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压轴题试题分析与解题指导

2017-03-28 13:06陈同友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菊花

陈同友

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压轴题,既是得分的重点,又是得分的难点。这些压轴题,类型繁多,而且突出立意,注重能力,富有挑战性。因此,熟悉考点,摸透试题,正确解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下面对此进行分类指导。

一、推断题

提供几个相关对象,要求考生根据说明内容进行科学推断。前几年推断题多放在记叙文中考查,如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而2016年说明文阅读中出现推断题,且与记叙文阅读中的推断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侧重的是合理性,而前者侧重的是科学性。

例1.(2016·湖北荆门)阅读《植物爱听和谐音乐》,回答问题。

①……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番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番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番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

……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乐,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

【问题】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

A.《绿岛小夜曲》 B.《黄河大合唱》

C.《小苹果》 D.《最炫民族风》

【解析】说明文阅读中的推断题,一般要求从已知推断未知。解题关键点有二:一是理解说明内容及相关知识点,二是对题干提供的对象进行对照。说明内容与题干提供的对象之间的连接点是科学性。此题中,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应当是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B、C、D项的乐曲风格分别是威武雄壮的、节奏欢快的、节奏强烈的,不及A项的《绿岛小夜曲》旋律优美、委婉缠绵。

【答案】A

例2.(2016·山东德州)阅读。

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谓“出水芙蓉”;有时也指木芙蓉。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开花;木芙蓉是木本植物,属落叶性灌木,秋天開花。由诗词字句前后的内容用词,可推断所称“芙蓉”所指为何。凡诗词内容所言,属夏季景观或水生植物,则所言之“芙蓉”当为荷花。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和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所指均为荷花。凡诗意可判断所描述为秋季景观、木本植物、生长在岸上,且和菊(黄花)或桂同时出现者,所言之“芙蓉”当为木芙蓉,如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已言明此“芙蓉”为“嘉木”,指的是木芙蓉。

【问题】下面诗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结合选文简析。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

——宋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分析诗句中的“芙蓉”是何种植物。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得知,荷花和木芙蓉各自的植物属性及其花期特点——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而木芙蓉是木本植物,秋季开花。诗句中说“十月芙蓉花满枝”,由此推断“芙蓉”指的是木芙蓉。

【答案】木芙蓉。“十月”“寒衣”表明是秋季开花,“满枝”表明是木本植物且花朵繁茂,因而为木芙蓉。

推断题解题思路:由已知推断未知,运用说明文中的知识去推断相关对象的属性特点。衡量其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已知的科学知识。

二、感悟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这些也是感悟题考查的重点。

例3.(2016·山东济宁)阅读《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回答问题。

①一直以来,判断动物是否具备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时,要看它们能否通过“情感发烧”考验。当鸟类、哺乳动物和某些蜥蜴类物种被放入新环境中时,它们的体温会在短时间里升高1℃~2℃,这是真正的“发烧”,就好像它们在对新环境作出回应。这种发烧与生物的情绪变化相关联,原理是受到外部刺激,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情感发烧”现象仅出现在拥有复杂结构大脑的动物中,此前的研究表明,蟾蜍和鱼不能作出类似反应。而英国斯特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并未止步于此,他们的实验给予了鱼类更多选择,得出的结果与传统认知完全相反。……

③结果他们发现,和对照组斑马鱼相比,这些鱼会花更长时间待在温度更高的水槽里。而且,在此过程中它们的体温会升高2℃~4℃,这表明它们也存在“情感发烧”。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结束了一直以来关于鱼类能不能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关键争论,鱼类也具有情感。

④然而这一结论发表后,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们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来下结论:认为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

⑤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论证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

⑥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能够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⑦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当它们接触到有毒刺激物时,体温同样会随之增高。……这也表明鱼类也是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至少是拥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也影响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情感和意识能力进化的理解。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在科学发现方面,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解析】题干对“启示”的范围与对象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即“科学发现方面”。解题时需要由此入手,厘清研究的前后过程,从發现问题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再到深入地进行研究,到最终观点的确立。对科学思想、方法、态度、精神等的理解与感悟,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进行积累,如实事求是、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对比试验、科学判断等。

【答案】示例: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继续向前发展。当然,这种科学的推断不是主观臆断而来的,要有理有据,经过科学充分的论证。

