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巧

2017-03-28 05:45郭智军
传播与版权 2017年8期
关键词:话筒光线电视新闻

郭智军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巧

郭智军

新闻画面的拍摄会根据不同的新闻类型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拍摄技巧处理,但总的原则应该是按照新闻的主旨和意图进行有意识的拍摄,尽量追求“拍摄即编辑”的境界。

电视新闻;新闻画面;拍摄技巧

在传统媒体领域,电视因为有图像、声音、文字,一直以来处于收视先锋,而图像是电视媒体在传统媒体领域所独有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动态的镜头画面还原新闻发生的真实场面,也可以通过拍摄镜头将新闻中的人物的表情和情绪充分展示给受众,所以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图像的拍摄承载十分丰富的信息量。从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公共电视台播放电视节目开始,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才能将国家或个人的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电视新闻画面中去。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要素

电视新闻画面拍摄是建立在摄像人员对画面的构成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所以首先要了解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要素,这样才能通过从构图、光线、同期声、角度等方面的拍摄技巧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才能拍摄出灵巧生动、富有含义和艺术美感的电视新闻画面。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逻辑性要素

电视新闻是通过多组主次不同的画面,按照逻辑顺序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新闻要素展示给观众,所以拍摄的新闻画面就必须有不同角度、不同场景和不同内容,而且这些画面的信息必须要能体现新闻的内容。从技术上看,一条新闻的画面分为三个层次:重要镜头、次要镜头、辅助镜头。[1]

重要镜头,是反映新闻事件发生过程的主要镜头,观众能从每一个单独的画面看出本条新闻的一个主要信息;次要镜头又叫做介绍性镜头,是用来介绍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的;而辅助镜头,是指包括转场镜头、后期补采访镜头、专家或官方观点等一系列不是新闻发生即时现场的但能辅助重要镜头,体现本条新闻主旨思想的辅助说明的镜头。这三类镜头是构成一条完整新闻的不可或缺的画面,它们必须按照新闻发生的逻辑性顺序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拍摄处理,从而清晰而又明确地介绍一个新闻事件,表达新闻工作者对这个新闻事件的态度。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艺术性

从电视新闻画面的艺术角度来看,无论是重要镜头还是次要镜头,或者是辅助镜头,都是通过摄像机将某个新闻事件的人物、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通过画面的形式体现出来,并通过逻辑性的排列组合,使画面生动地阐述新闻事件的过程。因此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过程中,拍摄技巧的使用就会使同一张画面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甚至可以影响到观众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物体、事件等元素的价值判断。例如,在早期的电视剧或电影对于反面人物的形象展示中,必定是通过以不同的角度和场景中的表情变化(阴暗心理)、眼神特写等画面形式来体现出该人物的属性(即反面形象)。而这种画面效果的应用实际上是拍摄者通过不同的拍摄技巧所展示出来的画面的艺术。在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中,经验丰富的摄像记者在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过程后,也可能会采用类似的拍摄手法,对新闻的主角拍摄进行艺术的处理,使之个性鲜明地浮现在画面上。

二、电视新闻画面对拍摄的基本要求

(一)稳定性是电视新闻画面最基本的要求

除特殊情况(偷拍、现场混乱等)外,电视新闻的画面必须符合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的原则[2]。科学研究发现,人们的视觉习惯是先水平后垂直,如果拍摄画面时镜头横七倒八或者晃动不已,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使人们感到视觉疲劳。所以正常的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都会采用脚架,以保持画面的稳定和平衡。在大型活动现场,为了拍摄的画面效果,兼顾画面的稳定性,还会常用到轨道、摇臂、脚架等多种拍摄工具。

(二)焦点性是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基本属性

作为以画面为主导的电视新闻,在拍摄中必须清楚了解新闻选题所要表达的思想。比较有经验的摄像记者都会在拍摄前向有关单位或人问询新闻的基本情况,与文字记者沟通新闻的亮点和焦点;在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会重点关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焦点,并将想要表达的主角人物或事物放在摄像镜头的中心位置,使电视观众一眼就能看出重点。笔者在刚刚加盟湖南电视台的时候,老师们常说,如果拍摄出来的画面不需要太多的剪辑,也不需要配音就能清楚表达本条新闻的意思,你就是一个合格地摄像记者。所以,新闻画面的拍摄不是毫无意义的随手拍。

(三)灵活性是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重要特点

虽然说声画同步是电视媒体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体的最大特性,但在电视新闻中,画面比声音更加重要。新闻画面的灵活性,一指“灵性”,就是画面不仅能体现主旨意思,而且要有美感和艺术性。例如在拍摄国花牡丹时,不仅要考虑牡丹花的富丽堂皇,还要考虑绿叶的衬托以及主角牡丹与周边环境的氛围等因素,需要运用多种技巧组合拍摄。二指“活动”。这是指所有拍摄镜头需要多种组合,有固定拍摄也要有推拉摇移,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组合在后期编辑中就会比较具备多样性,而一成不变的画面风格会造成视觉疲劳。

