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千胜
[摘 要]邱学华老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使教师的教学有了质的改变和突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关键词]尝试教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29-01
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说,数学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再做习题”,长时间以来,大家对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了。殊不知,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总忍不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以为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就接受得越多,而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尝试活动是受兴趣和需要支配的,因此激发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活跃思维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产生求知欲,才会积极主动去尝试、去探究。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设计生动、新颖和富有童趣的活动或数学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我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学校要开一个小型运动会,体育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可以设置哪些比赛项目?”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有跳高、踢毽子、跳绳、赛跑等,真是多种多样。在学生回答后,我继续提问:“如果要测量跳高的高度,要用到什么工具?”“尺子。”“那好,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带的尺子。”于是学生都举起自己带的尺子介绍起来,有的说“这是我妈妈量布时用的皮尺”;有的说“这是我画线时用的直尺”;有的说“这是我向体育老师借来的卷尺”……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些尺子就是计量长度的工具。”上述教学中,我以学校开运动会为素材,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究所学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让数学更直观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求知,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同时,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和我们以往的教学情况得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原因是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即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切断了联系。其实不然,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到商场购物,大到银行存款,都要用到数学知识。
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我把学校的景色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一下子就对这幅图产生了亲切感:宽敞的教室是长方形的,明亮的玻璃是正方形的,篮球是圆圆的,还有五颜六色的三角旗……于是,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最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都能正确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且能生动地举出生活中各种图形的例子。可见,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让学生認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得到加强。
三、实践活动,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例如,教学“元、角、分”的知识后,我上了一节社会实践课。通过调查,我发现90%的学生都有购物经验,可是他们不明白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在实践课上,我把小超市“搬”到了教室里,小超市有玩具、饼干、牛奶、故事书等商品,学生看到这些商品马上活跃起来。这时,我宣布:“现在分组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学生按照我的购物要求,在小超市里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下课铃响了,学生仍兴致勃勃相互讨论着,于是我给他们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自己单独去超市进行一次购物。这样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把自己置于参与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时、恰当、有效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