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逐步实现良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通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大量论战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认同的,现在它已成为人们分析中国社会与历史的重要理论工具,但是从唯物史观转到辩证唯物论,中国人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研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并且从唯物史观演进为辩证唯物论?为什么中国人在当时能信服辩证唯物论?我国的学者们将辩证唯物论迅速引入中国,主要是通过学习苏俄,在此基础上渐渐形成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始于瞿秋白,完善依靠李达等人。
从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可以看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包括唯物史观,还包括经济学说,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乃至于宇宙万物都是统一的认识方法,具体包括唯物史观、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经济学、互辩法唯物论。在这些思想中,互辩法唯物论是基础,与前三部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共产主义思想。这种思想的源流就是俄国学者布哈林和普列汉诺夫所提出的观点。瞿秋白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之意义》与《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就参考并引用了大量的普列汉诺夫的文字,而在其写作的《现代社会学》中,更能看到布哈林在《历史唯物主义论》中的理论影子。从实际上来看,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深入,理论储备也不充分,严峻的革命形式也让其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理论。这也让瞿秋白只能把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简单地搬过来,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1]
李达在创作《现代社会学》时,就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起点,也就是李大钊于1919年开始发表的《社会学大纲》。从这时候起,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形成了体系,内容也逐渐严密起来。李达创作的《现代社会学》也体现了其思想转变过程,从唯物史观转到辩证法唯物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社会学大纲》成为了最具哲学意义的哲学刊物,这也能够反映出当时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理解。毛泽东曾将 《社会学大纲》誉为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这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也成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权威。
自最初的瞿秋白到后来的李达,我国国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了解也随着其普及程度的加深而从唯物史观过渡到辩证唯物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出现,才为此带来终结。换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模式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在其漫漫成长史中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极具推动意义。李达的观点也将唯物辩证法作为“人类所有历史与知识的结论”,认为其适用于任何领域,是一种具有极大普及价值的理论形式。将历史进程中唯物辩证法的传播过程总结起来,最终就发展成了历史唯物论。同时,正是因为李达的思想也受到以上这些认识的影响,他才将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放在一起来看,看成一个整体,这其实也是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在其身上的体现。
然而应该认识到的问题是,目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理解还滞留于表面,学者李达对此的研究更加透彻,其部分思想意识已经打破了陈旧的观念。例如,他认为辩证唯物论应该作为实践的唯物论来学习和认识。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他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中找到答案。李达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将马克思的作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同时还体悟到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论的继承与批判,形成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当时的思想界,包括国外的思想界,没有对马克思的这个手稿表现出太多的关注,但从现在来看,这部手稿正是引导马克思驳斥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功臣。换句话说,马克思是以此为依据才完成了 “实践的唯物论”,同时该理论也赋予了黑格尔提出的由劳动到实践理念的新价值。李达尽可能详尽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这也是逐渐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但这也不能理解成辩证唯物论就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相加的结果。因此,只能这样理解,李达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中仍然未曾摆脱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束缚,这也说明了其本质上还未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对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二者对立的方式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化思想,他都无法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与阐述是有着极大的突破的,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尽管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是其思想来源,但他的《社会学大纲》仍然具有独特的思维特质。有的学者就提出,虽然现在的《社会学大纲》并没有在内容上联系中国社会实践,但也有了一定的中国特色,不能说它是对国外教科书的直接抄袭,而是有中国人的思维蕴含在其中。李达的著作向中国人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完整的阐述,让马克思主义更加体系化,让其在思想上、内容上、结构上更具有逻辑性,也更具有完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一个讲稿,只有让其能够更容易地被广大革命者与劳苦大众接受,并能够理解和运用,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才能实现其中国化。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由艾思奇所撰写的《大众哲学》与社会大众见面了,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更加通俗易懂,社会大众也更加容易理解。《大众哲学》这本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大众之间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部著作强调了辩证法的实践性,并且进一步地创造和发展了辩证法的实践性,这也是一种政治需求。在历史上,列宁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给予了发展,强调辩证法应该被作为能够完成其革命目标中的一种方法,因而列宁注重从实际出发,对辩证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把列宁关于矛盾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它用在社会领域,用来说明社会的状况。毛泽东同志把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种,以此来区别看待,要抓主要矛盾,不能在两者之间均衡用力。此外,还希望人们意识到在诸多方面矛盾的变化发展都是不均衡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能够互相转换,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在此基础上,矛盾的观念就被转化为毛泽东同志的一种主要工具和有效方法,用来透视具体情况和分析社会。毛泽东同志还在对我国社会与历史的解读中使用了矛盾这一理念,以此作为掌握我国社会现状的基础,以现代中国国情为主要背景,把握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各个方面,能够保证革命战略战术更加贴近实际,引导我国革命逐步实现胜利。这种思路也正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做法。毛泽东同志对于矛盾的理解和把握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一种积极的理论性的创造,它让理论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2]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毛泽东同志对于矛盾的观念并非只是通过理论哲学而实施改革,而是从实践出发,首次针对矛盾进行分类提出其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这是对列宁矛盾思想的一个丰富,也是对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相关思想的一种完善,更是对矛盾思想进行的一个中国化,使其具有了中国特色。
从列宁的思想中,毛泽东学到了“矛盾”的观念,并且用它来分析中国的社会历史,但他对矛盾进行了完全不同的重塑。毛泽东成长的环境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环境,他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的东方哲学思维特别明显,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化的辩证法。这种思想倾向让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进行了中国式的理解和阐释。[3]
世界各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越来越热,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和观点,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成果,但这些研究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理解存在分歧,无法达成统一认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前苏联教科书哲学的演变,是中国人依据前苏联的教科书哲学的内容,并用中国人能看懂的思维方式撰写而成。其在理论上是具有权威的,在实践中也是通用的。在研究了马克思在其青年时期的著作如 《费尔巴哈哲学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以后,我国国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以及哲学人类学等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后,也有了一些中国化的表现方式,例如价值哲学、历史哲学、发展哲学、实践哲学、人类哲学等。[4]
