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朵姣 袁名安 楼宇涛
摘要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DTOPSIS法对5个参试茶树品种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禾种、乌牛早综合评价结果最高,分别为0.836 959和0.810 860,鸠坑种稍低,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运用DTOPSIS法评估茶树产籽潜力比仅靠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更为全面。
关键词 DTOPSIS分析法;茶树;品种;产籽潜力;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571.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42-02
茶叶籽是茶树的果实,成熟的茶叶籽除了用于有性繁殖外,大部分都脱落丢弃,其潜在价值未得到开发,造成了这一精华资源的浪费。近年来,茶叶籽油的开发应用发展加快,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茶籽油是一種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油酸为主要成分、油酸与亚油酸比例约为2∶1的植物油脂,其中亚油酸含量为同类油脂如油茶籽油、橄榄油中最高,且其VE的含量丰富,是一种潜在的保健食用油脂[1-2]。据统计,至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79.13万hm2,其中部分茶园的茶籽年产量约为80万t,整籽含油率为25%~35%,出油率在7%~10%,以此推算,每年可产茶叶籽油5.6万~8.0万t。作为保健木本食用油产品,其市场定位高于同类产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D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是姚兴涛[3]于1990年提出,并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目标决策;1998年,卢为国等[4]将该方法应用于大豆、大麦等区域试验评价。DTOPSIS法为预测新品种提供了较为客观的量化指标,使结果更加客观科学。本试验通过金华地区茶园茶树品种调查及其主要性状研究,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估茶叶籽生产潜力,验证了原有茶园叶、籽双收技术改进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以金华地区5个茶园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在金华地区主要茶产区进行品种调查和主要性状考查,最终确定10个采样点的茶树为供试材料,每个采样点共考查5株同一品种、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健壮的茶树。调查地点及茶树品种见表1。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采用DTOPSIS法[4]。
2 结果与分析
2.1 建立评价矩阵
本研究从茶树主要性状中选择 9个参考性状(产量、百粒重、仁壳比、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株高、冠幅、干周)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根据调查品种和主要性状指标建立评价矩阵。调查茶树品种的主要性状数值见表2。
2.2 无量纲化处理
在9个考查主要性状中,将产量、百粒重和仁壳比作为目标性状,越高越好,为正向指标;株高、冠幅和干周代表着茶树植株的营养生长强度,根据调查发现与产籽呈一定的负相关性,为负向指标;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要求适中,为中性指标。按照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建立规范化矩阵Z(表3)。
2.3 赋予各性状权重求解决策矩阵R
根据目前综合评价目标和生产实践,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9个性状按表2中顺序分别赋予权重为0.32、0.24、0.12、0.07、0.06、0.03、0.04、0.06、0.06。用各性状的权重Wj乘以规范化矩阵Z的第j列,得到决策矩阵R(表4)。
2.4 各调查组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
理想解X+j数列由表4中各列最大值组成,而负理想解X-j数列由表4中各列最小值组成。采用欧几里德范数作为距离的测定,求出各品种与理想解的距离S+i、S-i,再求得各品种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最大者即是综合性状最优品种。从表5可以看出,木禾种、乌牛早综合评价结果最高,分别为0.836 959、0.821 832和0.810 860,鸠坑种稍低,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运用DTOPSIS法对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参考性状的选择和权重值的合理分配,否则将会使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高的品种(系)不能表现出来,影响评估的准确性[5]。本文运用DTOPSIS法评价茶园品种的产籽潜力试验,使品种各性状指标量化为该品系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值Ci,较合理地解决了正向、逆向指标问题,为综合评价提供了较为准确合理的方法和依据[6]。试验结果表明,地方品种木禾种、乌牛早和鸠坑种产籽潜力较大,这与品种本身的特性和栽培管理有关,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为后引进品种,茶园管理较好,除春茶外还采收夏秋茶,因此营养生长相对较旺盛,开花和结果现象都较少。
4 参考文献
[1] 曾益坤.茶叶籽制油及综合开发利用[J].中国油脂,2006,31(1):69-71.
[2] 郭华.茶籽油精炼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及精炼条件选择[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6):221-225.
[3] 姚兴涛.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1990.
[4] 卢为国,刘亚非.DTOPSIS法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初步探索[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3):22-26.
[5] 刘晓光,杨余,陈志.DTOPSIS分析法应用于河北花生新品种的评价[J].花生学报,2007,36(4):36-38.
[6] 吴志会,白玉龙,董玉武,等.DTOPSIS法综合评价冀中北冬小麦新品种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