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里富
[摘 要]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教学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创设情境;直观操作;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31-01
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达到的目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探究和获取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
小学生分析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分析探讨和获得新知识。
例如,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我先出示三组数,即5和11、8和9、11和20,再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看谁最聪明,能很快从每组数的公因数中找出这三组数的共同点。”学生都喜欢老师夸他聪明,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一学生回答:“在这三组数中,每一组数都只有公约数1。”我问:“同意这个同学的想法的请举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举起了手,然后我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到这三组数的共同点,并及时表扬了找到这三组数的特点的学生。于是,我和学生总结:“像这三组数的每一组数都只有公因数1,我们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同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谁能想出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得出:第一组数是两个不同的质数;第二组数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第三组数是一个质数、一个合数,而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最后,我让学生找几组有同样特点的数,看是否是互质数,并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规律:(1)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3)如果一个数是质数,另一个数不是它的倍数的合数,这样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这样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互质数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今后判断互质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从直观操作到分析思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认知手段。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直观操作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底面积时,先拿出一套圆柱、圆锥的教具,让学生进行操作。第一步,让学生在讲台上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与高。第二步,让学生演示用圆锥装满水后倒入圆柱中,观察几次能注满等低等高的圆柱。接着,让两名学生用沙子再做一次实验,看结果是否相同,然后分析讨论等低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从观察和直观操作中很快得知: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低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三步,让学生将圆柱里的水或沙倒回到圆锥,看倒满几次可以倒完,并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得知:圆柱体积是它等低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这样教学,学生从直观操作中获得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记忆深刻。
三、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从中获取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来提高分析思维能力。例如,在做“同时能被2、3、5整除的偶数”一课的练习之前,我要求学生:“写出三个能被3整除的偶数,并说说这三个数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分析后回答:“这三个数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2整除。”我又问:“这三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三个数都是6的倍数。”我引导学生:“这样的数,你还能写出多少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我追问:“谁能说出能被5整除的奇数应该是怎样的数?”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举起手回答:“能被5整除的奇数,个位上的数一定是5,这样的数是写不完的。”……这樣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分析、讨论,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发现了解题规律,还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教学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