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波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必须具备的语文技能,将伴随学生的一身。但是现阶段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阅读;水平提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学阶段缺乏对阅读的系统性训练,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从本质上可以说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奠基阶段。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文就笔者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充满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但是现阶段的中学生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很难有时间进行课外、课内阅读。再加上教师的阅读教学枯燥乏味,给学生安排的閱读文章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研究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在讲解《屈原》时笔者讲解了屈原的伟大和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在讲解《背影》时笔者将朱自清的写作背景为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文章是追忆发生在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讲述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后,从学校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老家奔丧。处理完丧事后,父子俩人在南京市浦口区惜别的情景。面对这亲人分离的凄凉现实,他不舍、踌躇。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通过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不仅唤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和现有的教学案例,致使学生的阅读面狭窄,失去了阅读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得来的,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文章的用字遣词都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学会举一反三,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对教师课内阅读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能够逐渐地深化和丰富学生的课内阅读。如,在对《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在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学生通过教师对《范进中举》中难点的讲解,能够轻松地对《儒林外史》进行阅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并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丑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些条件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学生可以凭自己生活的经验去探索,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三、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阅读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而读书笔记则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中只是对文章粗略地进行翻看,对文中的美词佳句视而不见,致使学生的阅读起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将读书笔记当作阅读文章的抄录,往往是将文章中大段的句子抄录下来,没有自己的心得,致使读书笔记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开始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要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书写方法。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开展“小练笔”活动,教师给学生指定一篇文章,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果和内容进行续写扩充,使学生逐渐掌握读书笔记的书写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够收获更多。
总之,学生阅读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孟.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文摘版),2016(9).
[2]王敏来.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9(3).
编辑 李建军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