感悟题解题思路:根据阅读材料分析和搜集其中表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信息,然后归纳总结,整理出答案。

三、评论题

这类题要求对科学对象或科学事件发表评论。评论时必须观点明确,判断正确,表现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4.(2016·湖北荆州)阅读《“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回答问题。

①前不久,一场举世瞩目的围棋比赛以“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告终。

②打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其实不是狗,这只是它的“网名”,它的英文名叫AlphaGo,中文名叫“阿尔法围棋”,它的真实身份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软件。

……

④就下棋而言,一种直观的思路就是列举所有能赢的方案,然后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一般来说,下一盘围棋大约需要150步,每一步有250种可选的方法,要是人工智能采用这种思路,需要计算大约10 360种情况。这样看来,在有时限要求的比赛中,列举所有情况的思路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者们选择了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这就是“深度学习”。……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从每次对弈中获得新的经验。而且,一个人或许一年能玩1000局,但机器人一天就能玩100万局;人类在长时间比赛时会犯错,但机器不会。所以,从理论上说,“阿尔法围棋”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

⑤如果你认为智能软件就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那你就错了。智能软件在商务管理、家政服务、精准医疗、环保检测和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

⑥“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标志性成就。随着整个科学体系演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发展中,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人机协同思考的新纪元。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围棋比赛中“秒杀”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智力是不是就贬值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阿尔法狗”击败世界围棋第一人,其新闻效应是很轰动的。人类的智力是否贬值?我们应当怎样评价?阅读文本,了解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首先亮出观点——“人类的智力不会贬值”,然后可从“它们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等方面阐述。观点明确,表达清楚即可。

【答案】人类的智力并不会贬值,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厉害,它们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人类不能妄自菲薄,应当成为人工智能的主宰。

评论题解题思路:亮明观点,围绕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事实,进行分析阐述,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四、辩论题

根据说明文的说明内容,提出辩题,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指出其中一方的观点与论据,供另一方进行分析辩驳等。

例5.(2016·福建龙岩)阅读《南瓮河——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回答问题。

①南瓮河湿地类型多样:有森林湿地、灌丛湿地、沼泽湿地、草丛湿地和岛状林湿地。丰富的湿地类型孕育出惊人的动植物种类——这里有植物800余种,野生哺乳动物49种,鸟类216种,两栖动物及鱼类44种,基本涵盖了大兴安岭寒温带原始林区内所有的陆生和水生生物物种,堪称研究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天然基因库。

②“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生动、夸张而又幽默地呈现了上世纪50年代开发北大荒时原始、充裕、丰饶的自然景观。……

③在南瓮河,最多的陆生动物是驼鹿。在“土著”的鄂伦春人的传说里,驼鹿被奉为神明,称为“东方神鹿”。驼鹿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鹿科动物,成年驼鹿体长2米多,体重超过400公斤。……

④除了驼鹿,貂熊是南瓮河另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科学家已经把它列入了濒危动物保护名单。在整个中国,貂熊的数量仅存不到200头,就算是在貂熊最主要的栖息地大兴安岭,如今也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貂熊的体型介于貂与熊之间,擅长奔跑、游泳和攀爬,因此有“飞熊”之称。

⑤雪兔或许是南瓮河最有趣的动物了。它的眼睛实在有点“奇葩”,不仅很大,两眼间的距离还像银河一样宽,弄得它要“摇头晃脑”才能校准距离,看清前方物体。……

⑥湿地也是鸟的天堂。每年春季,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食物资源渐长渐丰的时候,蛰伏一冬的留鸟和从远方归来的候鸟便会陆续出现在南瓮河湿地上,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和繁衍。……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有一旅游公司拟把南瓮河湿地开发成湿地公园,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学校因此举办以“南瓮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的辩论会。现请你以反方的身份,结合文章有关内容,针对正方观点,陈述你的反驳理由。

正方观点:我们建南瓮河湿地公园,既能近距离接触珍稀物种,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能在这里旅游休闲,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生活追求,同时又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反方观点:

【解析】辩论时要先明确辩题、对方观点与论据等,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观点与论据,有针对性地辩驳。根据题干信息,论题是“南瓮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正方观点是“建南瓮河湿地公园”,侧重于开发,而反方则应该侧重于保护,提出与正方针锋相对的观点,即不可以建湿地公园,然后引用文章内容作为论据对正方观点进行反驳,阐述保护的意义。

