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油料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3-28 18:03尚杰锋袁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尚杰锋 袁伟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文就泾川县油料生产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泾川县油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因子,提出发展對策。

关键词 油料产业;现状;问题;障碍因子;对策;甘肃泾川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57-03

油料作物是泾川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唯一原料来源。通过调查,了解油料产业的发展动态,掌握生产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于推动粮油作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油料产量、改善油料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食用油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泾川县油料产业现状

1.1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呈显著下降

2011—2015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显示,泾川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由2011年的6 938.4 hm2下降到2015年4 509.3 hm2,5年下降2 429.1 hm2,下降了35%,目前常年播种面积4 670~5 330 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0%左右(表1)。

1.2 油料作物种类

泾川县油料作物主要种类有三大类10多个品种。一是冬油菜,主栽品种有秦油74-1、天油2号、延油2号等。二是胡麻,主栽品种有天亚4号、天亚5号、天亚6号、陇亚7号等。三是荏籽,主栽品种多为当地传统黑色荏。2016年全县油料播种面积4 860 hm2,其中油菜籽面积2 010 hm2,占41.3%;胡麻面积625 hm2,占12.9%;荏籽及其他油料面积2 225 hm2,占45.8%。

1.3 油料作物种植区域分布

从2016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分乡镇看,播种面积670 hm2以上的1个乡镇(荔堡镇播种面积831 hm2),播种面积330~670 hm2的6个乡镇,播种面积330 hm2以下的8个乡镇。

1.4 油料作物总产显著下降,单产呈低位徘徊

总产由2011年的7 985 t下降到2015年的5 172 t,5年下降了35.2%,产量1 113.5~1 214.9 kg/hm2,平均产量1 166.1 kg/hm2。

2 油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年度间种植面积变幅大,产量悬殊大

2011年全县胡麻面积1 272 hm2,2015年只有540 hm2,同比面积减少732 hm2,减幅57.5%;2011年油料作物总产7 985 t,2015年只有5 172 t,同比减产2 813 t,下降35.2%。

2.2 种植规模小,单产增幅小,优质比例小

除荔堡镇个别村组农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有0.13 hm2以上外,其余绝大部分户均种植面积在0.07 hm2左右,生产规模较小;2011年油料作物平均产量1 150.84 kg/hm2,2015年平均产量1 146.95 kg/hm2;2015年优质油料胡麻、荏籽等总产2 481 t,占当年全县油料作物总产量的48%,而介酸、硫苷相对含量较高的普通油菜籽产量逾1 615 t,占到了油菜籽总产量的60%。

2.3 产量低,商品率低

无论是冬油菜还是胡麻、荏籽产量都比较低,2011—2015年全县油料作物平均产量1 160.59 kg/hm2,其中油菜籽平均产量1 564.28 kg/hm2,胡麻平均产量1 211.65 kg/hm2(表1)。由于单产低,总产小、商品率更低,不能完全满足泾川县企业加工和群众生活需要,使大量外地成品油充斥泾川市场。

3 影响油料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3.1 冬春干旱

因泾川县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沟壑区,属半干旱区域,年降雨量小,且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与作物需水错位,冬春2季降雨不足年降雨总量的20%,多数年份冬季少雪,开春缺雨。干旱造成越冬油菜干枯死苗,田间有效株数、单株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均减少,严重干旱年份,甚至绝收。同时,干旱也影响胡麻、荏籽不能适期播种或播后不出苗,出苗率低,缺苗断垄严重,重灾年,多种少收或有种无收。因此,干旱始终是制约泾川县油料生产发展的首要障碍因子。

3.2 低温冻害

冬季的低温冻害特别是1月的极低温和春季4月上中旬的晚霜冻对油料作物损害最大。据调查,若冬季无积雪覆盖,且1月-15 ℃以下低温持续日数多的年份,冬油菜就受冻,死苗率高。4月上中旬正是泾川县冬油菜抽薹开花期,突遇霜冻,花器受损,导致花而不实,有效角果减少,减产幅度大。同时,这一阶段也是胡麻、荏籽的出苗或幼苗期,苗刚出土不久,抗逆性差,遭受低温霜冻死苗严重。故低温冻害是威胁泾川县油料生产发展的重要杀手。

3.3 品种退化

品种更新换代滞后,秦油74-1、天亚4号、天亚5号、黑色荏等品种在泾川县已连续种植10多年,长期使用,未加提纯复壮,群众自留自用,品种混杂退化,原有的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大大降低或完全丧失,仍继续沿用,这无疑是导致泾川县油料产量徘徊不前或增产率很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病虫害严重

调查发现,侵害泾川县油料作物的病虫害较多,而发生频率高、危害重、威胁大的是“三虫一病”,即根蛆、地老虎、跳虫甲、胡麻立枯病。根蛆和地老虎这2种地下害虫在深秋和晚春活动猖獗,咬断油菜根茎,造成田间死苗。跳虫甲在油菜出苗期和出苗后,取食侵害幼苗。胡麻立枯病在胡麻出苗后至开花前侵染蔓延,使感病植株茎叶变黑干枯,田间成行或成片枯死,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是造成胡麻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病害。

3.5 布局不合理

没有按照泾川县山、川、塬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油菜、胡麻、荏不同油料作物的生育特点科学合理布局,而是3种油料作物山、川、塬均有种植。把适宜川、塬区种植的拿到山区栽培,结果违背规律造成减产,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区域性和作物生长的规律性,限制了品种特性和资源优势在油料生产中的充分发挥。

3.6 比较效益低

以油料作物平均产量1 166.14 kg/hm2计,按现行市场价5.6元/kg计算,产值6 530.38元/hm2,除去成本净收入3 675元/hm2。比较效益低,群众对油料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油料生产的产业意识、商品意识。

