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汉宁
摘 要:我国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发展互为依靠又相互制约,如何规范高校校园的快递营运成为近几年一个新课题。文章根据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的现状,重点从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的角度来探讨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并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来分析通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企合作对校园快递营运的介入。
关键词:电子商务;快递;校企合作
Abstract: China's E-commerce industry and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are not only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but also restrict each other. The regulating operation of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in college is becoming a new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college and corpor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e in college, analyzes the case of Jiangme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finally rais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llege and corporation must fully collaborate to build intramur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E-commerce; express deliver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背景與综述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有利于提升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学生年龄介乎于18~25岁之间,是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主要消费群体,对快递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根据2016年10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菜鸟网络、阿里研究院发布的首份《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内地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直接带动7万个就业机会。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全国2 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1 100元,而且学校层次越高,学生网购开支也越高。可见随着各高校的快件业务量逐年增加,在高校校园内建设快递营运网点,经营快递业务,既满足了高校师生对快递业务的需求,同时又增加了快递企业的收入。
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中,毛梦圆等主要研究校园快递的协同管理模式,提出了信息协同、应用协同与资源协同三种子模式;朱鸿等则以江南大学为例具体分析了快递业务的基本操作设计及盈利;丛迪悦则主要探讨了校园快递自提网点的运作方法;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校园快递的建设操作与经济性分析,从校企合作角度展开研究的较少,谢卓君等也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切入快递项目的可行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倡导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指导性意见已逾十年,校企合作的范围已从单一的学生实习扩展到课程与专业建设等诸方面,因此探讨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及管理高校校园内快递网点既符合政策导向,而且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必要性分析
2.1 政策指导支撑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西方国家如德国等在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方面已经开展得十分成熟。我国在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其中对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行了清晰界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进行员工的培养培训。积极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根据江门职院专业调研、人才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确定了“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三阶段为技能拓展,明确了三个拓展方向,即生产物流方向、快递物流方向、国际货代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实施个性化培养;同时,该模式更强调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制度及工作内容对接,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
因此,要实施“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立足江门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本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按方向逐步引进物流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尝试把企业真实的物流管理与学校专业的教育教学零对接,突破模拟实训教学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无法仿真的缺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物流现场的综合管理,直面企业经营一线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其职业能力。
2.3 深化课程建设与实习实训的需要
人才培养的载体是课程,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依据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业务流程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如合作企业具有成熟的业务运作模式、高效的业务流程、优质的客户服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将不仅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大量新鲜、实用的素材,而且能充分依据企业的实际运作将本专业的其它核心课程的内容紧密有机衔接起来,消除传统的课程内容各自为战、重复、割裂的弊端,为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核心能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课程平台。
同时还可弥补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实习岗位不足问题。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并且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首要问题就是物流企业每年可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因此建设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网点每年可为学校培训具备快递专业技能的人才近200名,这将极大提高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校企合作障碍分析
虽然高校师生较大的快递需求催生了校园内快递网点的建设营运,给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目前校企合作介入仍然会存在较大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与学校双方诉求错位。快递企业的诉求点主要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拓宽收入渠道,从而增加营业利润;而学校的诉求点则是人才培养,重点是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进行。这种错位与分歧会给校企合作带来困惑,企业是经济组织不是慈善机构,追求经济利益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学校忽视企业的诉求,那么校企合作是无法持续的,与此同时,如果企业忽视学校的诉求,那么很有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机会。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才能确保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二是网点建设投入与管理的障碍。在校企合作的初始,围绕网点的建设与经营主体、盈利主体等问题,双方的角色分歧会给校企合作带来不利影响。对快递企业来说,学校的优势资源是场地、市场与人力资源,而对学校来说,快递企业的优势是丰富的营运资源及专业化的运作管理,双方需了解自身的合作条件,实现资源与利益共享才能达成合作共识;此外,在网点具体的营运管理上仍然存在几个矛盾,需要校企双方认真深入研究解决,如业务营运中企业管理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矛盾、快递营运操作与学校安全管理的矛盾、学生劳动报酬与盈利主体不明晰的矛盾等。
4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介入模式
4.1 建设模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在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引进知名快递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快递实训基地,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有机融入快递业务的经营管理中,做到专业教学学习与企业业务管理的统一,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该快递网点则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载体,它的建立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提供拥有真实业务环境的高仿真、高逼真的,集经营、教学、培训于一体的中小规模的实习训练场所,为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它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独立建设和运营的方式共同设立,按照双方合同协议共同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它能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对快递运营系统熟悉和实操的平台,能熟悉网点各岗位技能,做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4.2 功能定位
该生产性快递实训基地(即快递校园网点)建设的定位与基本功能包括:
(1)物流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校园快递网点是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学校专业建设要求所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载体,建成后它不仅能为快递课程提供实训场所,而且也能依据其业务流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如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等)提供教学支持。
(2)专业教师职教能力提升基地。它的建立将为江门职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提供拥有真实业务环境的,集经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小规模的训练场所,为引进企业优质管理资源,提升专业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供平台。
(3)学生勤工俭学与岗位见习基地。通过江门职院在校学生直接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校园快递网点建成后既能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快递运营系统和实操的平台,从而快速掌握快递岗位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甚至还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4)物流专业技能竞赛基地。校园快递网点以真实的日常运营管理、业务操作流程、客户资源能为物流专业技能大赛提供大量鲜活的经典案例,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能极大提升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业务实操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5)创新人才孵化基地。江门职院物流专业教师和学生经过校园快递网点真实的业务环境锻炼后,一批拥有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将从这里起步,开始其职业生涯,在与市场亲密的接触中一些新的业务项目或科研项目必将应运而生。
4.3 营运管理
该网点运作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组成的管理队伍负责业务操作、客户接待、安全消防等管理工作,并通过定期述职、绩效考核、届满轮换等方法,保持业务的持续开展。该网点兼顾企业运营和课程教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由企业委派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网点经理(负责人),负责该网点的全面管理及双方协调。同时根据业务需要,每月计划由10名左右物流专业学生组成网点员工,参与业务操作,如快件收派、操作管理、客户服务、业务拓展等。
同时,网点由1名物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网点的人员每月进行轮换,新一批“员工”需经过企业的上岗培训后方可投入工作。轮换后的学生“员工”应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工作总结。指导教师的角色是协调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并且通过参与能了解快递企业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职教能力。
5 结 论
通过校企合作介入高校校园内快递网点的建设运作,是一种新的趋势。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目标任务的差异致使两者在管理实施体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需要双方努力寻求利益共同点,才能使校园快递网点能够持续经营发展,同时对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又能起到反哺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丹. 我国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的协同发展路径[J]. 技术经济,2014(2):45-49.
[2] 毛夢圆,等. 高校校园快递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 人才,2013(12):92-94.
[3] 朱鸿,等. 高校校园快递新模式探讨——以江南大学为例[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7):111-114.
[4] 谢卓君,杨君. 校企合作快递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J]. 经济师,2013(1):147-149.
[5] 涂淼. 校园快递超市运营优化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快递超市为例[J]. 物流技术,2014(33):61-63.
[6] 丛迪悦,等. 校园快递自提网点运营模式研究[J]. 科技与产业,2013(8):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