【答案】示例:我方认为建湿地公园会破坏此处的生存环境,干扰动物们的宁静生活,打乱它们的生活规律。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一些珍稀动物的灭绝,影响“基因库”里的丰富資源。总之,我们不能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这种损失是任何金钱都无法弥补的。

辩论题解题思路: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找出对方观点与论据的破绽,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运用阅读材料的内容作为论据针锋相对地进行辩驳,最后得到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辩驳时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五、想象创新题

想象是没有发生的事实,创新属于个性化创造。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者性能,去想象它还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或者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无论是想象,还是创新,都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且要有一定的可行性。

例6.(2016·贵州黔南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④无人机不仅可以上天,还能下海。自带潜水技能的“海狼”无人机的问世为这个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可以搭载高清摄像机潜入水下,拍摄未知的世界。而且,“海狼”配备了带有8英寸屏幕的遥控器,能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显示。对于操控者来说,这就如同自己潜入水下一般,可以尽情在水中探险。

⑤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言,“Lily”无人机将成为一个会飞的随身摄影师,全自动、全方位地记录他们的英姿。它体积小巧,可以折叠放进随身背包。使用时只需像扔飞镖一样把它抛向空中;回收时,它则像一只训练有素的小鸟一般停稳在你的手上。不论是滑雪、攀岩还是激流勇进,这款无人机都能伴随在主人左右,记录下每一帧精彩画面。

⑥而Facebook(脸谱网)的“互联网扩展无人机”的成功试飞,则给网络通信不便的欠发达地区带来了福音。……

⑦此外,无人机安检、送快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也纷纷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体验。还真别说,这小小无人机正成为科技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科学贵在想象,有想象才有创新。请你设想一下:无人机还可以在哪些领域给我们带来便捷?(至少两条)

【解析】此题考查科学想象,答题时可以大胆想象,但要有科学依据。科学想象不同于科学幻想,前者建立在现实和科学的基础上,后者则可大胆延伸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上。

【答案】示例:检测森林火警;检测高山雪崩;在坍塌的楼房或矿洞中搜索遇难人员,给遇难人员运送食物等。

例7.(2016·云南曲靖)阅读《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回答问题。

……

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

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

(选入时有删节)

【问题】假如你成了数据科学家,拥有了神奇的魔力,你会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哪些难题?(至少列出三种,文中例子除外)

【解析】所谓创新,就是别出心裁,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好的效果,解决更多问题。此题中,在想象中创新,其基础是把握“数据”的性能,发挥其神奇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各种就业数据,预测高考报考专业和未来职业;运用运动员成绩数据,进行运动员人才选拔;观察人流量、车流量数据,确定出行时间和路线;利用气候数据,预防自然灾害;运用天文数据,做好航天飞机、卫星的发射工作等。

想象创新题解题思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去想象、创新,提出新的方法、途径等,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独创性。

六、链接拓展题

例8.(2016·湖南长沙)阅读《传统中医里的“五味”》,回答问题。

食物里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称为“五味”。食物消化后,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脏、小肠所吸收,甜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脏、膀胱所吸收。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分别成为身体各器官的营养,所以养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能。食用酸性的食物可增加身体收缩的功能,可以用于延缓疾病的发作;此外,出汗太多,或排泄频繁,也可以食用酸性的食物来治疗。

表症指的是不包括内脏病痛的疾病,如热性的肌肉疼痛、关节炎、流鼻水、鼻塞等,以及慢性的肌肉与关节的麻痹、运动器官的障碍等。辣味的食物有发散的功能,一般表症都以发汗的方式来治疗,所以对于表症的治疗大多食用辣味食物。在人体内循环的有气、血、津液,这是中国医学的称法。气是体内活动力的来源,气停滞称作气滞,气滞会使体内的运行受阻而发生异常情况。血可以说是各器官的养分,血液循环阻滞会产生局部性疼痛、静脉瘤等,也会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血液阻滞的现象称为血滞(淤血)。津液就是人体内的水分,水滞会导致身体浮肿,胃里发出水声和引起如水的下痢。对于以上种种停滞的症状,若食用辣味食物,便可促进循环畅通,一切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气血不足称作虚症,治疗虚症都用甘草、大枣、蜂蜜、砂糖等。气血不足会使人疲倦,甜食有补充气血的功能,所以人在疲倦时都比较喜欢甜食。甜食能解除肌肉的紧张,使身体柔软,这称作弛缓作用。此外,甜食还能中和有毒性的东西,具有解毒的功能。

