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2017-03-28 13:18宋捧文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东坡加点文言文

宋捧文

【考点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作为古代留存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文学价值与借鉴意义。文言文阅读作为中考必考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考点上划分,文言文的考点主要有:①词,包括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和虚词;②划分朗读节奏;③翻译文言语句;④理解作者的情感或观点态度;⑤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有三种形式:课内文段阅读、课外文段阅读、课内外文段对比阅读。

【原题呈现】

例1.(2016·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21其直22。

【注】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靠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

(4)竟不索其直 竟: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实词。答题时要调动平时的积累,也要考虑到具体语境,如“闻”字,结合语境应译为“听到(听见)”;还要注意固定词语的固定翻译,如末尾为“然”字的词语,一般译为“……的样子”,故“怆然”应译为“悲伤(忧伤)的样子”;也可以结合语境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如“即”译为“立即”,“竟”译为“竟然”。

【答案】(1)听到(听见) (2)悲伤(忧伤)的样子 (3)立即(马上) (4)竟然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 今 日 迁 徙 来 此 百 年 旧 居 一 旦 诀 别 宁 不 痛 心 此 吾 之 所 以 泣 也。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划分节奏要以对文意的理解为基础。根据语境,本句应译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据此即可准确断句。

【答案】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方法,“留、换、调、引、增、删”是基本方法。“留”即保留古代专有名词不翻译;“换”即替换古代汉语有而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的詞;“调”即将文言特殊句式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调整语序;“引”即针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选用切合语境的引申义;“增”即针对文言中的省略,通过增补成分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需要;“删”即一些文言虚词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据此,句(1)中“东坡”为人名,应保留,“何为”应调换顺序为“为何”,译为“为什么”,“是”在这里为指示代词,译为“这种地步”;句(2)中“以”应译为“用”,“得者”根据语境应译为“所买到的住宅”。

【答案】(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 (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这类题可运用现代文阅读中概括文意的方法,即用“人物+事件”(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模式来总结。

【答案】示例: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

5.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根据“夜”“步月”等字眼以及对《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内文言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个简单的场景即可。

【答案】示例一: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 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

例2.(2016·新疆)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义。C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解释为“因为”。A项,“心乐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当余之从师也”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B项,“全石以为底”的“为”是动词,解释为“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是介词,解释为“向”。D项,“乃记之而去”的“而”是连词,表顺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是连词,表转折。

【答案】C

2.文章第一段中的“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阐明理由,可从句子的前后照应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分析。作者被贬官,心情郁闷,不惜“伐竹取道”,用游山玩水来排解心中的愤懑。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的“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心中的愤懑,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例3.(2015·福建莆田)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陰,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对比是甲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文章围绕“愚公移山”这一事件,通过愚公、愚公之妻、邻人、小孩等人与智叟对于移山的看法的对比,再现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的形象。根据内容分析和题干提示,很容易填出答案。

【答案】①愚公;②愚公妻子;③(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

2.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言行举止来体现的。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首先要读懂甲、乙两文,弄清文意;其次是根据文意,分析两人对事情的看法异同;最后对比提炼,概括出各自的性格特点。

【答案】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畏艰难等。鲁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等。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6·山东菏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一百许里 遂许先帝以驱驰

B.负势竞上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天下独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遮天蔽日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2016·广东)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欣然规往 规: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二)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不釋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6.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三、(2016·山东东营)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节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一犬坐于前 犬:

(2)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四、(2016·山东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喻其为盗之言 喻:

(2)遂逾垣凿室 逾:

(3)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D.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4.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④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⑤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⑦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⑧朽,决疏土石,既崇⑨而焚,既酾⑩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样子。③倏:迅速,极快。④睨:斜着看。⑤诡:奇异。⑥庥:同“休”。⑦韵:和谐悦耳的声音。⑧翳:遮蔽,隐藏。⑨崇:增长,这里指堆积。⑩酾(shī):疏导。?蠲(juān):使清洁,整修。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遗 之 其 人 书 之 其 阳 俾 后 好 事 者 求 之 得 以 易。

2.下列各组句子中“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若脱笼之鹄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②如倩女之

C.①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②宋何罪之有

D.①予从州牧得之

②公与之乘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掠:

(2)柔梢披风 披:

(3)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被: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5.请分别指出甲、乙两篇游記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选自《诸葛亮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恐托付不效 效:

(2)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甲文中诸葛亮对先帝“由是感激”,除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外,请从乙文中找出一条原因。(用原文回答)

4.有人认为诸葛亮是愚忠,为了完成先帝的遗愿出师北伐以致劳民伤财。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夐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 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蓁: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市。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及。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夐(xiònɡ):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可具状 具:

(2)皆竹楼之所助也 助:

(3)公退之暇 暇:

(4)亦谪居之胜概也 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

(2)亦谪居之胜概也。

3.本文是作者被贬至黄冈第二年,修建黄冈竹楼之后所写。但作者却极力描写竹楼的优雅、舒适,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A.曹操比于袁绍

B.于厅室之东北角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作者通过渲染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好境界,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境?

猜你喜欢
东坡加点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给地球加点绿
早春欣见海棠绽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定风波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巧识妙记
东坡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