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训练的尝试

2017-03-28 20:24郭琪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落实语言文字

郭琪

[摘 要]语言文字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强语用训练,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用训练;落实

[中圖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05-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的“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通过训练来落实这一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语用训练呢?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一、选好语用训练的落点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语用训练的落点应选在这个过程中。

1.从师生对话中选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依照教材内容询问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就教师的询问进行汇报交流。有时讨论课文的题目,有时质疑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有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由于学生汇报交流时需要以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为基础,需要快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分析判断和组织语言,从而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学生的问题来得快,具有随机性,教师又渴望学生有很快很好的回答,这就难免出现语言运用不当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表达不清、意思不明等语用问题,给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学习语言。

2.从文本对话中选点

选取文本中的好思想、好方法作为学习要点进行训练,这叫顺应训练。例如,概括性的开头、全面性的总结、情景交融的描写、承上启下的过渡、为目的服务的材料选择及安排等,这些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选择在理解文意上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训练,这叫纠偏训练。对于学生缺失的、偏颇的、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适时训练,不要以多元解读为借口,不敢给学生指正,要坚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原则,敢于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把握语用训练的时机

1.敏锐发现,迅速判断

教师对学生在读书、交流、分享等活动中出现的语用问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对此,把握语用训练的时机,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发现学生的语言运用问题;二是要迅速判断有无训练的必要。因为有的地方只要教师指明纠正就可以了,而有的地方就要认真进行训练。例如,上课时曾有学生说“我读了三遍书”,这里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训练;“我查了作者《珍珠鸟》是冯骥才写的”,这里出现的问题比较大,出现词序颠倒、表达不清等语用毛病,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正确表达,这样就有训练的必要。

2.适时点拨,及时巩固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语用问题,教师给予适时点拨,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曾听过于永正老师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从中收获很多。教学《祖父的园子》时,于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并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如蚂蚱、虫子、蜜蜂、小鸟、蝴蝶、黄瓜、“我”、狗尾草、韭菜、祖父、倭瓜、玉米、谷子、小白菜、种菜、拔草、浇地等。然后于老师引导学生概况文章大意,有学生说道:“我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人,那里发生的事、动物和植物。”基于此,于老师给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接着,于老师问道:“这句话的排列顺序不是最好的,哪位同学能重新排列一下呢?”这时,有学生回答道:“走进祖父的园子,我看到了动物、植物、人和他们所做的事。”通过调换词序,使句子表达清楚、意思明了。这里,于老师把握好语用训练的时机,适时点拨,及时巩固,引导学生学会概况,懂得遵循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三、选择语用训练的内容

语用训练的内容很多,需要认真选择。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语用训练的内容一般应从课文中选定。由于语用训练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斟字析词酌句、谋篇布局、安排段落结构、赏析语法修辞、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语用训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和学习计划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语用训练。

1.选“能量集中的词语”进行语用训练

“能量集中的词语”指的是表现力强的词、值得琢磨的词、中心词等。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就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例如,《珍珠鸟》一文中这样写道:“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针对这一句话,教师问学生:“如果将‘挨换成‘靠‘接等字,或将‘蹦换成‘跳‘飞等动词,可以吗?”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挨”字表现珍珠鸟与作者相处时是渐渐产生感情的,“蹦”字准确描写出珍珠鸟的活动特点。“挨”字和“蹦”字都是作者写作时的精心选择,意义丰富,描写准确,只有深刻体会,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换词体会法”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抓“有特色的句子”进行语用训练

“有特色的句子”指的是中心句、过渡句、修辞句、关联句等。抓“有特色的句子”进行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如仿写、造句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合理安排什么时候仿写,什么时候造句,什么时候讲评,从而有效进行语用训练。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自然段这样写道:“早晨,从上坡上,平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我们在排列词语顺序的时候,一般会把重要的、多数的排在前面,而这个句子为什么把汉族排在最后边了呢?刚开始看似乎觉得不妥,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一所民族小学,汉族学生才应该是少数。因此,像这样的句子,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并列词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并列词语的规律。

3.利用“文、段”进行语用训练

课文是编者精心挑选的,都是很精美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文的文体特点、单元训练主题、课文所在的位置等具体情况,确定语用训练的内容。

例如,学了《荷花》可以让学生仿写熟悉的花;学了《詹天佑》可以让学生仿写人物;学了《珍珠鸟》可以让学生仿写鸟……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中的过渡段“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让学生找出承上的意思在哪里,启下的意思又在哪里,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过渡段、过渡段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写过渡段等。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珍珠鸟》中的“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对此,可以让学生学习归纳中心句的方法。总之,教师要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备好语用训练的内容,加强语用训练。

教育部陈先云先生在部编教材培训会上说:“新教材强调的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要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学生阅读理解是运用,交流、分享也是运用。我们要大胆地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要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因此,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语用训练”才是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语用训练的意识,要理直气壮地抓,要扎扎实实地抓。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该扶就扶,该放就放,做到扶放结合,扶放适度。同时,教师要全面考虑语用训练的层次性、阶段性、连续性,让语用训练落到实处。

(责编 蓝祝丹)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落实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