第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为具有普遍适应能力的真理。毛泽东在1938年的时候就曾提出一个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在于将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相结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我国具体的革命实践当中,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所以,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演变为仅是领袖人物正在做或已做完的一项活动。对于这个问题,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多次的理论探讨及总结。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而言,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第三,把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间的关系搞错。从事实来看,如果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必须要从中国传统哲学里面去寻找智慧。例如,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流露出的智慧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相关分析。对于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等重要的哲学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里面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内容,把它们相互结合,相互对应,用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来建构一个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让其具有中国特色。当然,中国哲学思想并没有如西方哲学一般的阐述方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认识与学习中国传统哲学,也可以让中国传统哲学更具哲学的形式与气质。[5]简而言之,这一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相互诠释的过程。
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和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来看,我们都要肯定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改革开放的成就也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也是思潮相互交锋的产物。
当然,西方进入后现代社会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将遭遇西方文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也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而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中国的命运也是如此,两者都要完成转化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这也代表着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让中国文化进行更生。这个过程必然是长期的,漫长的,绝对不会是简单的。[6]
第一,以辩证唯物论为视角,应该尽量避免落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问题的理论死循环,进而落入单一的民族主义以及西方国家建设起的道德主义之间形成的对立关系中。近代的张之洞就曾经提出中国科学可为本体,西方科学注重实用的观念,现代新儒家则坚持“内圣外王”,后现代主义还曾经指出“现代性的毁变”的问题。这些口号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保守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借口而已,依据的是相对主义,认为文化之间是无区别的,是不分发展等级的。其实,每种文化都与众不同,都自身的特点,是不分高低贵贱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其次,对外来文化不分区别的认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媚外心态,还有对传统文化的虚无思想。在此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替代论、“洋八股”都开始出现,更有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改造论、教条主义等。
第二,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其中华民族化及本土化。如果更进一步,就是用西方先进文化的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加入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代表,使其产生出来的新文化既立足于中华传统,又对西方优秀文化做到兼容并包。无论是何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都是大趋势,并且交流都是主旋律,但是这种文化上的交流形式是多样的,但也非一帆风顺,甚至说过程一定不顺利。[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过程,还是我国和外来文化之间进行互补的过程。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相互交流也是文化间的本能需要。哲学作为文化精神的核心,也体现了文化的特质。如果没有差异,那也谈不上交流和融合;如果没有差异,文化之间也不会有相互交流的欲望。[8]正是由于哲学之间存在的各种不同,才让不同的哲学之间实现了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相互争辩中共同进步。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特点,与中国传统哲学相比,差异显著,然而让二者互为依托也是极为可能的。[9]
第三,应该清楚并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数个理论上的视野。要明确的第一视野是全球化视野,第二个视野是现代化进程视野,第三个视野是国情视野。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现在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推进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我国国民的文化知识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素质也在提升,人们的思想鉴别能力与批判能力也在提高,这都能够帮助我们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信息时代的逐步推进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许多理论化的细节,如文化基因等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更加理性。如果用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要看到其艰巨性。我们不能急着要求这个过程能在一朝一夕完成,也不能仅仅把成功定义为哲学教科书的完成。不能在获得一两个理论之后就沾沾自喜,盲目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定不能离开中国的社会实践,不能把广大群众与理论工作者隔在这个过程之外。[10]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看作是对全民族的一个哲学发展与推广的过程以及文化意识被重塑的过程。[11]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一定会有一些理论上的争论及时代变化带来的困难,甚至是外国思潮的再次冲击和震荡融合的过程。我们要拓宽视野,在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时,要看到其巨大的成就,也要看到这个过程在改造我们民族的思维模式、重塑民族精神、再造文化内核、改变行为方式、建立思想价值观念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12]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是无法估量价值的,它对我们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重塑有着强有力推动作用。
[1][5]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总结经验 继往开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367页。
[2]梁超伦:《〈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典范》,《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3期,第122~124页。
[3]陈德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重关系探析》,《求实》2012年第4期,第11~15页。
[4]赵付科:《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及特点》,《求实》2008年第3期,第 4~7页
[6]陈雷:《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的三个根本问题》,《求实》2016年第2期,第40~48 页
[7][12]钱秋月:《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求实》2016年第2期,第15~20页
[8]姜喜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世界化及现代化的“内在性”关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110~116页
[9]王永乐 门小军:《西方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考》,《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 1期,第 37~44页
[10]阎树群 张瑞才:《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论》,《思想战线》2013年第6期,第 83~87 页
[11]郭忠义 张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 6期,第 30~35页
Observation on Sinification of Marx’s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Sun Minghui
At present,many scholars have examined the Sinification of Marx’s philosophy from various angles,and put forward many effective and original views and opinions.However,some scholars’researches have not caught the essence of Marx’s Philosophy.So there are many limitations to the research.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inification of Marx’s Philosophy,we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sum up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Marx philosophy in our country,analysis its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ve limitations,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nification of Marx’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Materialism,Sinicization of Marxism,philosophical studies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溯源与创新研究”(批准号:16YJA7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