三、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巧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事实陈述和情感流露的融合,需要我们摄像工作者对拍摄技术进行更多的研究。

(一)电视画面拍摄的光线处理技巧

光线是视觉的基础,所有电视画面或者照片的拍摄都要依赖摄像者对光线的艺术处理,从而产生不同效果的电视画面或照片。[3]在电视新闻画面中,光线可以使整体画面代表不同的情感中,比如采用阴暗的光线拍摄生活中某个人物的生活场景,所制造的视觉效果肯定是表达该人物生活的不幸或惨淡;反之,即使穿着陈旧但干净整洁的人物,如果在阳光明媚的环境中去拍摄他/她开心的笑容或者高兴的肢体语言,所造成的视觉效果肯定是一种积极向上、生活充满希望和阳光的感觉。所以在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中,光线的处理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不是电视剧等艺术影视的创作,因此不会在新闻现场拍摄中采用后期灯光制作效果,只会根据现场自然光线的变化进行拍摄技巧的处理。一般来说,新闻现场的拍摄都是基于顺光和逆光两种基本光线的处理结果。

新闻画面的顺光拍摄一般采用正顺光和侧顺光两种,其中侧顺光运用得更加广泛,正顺光相对采用较少。有经验的摄像记者会充分利用自然侧顺光的角度所造成的光线投射差距而拍摄出更加富有立体艺术感的画面。例如在一次山区留守儿童的采访拍摄中,摄像记者充分利用受访者屋顶破洞光线投射到受访者室内沾满灰尘的几件破旧家用器皿上的光照效果,拍摄出一组反映受访者生活贫穷艰苦的新闻画面,而这种画面的立体效果很容易就触动观众的同情感,因此收到很多观众的热线电话。

逆光拍摄的技巧性更高,对人物或者物体与逆光光线的角度把握熟练度要求非常高,一般没有丰富拍摄经验的摄像记者很难把握,但通过逆光拍摄的新闻画面都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和视觉冲击。例如,在拍摄大型经济类纪录片《洞庭天下》时,摄像记者为了用镜头表达洞庭湖区的鱼米之乡,在日落时候逆光拍摄渔民驾驶小渔船撒网的那一段视频,经过反复十多次不断更换角度和调试光圈,最终才拍摄出一段唯美的电视画面出来,整体画面立体感充分、水波在夕阳下荡漾时波光粼粼,而渔民撒网时矫健的身影剪影效果都使电视画面充满了生活的美感和艺术感。

(二)电视新闻画面中的同期声使用技巧

同期声是指新闻发生现场的背景声音,一方面,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真实性和对拍摄场景的现实还原;另一方面,同期声的处理又能给电视新闻画面带来视觉结合听觉的艺术美感。例如,曾经拍摄过一篇有关山区民办教师的新闻,为真实还原山区民办教师认真负责的事实,摄像记者决定拍摄民办老师夜深人静时还在批改作业的场景,在拍摄时就同期录下了山间蛙鸣声,使整个电视画面充满了一种山村静谧感。

随着现代摄像机技术的提高,同期声的录制更加科学,可采用多种声道来录制不同的同期声,为后期节目编辑中采用不同背景声音或者突出哪种背景声音提供技术支持。同期声的录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录音设备的检查。在同期声的录制中,因为话筒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分工也越来越细,对声音的拾取方式和效果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普通采访话筒就会无差别地拾取各种现场声音,而专业采访人物话筒,只会拾取现场特定人物的声音。所以我们在出发前就需要根据拍摄现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话筒,一般会同时携带至少2种不同的话筒。在领取录音设备时,一般现场进行测试,检查设备的线路是否通畅、耳机是否完好、电量是否充足、话筒拾音效果是否完美(不会出现杂音)等,然后会保持所有设备电量充足,并携带充电设备和易损配件。

2.拍摄现场的录音技巧。在室外拍摄新闻现场时,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常常发生,比如因高速跑动或者现场混乱,可能会导致外置话筒线路损坏,所以拍摄时应当同时开启内置话筒,将两个话筒的声音分别录制到不同的声道上,为后期编辑处理提供可选择现场同期音;同时,为了对现场同期声音的精确把控,摄像记者还应佩戴耳机及时监听话筒的声音效果。

外景拍摄中,如果受访人物需要处于一种正常状态下接受采访,那么现场同期录音设备应当采用挑杆话筒,并将采访录音放置一个声道,其他现场同期音放置另外声道,很多时候在挑杆话筒外套上隔音的套子也会过滤掉非采访用的其他现场同期。

(三)几种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处理技巧

新闻画面的拍摄虽然有很多基础要求相同,但是也会因新闻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拍摄技巧处理,如会议新闻、事件新闻、专题报道、人物专访等,它们在拍摄过程中有的采用技巧要求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需要采用多种设备配合才能实现。

1.会议新闻的拍摄技巧。会议新闻因为场地限制和特殊的环境,不可能出现较多的场景变化,所以会议现场的新闻画面拍摄基本镜头构成相对简单,但拍摄画面也有基本要求,必须包含大景、中景、近景、特写四个方面的镜头,按照拍摄遵从后期编辑的原则,一般拍摄画面的要求如下:

首先,需要现场调白,即根据现场光线情况调整摄像机的光线平衡,使拍摄画面的色系满足庄重和明亮的特征。另外,在检查录音、话筒等设备后,在主席台中轴线上架设脚架,因为会议现场新闻的画面要求必须保持平稳。

其次,必须拍摄几组镜头画面:第一,拍摄主席台中景(即整体会场镜头),也可以从某个领导讲话的近景开始,通过镜头拉升带出主席台中景,新闻画面的开头就通过会议主席台和横幅将本次新闻的主题点明。第二,拍摄主席台近景,主席台的拍摄需要两组基本镜头,一组从主要领导开始通过镜头摇动逐个介绍主席台的领导,要求保持速度适中、遇人物有停顿;另一组镜头要求针对每个领导镜头必须保持3—4秒的固定镜头,以便后期剪辑使用。第三,拍摄领导正在讲话的镜头,镜头拍摄要求正面拍摄,或者离中轴线10度以内的侧机位拍摄。第四,需要拍摄会场现场镜头,可通过摇摆、推拉、特写等技巧将会场镜头拍摄的饱满而又丰富,单个固定镜头3—5秒,移动镜头在5—15秒,移动镜头拍摄过程中反方向移动镜头不得链接,移动镜头的起点和落脚需要有3—5秒的停留时间,画面不得出现打哈欠、睡觉等负能量现象。第五,拍摄领导讲话镜头,单个镜头要求至少停留8秒,有推拉摇移镜头时,以领导作为起点必须停留3秒以上。基本上拍摄完以上五种镜头就可以满足整条新闻的画面需求,相同组别的不同系列镜头不能重复拍摄同一主体人物或画面。

2.新闻人物采访的拍摄技巧。在不同类型的新闻拍摄中,人物采访是很多新闻无法避免的,如果一条新闻没有人物、没有主角就会使本条新闻失去灵魂,也不符合新闻五要素的基本需求。这就要求在新闻拍摄中就人物采访的拍摄形成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有关新闻人物的采访拍摄也会根据人物类型而有所区别,新闻人物大致上分为三类:第一种是重要人物,如高级领导、专家、知名企业家、英雄;第二种是典型人物,这类人物是社会某一群体人物的代表,身上代表着社会人物的闪亮点,如技术发明人、创业致富成功人士、职业经理人等;第三种是普通人物,即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因为新闻事件的突发性随机而成的新闻采访对象。

重要人物的采访,首先必须符合其权威性的身份特征。在人物采访中,要求使用脚架保持镜头的绝对稳定,另外需要考虑拍摄现场的光线现状,确保拍摄画面明亮、阳光和具有正能量。在拍摄时,需要考虑摄像机的位置和镜头的角度,除正面平视拍摄法外,还可考虑仰视拍摄,即镜头与受访人眼睛水平视线的夹角在2—7度以内;很多时候为防止千篇一律的正面拍摄,还会采用侧机位拍摄方法,即镜头与受访人正面轴线夹角在4—10度范围内拍摄,这时候仰视拍摄的角度应当控制在0—5度之间。在重要人物采访拍摄前后,摄像记者可多拍摄采访人物的现场活动镜头,比如看书、写字、整理书架等,便于后期编辑中采访画面过于单调。

典型人物的采访,要求镜头尽量采用平视拍摄法,在画面光线和画面种类中应当充满正能量,人物的表情也应当符合新闻调性。此类采访需要摄像记者跟拍受访人物的生活镜头,室外可使用推拉摇移、特写和长镜头,使受访人物的个性特征鲜明体现出来。

普通人物的采访因为充满随机性而使此类人物在新闻事件中不具备群体的代表性,所以拍摄画面采用平视法,实事求是地拍摄受访人物对现场的描述。除非将此受访者上升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代表身份,一般不需要采用跟拍和特写等镜头的拍摄。

四、结语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是一项富有技术特征的工作,不仅需要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组织和编排,也需要摄像人员按照新闻的主旨和意图进行有意识的拍摄,尽量追求接近“拍摄即编辑”的境界[4]。只有通过不断对新闻画面拍摄技巧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拍摄出具有鲜明主旨的新闻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电视效果,使新闻在观众心里产生共鸣。

[1]董朝晖.电视摄像中的操作与拍摄技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13):100.

[2]范兴驰.电视新闻拍摄的技术与艺术[J].青年记者,2012(11):58.

[3]邢晓妍.综合运用镜头 增强电视魅力[J].记者摇篮,2009(9):101.

[4]王文君.传统媒体的新思考——《农科110》节目特色分析[J].科技传播,2016(22):124-127.

[作 者]郭智军,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

猜你喜欢
话筒光线电视新闻
把话筒传给鹏鹏特
小话筒
消失的光线
“你看不见我”
简易无线话筒扩音系统设计及实现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自制大话筒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