苦味有排除燥湿的功能。吃进了苦的东西,可能引发呕吐,借以排出体内的滞水。另外,苦味的食物还有利尿的作用。

咸味有软化硬物及促使下痢的功能。咸的食物能软化体内酸性的硬块,喝盐水能使胃肠内不干净的东西以下痢的方式排出体外。食盐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咸味食物。

【问题】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五味”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食疗建议。

链接材料:甲先生身体浮肿,胃里发出水声;乙先生气血不足;丙先生受凉,感冒,流鼻水;丁先生易出汗,如厕频繁。

食疗建议:(1)建议甲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2)建议乙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3)建议丙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4)建议丁先生多吃 味的食物。

【解析】此题要求运用说明文的知识解决“链接材料”提出的问题。解题时先要把握文中的相关知识,如酸、甜、苦、辣、咸各味食物的作用,与“链接材料”建立联系,针对四位患者的症状,对症下“食”,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答案】(1)辣 (2)甜 (3)辣 (4)酸

例9.(2016·山东淄博)阅读《小满》,回答问题。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

(選入时有删节)

【问题】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拓展与语言表达。解答时要调动自己的积累,从二十四节气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除小满以外的一个进行介绍。而介绍的内容,则需要仿照文中对“小满”的介绍,从节气的时间、特点、气候、民俗等方面作出说明。

【答案】示例: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链接拓展题解题思路:链接题一般设为解决问题,需要根据说明内容对号入座,提出解决办法;它的答案相对唯一。而拓展题则注重由此及彼进行发散思维,考查平时的积累;答案是开放的,有话可说即可。

七、逆向思维题

解题一般需要演绎思维、归纳思维、聚焦思维、发散思维等,有时还需要逆向思维。

例10.(2016·湖北宜昌)阅读《菊馔之流变》,回答问题。

①我国以菊入馔(zhuà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下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屈原之后,魏国人钟会有赋,称菊花是神仙之食。晋人傅玄,亦有赋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③我国的菊馔,最早是生嚼,所谓“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才逐渐丰富起来。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以甘草汤少许焯过,候粟饭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龄”。

④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亦记有菊花的油煎法和凉拌法。油煎法为:“甘菊花春夏旺苗,嫩头采来……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凉拌法为:“凡苗采来洗净,滚汤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菊花饼的制法:“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⑤我国食菊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广东中山市。该地历代有60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菊和餐菊。据聂凤乔先生记中山市的“菊花会”盛况云:家家都要采清晨带露的清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其餐菊名食,是菊花肉与菊花鱼。

⑥“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猪肉条入菊花末腌制三四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每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将菊瓣滚拌在鱼丸上,入滚汤汆。

⑦金色的秋天,不仅可欣赏多姿的菊花,还可品尝美味的菜馔,真可谓其乐无穷。

【问题】请在下边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

[问:我国有关以菊入馔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答:出自屈原的《离骚》。

问:林洪的《山家清供》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食菊的方法?

答:油煎、煮食和作羹。

问:

答:菊花饼,菊花肉,菊花鱼。

问:本文的段落层次是什么结构?

答:“分—总”结构。]

【解析】此题要求以读书卡片、问答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卡片中,一问一答,“答案”出自文章,要求根据“答案”设计问题。这是逆向思维,考查一种思维品质。文中,“菊花饼”“菊花肉”“菊花鱼”这三种食物分别是在第④⑤⑥节中介绍的。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可以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从这三节可知,三者都是有名的菊馔。据此便可设计问题。

【答案】文中介绍的菊馔名食有哪些?

逆向思维题解题思路:由果到因(由答案推出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答案”中各要素的共同属性即可。

此外,说明文阅读中还有一些压轴题也很典型,如湖北孝感“《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进行曲。你认为WiFi进入我们的生活,其‘悲‘喜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作答”,以此考查对WiFi特点、意义的分析;湖北武汉“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以此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湖北十堰“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而本文记叙较多,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下记叙和说明的关系”,以此考查说明文中记叙内容的作用。此处不再赘述,大家可以自己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答题经验。

猜你喜欢
菊花
一朵会说会笑的山菊花
菊花
苏轼错改菊花诗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菊花
菊花
公园里的菊花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