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吴铁刚
摘要 本文结合多年来衡水市人工影响工作的实际,立足于新的业务技术体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级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业务工作流程进行探究,以期达到为市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捋顺工作思路的目的。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业务流程;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88-01
衡水市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干旱、冰雹、洪涝、低温、大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仅2011年,衡水市共实施人工防雹增雨作业83次,其中大规模联合防雹增雨作业8次,共发射火箭弹346枚、三七炮弹116枚。为全市增加有效降水5 000万~6 000万m3,降低经济损失约6 500万元,人工影响天气在衡水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地市级人工影响工作模式都太单一,大都沿用省级人工影响办指挥市级的作业模式,该模式存在指令传输时间长、作业指挥集約化程度低等弊端,常常会影响作业效果。笔者对市级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原理和业务流程工作做了研究论述,并提出了现阶段市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总体思路。
1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是大气应用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指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技术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防止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人工影响天气主要运用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等物理学原理向云中撒播降雨剂形成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当前云中降水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1]。
2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
衡水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行市、县2级管理,设立市、县2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制定业务改革实施方案,调整内部科室设置和人员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上岗条件,为做好人工影响业务流程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以地面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为媒介,进行地面高炮和流动火箭作业。
2.1 实时监测天气,掌握作业条件
要加强对卫星云图、雷达跟踪监测资料及天气形势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及时掌握可能影响天气的移动规律,并对本区域内目标云进行实时监测,抓住有利于进行高炮、火箭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条件,并及时向所辖区域内有关作业点通报情况[2]。
2.2 分析作业条件,制定作业方案
通过对监测资料及研究的作业条件做出合理判断,预测衡水市当前天气形势可能产生的天气后果、出现时间及强度,针对不同的人工影响要求,及时制定作业方案,并通知所辖区域内各作业点,以便作业点提前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准备工作。作业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雹云的预警、预报、跟踪监测;确定作业目标、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催化剂量、作业方式及作业指标的选择等。
2.3 选准作业点,下达作业任务
根据卫星云图和雷达监测等实时资料,当出现有利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条件时,选准作业点,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作业空域,与有关作业点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并确定最终作业方案;作业任务得到批准后,要及时通知有关作业点严格按照批准的时空范围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同时明确作业方式和有关作业参数,确保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3]。
2.4 做好作业记录,反馈作业效果
作业点在实施作业过程中,由雷达搜索作业点和作业回波后自动生成作业方位、仰角、用弹量和具体作业时间等参数,工作人员按规定项目观测、记录,第一时间发送数据到目标作业点和衡水气象局。每作业1次后,就要分析评估作业效果,包括天气实况、降雹、雨量、雷达回波作业前后变化、天气系统演变趋势、大气稳定度、大气水汽含量等,根据数据初步确定作业效果,若作业区内出现气象灾害,要迅速组织灾情调查,在规定时间反馈灾情和分析结果。
2.5 收集作业资料,做好信息积累
要做好作业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包括作业前后天气变化数据、防雹或增雨前后的变化、云系的宏观、微观物理量变化情况、催化剂用量、作业层高度、风向、风速、水汽变化等方面内容,为下一步做好人工影响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4]。
3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思路
科技进步是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源动力。衡水市气象局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含量及水平,在服务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紧缺、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原有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还很不成熟,今后衡水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应结合实际,健全管理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指导、技术支撑和组织作业能力;适时建立市级飞机增雨作业基地,完善市级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系统;更新作业催化设施,加强作业点规范化建设;加强作业效果评估,提高作业科技含量;拓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领域和范围,实时开展包括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森林防火服务和生态建设重点地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业务,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
4 参考文献
[1] 郭学良.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R].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
[2] 游景炎,段英,游来光.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增雨技术系统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3] 耿蔚.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功能[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2):91-94.
[4] 姚展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回顾[J].应用气象学报,2006(6):78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