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军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问题;导课;方法;练习;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103—01
笔者在小学任教二十多年,始终感觉学生学习数学很吃力,“怕”学数学。然而,成功的数学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这就要求教师应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所謂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愤”和“悱”的阶段时,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便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先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提问:现在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否也按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来计算呢?通过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找到答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探索,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二、注重导课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成功的导课不仅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上课伊始,笔者默不作声,在黑板上板书: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学生都睁大眼睛看,感到很奇怪。然后笔者再让学生缩句。这时一个胆子大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节课是数学课,你怎么上语文课的内容呀?”笔者还是不做声,等学生缩句完成后,又在这句话的下面写上“45加18的和乘以他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学生解答。这时学生会纷纷举手回答。这样的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新颖,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得当,有一定的新颖度,能激发学习兴趣。如,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性学习,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提高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勇于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比眼看、耳听要深刻得多。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得深刻,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动时针、分针、秒针表示某一时刻。通过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摆、拼,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此外,利用白板等课件可以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巧妙设计练习,增强学习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33万<3( )8888,让学生想想都可以填哪几个数,看看谁想得多。这时学生们争先恐后,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此外,也要注意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的信息提供给学生。结果的反馈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馈;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束的反馈可以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
五、注重课堂小结,保持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各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受。总之要让学生觉得要比过去努力才能成功,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而不是灰心丧气,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和学生,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怕”学数学变成“爱”学数学,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