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红
鄢陵县马栏镇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许昌 461200
在中学进行语文读书训练已迫在眉睫。怎样根据学生的写作现状,探索出学生写作的特点与规律,让学生在阅读新知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读写说结合起来,通过读,获得文本的情感要旨;通过写,表达自己的感悟体味;通过说,碰撞多彩的思想火花,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打造阅读引领写作的完美新思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要阅读,读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特别是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是学生阅读的极好范文。高明的大作家都注重语言的锤炼,他们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是心血的结晶。像鲁迅的文章里没有一句废话,且表达有力,深刻感人。而对这样的优秀篇目,我们不仅仅通过读来领会其思想内涵,而且还要扣击精彩语句,反复揣摩。如《孔乙已》中是这样描述孔乙已喝酒付钱的动作的,他从破衣口袋里排出五文大钱。不仅让学生从读中体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排”这个动作,动作演示的标准生动,说明人物把握的准确、深刻。寻找不同课文的突破口,加以渲染,激发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课文,对课文的某一点产生情趣,以便深入地理解课文。有了情感,就有了吸引力,这是学语文、写作文的一个大前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让学生多多阅读,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关键字词,精华语句、重点文段进行细细赏析。
另外在阅读中,还要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如此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还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多角度鉴赏和体味,形成独到的见解,吟别人的所未吟,发他人之未发,这就是阅读带来的独特感悟。
画龙点睛,要突出“点”的作用,“点睛”之笔要恰到好处,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每位大家的名篇佳作,都有生花妙笔,这就是要“点”的地方。而老师要恰当引导,巧妙点拨,以点带面,达到理解文章,学到能力的目的。只有巧妙点拨,才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从老师的点拨中,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既让学生“知其然”,也理解“所以然”。学生要参透课文,必须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向习作方面渗透。在同类课文中,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创新性,按照分析其文,归纳结构,突破创新,应用其法,这时传授给学生方法的最终目的。
虽然说学生的语言大多来自课内积累,但是光靠教科书上的那些误语言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写作需求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就积累的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重视加强课外阅读,获得语言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在学生多方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写作。在设疑式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开展小练笔,勤写心得,坚持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学生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文本后对主旨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质疑,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对写作特色的学习,对价值观的探索等等。也可以仿写、扩写、随笔等,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当然,对初中生的写作训练,应有计划地进行。根据新课程标准,在体裁上,七年级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散文;八年级学生主要学写说明文,九年级学生主要学写议论文。在描写对象上,可分为:人物、景物、环境等。在同类文章中,要找相同相异之处,在不同文章中,也要发现其优点,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语句——段落——谋篇”,“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入手,找出闪光点,提炼出来,加以创新,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心声,以达到集思广益、锦上添花的目的。
语文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坚实后盾,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老师要从课文例子中“举一”,学生灵活地“反三”。只有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触类旁通。为了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要求——“不易其意,而仿其法;借其事,而另寄其意。”只有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灵活创造,才能像叶老所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总之,要使学生写出丰富多彩感情深厚的文章,既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得到第一手写素材,又要培养学生书中的理性资源与技能。
由此可见,加强阅读教学,寓作文教学于阅读教学中,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华.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