4 发展对策

4.1 合理布局,稳定面积,提高单产

适地适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泾川县油料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根据不同油料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泾川县不同区域的水、肥、光、热资源条件,一是应在相对条件较好的北塬荔堡、丰台、玉都、党原和南塬高平、飞云、窑店塬地坳心及泾明、罗汉洞、开发区、城关、王村、汭丰川水地、川台地建立冬油菜产业带。二是在泾河南北的坪地、梯条田及相邻南北二塬塬边建立胡麻产业带。三是在太平、黄家铺山塬区和黑梁河、红河流域建立荏籽产业带。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实现油料生产区域化、布局合理化,以适应不同油料作物的营养环境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价格优势和经济优势[1]。

4.2 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选择引进和培育适合泾川县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是油料产业高产高效发展的关键。要把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作为今后引进新优良种的首选条件,逐年从省内外或科研院所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特别要注重引进杂交良种,并经过试验选择逐步示范推广,做到引进一批,试验一批,选择一批,示范推广一批,形成渐进有序的品种更新换代机制。根据逐年试验观察,目前,应引进示范冬油菜延油3号、天油3号、甘杂1号、单杂1号、秦油七号及胡麻宁亚10号、宁亚11号、定亚19号和南韩灰色荏等新优品种。通过引进选择培育新优良种,实现种植品种良种化和杂交化,充分发挥良种在油料产业发展中的抗逆增产作用。并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油用牡丹种植技术,改变泾川县油料作物种类单一的现状[2]。

4.3 积极示范双低油菜

“双低”油菜是当今世界油菜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泾川县油菜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发达国家“双低”油菜种植已达到油菜总面积的90%以上,全国早在2000年已占到50%,而泾川县至今还不足30%。“双低”油菜籽粒不但其主要成分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出油率高,芥酸、硫苷含量低,品质优,而且产量高,效益好。2015年泾川县农技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在荔堡、王村示范种植20 hm2,平均产量高達4 234 kg/hm2,产值12 703元/hm2,较普通油菜增产2 239 kg/hm2,增收6 869元/hm2,是小麦收益的1.8倍。因此,应积极示范“双低”油菜,把坚持扩大示范“双低”油菜作为泾川县油料产业化发展的突破性措施。让“双低”油菜面积逐年扩大,以“双低”油菜代替普通油菜,并在示范推广中逐步改进完善栽培技术,实现油菜栽培的“双低”化和标准化,大幅度提高冬油菜的产量、质量和比较效益[3]。

4.4 大力推广麦茬荏籽育苗移栽技术

采取提前育苗、麦收后坐水移栽技术是泾川县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有效解决粮油争地矛盾、扩大油料面积、增加优质油料产量、推动油料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技术适应性广,川塬地均可推广应用。据调查,麦茬移栽荏一般产量75~105 kg/hm2。因其品质好、油香味浓、货源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比较高,产值可达8 400~12 000元/hm2,较复种糜子增收4 500~9 000元/hm2。因此,应该在全县大力推广。

4.5 防霜防冻,防治病虫害

运用行之有效的综合技术,预防霜冻和病虫害,是油料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威胁泾川县油料生产的主要灾害,在油菜上要推广明沟深种浅覆土栽培技术。一是实施苗期喷施多效唑、硼砂、磷酸二氢钾等溶液,配合中耕除草,间苗定苗,促控结合培育壮苗;二是塬区要施冬暖肥,川区要进行冬灌,加强水肥管理;三是要进行冬前分次雍根培土,保暖御寒;四是根据气象预报在田间地头煨火放烟防晚霜冻;五是应用辛硫磷、敌百虫等杀虫剂进行播前土壤处理或苗期叶喷防治田间害虫;六是在胡麻生产上要扎实推行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拌种或叶面喷施防治立枯病。通过以上多项综合技术的应用,确保油料作物的丰产稳产[4]。

4.6 试验创新覆膜栽培技术

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是发展泾川县油料产业特别是冬油菜生产上值得开发创新的有效途径。一是通过试验探索纯种地膜油菜栽培。二是要试验一膜两用即利用全膜玉米收获后在原地膜上回茬点播油菜栽培。把地膜覆盖保温、保墒、抗旱、抗寒这一现代农业技术嫁接应用到冬油菜生产上来,最大限度减轻旱冻灾害损失,使主要油料作物冬油菜能够全面持续稳定增产。

4.7 强化服务,转变观念

强化科技服务,提高思想认识,是油料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思想保证。县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科技推广单位,应设专兼职负责油料产业发展的行政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油料生产的协调管理、科技宣传培训、良种选择引进、栽培技术研究、新优产品开发、有害生物防控、试验示范推广、典型经验总结、购销信息发布等工作,为油料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单产、提高效益,利用思想鼓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油料生产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产业意识。

4.8 政策优惠,扶持发展

政策优惠和行政推动是油料产业发展必须具备的外力条件。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粮油产业的政策导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考察论证、申报,争取列建“双低”油菜示范基地建设和绿色油料高产创建等科技发展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和地方配套资金,设立项目专项基金,制定油料产业发展的专项奖励和示范补贴政策。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引进试验新优良种,改进完善技术规范,创新防灾抗逆方法,研究开发优质产品,激励和调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户发展油料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有利于油料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泾川县油料生产迈上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真正成为保障供给、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支柱产业。

5 参考文献

[1] 涂玉琴,戴兴临,汤洁,等.江西油菜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11-15.

[2] 杨进成,李顺德,刘坚坚,等.玉溪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181-183.

[3] 黄严帅,范袁斌,李炳生,等.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4):43-47.

[4] 冯文豪,冯泽蔚,魏琨.贵州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5(9):231-235.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