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 高秀玲 贾进伟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浅析
刘志宏 高秀玲 贾进伟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本文重点讨论了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并阐述了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途径。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任务,也是高校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上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总书记的讲话从战略高度阐述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乃至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是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工作的纲领和指南。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对于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双一流”建设,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而师德作为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举止、言行,甚至价值观,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没有思想和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就难以担当和完成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只有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才能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
(二)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前提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关文件相继出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步入了快车道,加之全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全面启动,对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必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而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石。所以,高校稳步改革、快速发展必须以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前提。
(三)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医学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重任,良好的医德医风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卫生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作为医德医风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他们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起着直接带动和教化作用。就要求医学高等院校教师必须成为医德医风的培养者、学校学术声誉的传播者和优良师德师风的建设者和践行者。因此,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严谨治学,勇于担当,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受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不良思潮影响,少数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产生了新变化。
(一)政治素养不足,育人观念淡化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的示范引导作用。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政治理论学习,只看重教书,不注重育人,有的甚至欠缺应有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对教书育人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对高校教师调查,对政治理论经常关注的占51.3%,偶尔关注的占37.8%,不关注的占10.9%。可见,提升高校教师政治素养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理想信念模糊,敬业精神欠佳
育人造士,为国之本。三尺讲台维系国家及民族的命运,每一名教师都应把理想信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但现实中部分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对教师职业认识浅薄,把教书育人停留在养家糊口的层面,更有少部分人把教书育人局限于争名夺利。特别是部分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实施以金钱为标的的“引才大战”,更是助涨了部分高校教师的功利思潮。据调查,高校教师中认为工作使家庭更美满的占54.4%,认为工作牵动着民族命运的占32.3%,认为工作能服务人民的占11.6%,认为工作能够达到个人名誉地位的占1.7%。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理想信念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个人修养不够,道德行为失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岗位的示范性,使得教师日常言行对学生有隐性的示范作用。然而少数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够强,难以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一些教师由于自身修养不够,未能坚守住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教学敷衍,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言行失范。尤其是即将展开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使教师流动性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也随之减小,更容易出现损害高校教师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的问题。对高校学生的调查显示,认为师德高尚的占39.5%,认为师德较好的占30.6%,认为师德一般的占20.2%,认为师德存在问题的占9.7%。真实反映了师德道德行为失范的现状。
当前,师德建设已然摆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但实际操作中,师德建设目标不具体,师德培训体系不健全,师德监督考评不完善,人文关怀落实不细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师德建设,亟需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设立师德建设目标管理机制
高校应研究制定师德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确定年度师德建设的主题、主要内容、主要措施,使师德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师明确学校师德建设年度任务和具体要求。二级学院依据学校年度师德建设主题研究制定各阶段专题,以专题教育、实践等为活动载体,分工抓好年度师德建设内容落实,使师德工作建设有目标、落实有抓手。各级制定师德建设目标时,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使教师自觉参与到师德建设任务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目标管理机制。
(二)建立师德建设教育培训机制
结合师资培训,建立全程师德教育培训机制。新入职教师可依托岗前培训重点培育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等理论,明确高校教师工作要求和师德要求。在岗教师可通过业务培训,促进教师行为规范和教书育人观念的形成。培训中,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积极培养、树立和宣传教师身边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注重挖掘教师的先进思想、作风和做法,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爱生敬业、为人师表的师德氛围。
(三)完善师德建设监督考评机制
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选先进、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广泛设立师德举报平台和渠道,落实问责机制,实行教师“一岗双责”机制,在教师岗位上,既要监督考察业务,还要监督考察师德责任。通过监督机制的约束力、规范性,引导教师师德行为更加规范有序,让违背师德建设要求的行为消失在萌芽中。
(四)构建师德建设人文关怀机制
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人文关怀。突出青年高校教师群体,主动提供进修、培训以及与老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尽快地成长。针对中年高校教师这一师资主体,在遇到生病住院、经济拮据、家庭变故等困难时,要及时关心和帮助,让广大教师深切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广泛开展教师群体性活动,加强不同部门教师间的沟通合作,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大力营造平等、民主的同事关系,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1]《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文件
[2]何祥林,程功群,任友洲,袁本芳.《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14(11)
[3]孙加兴.《对构建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4]万美容,王芳芳,袁本芳.《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ZY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