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农村高中历史课堂“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践性,以及对这一研究课题的深入思考,以期能对推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更优化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高中 历史课堂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0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模式被加以推广,这也促使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学习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农村高中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各个村镇的初中,原有的接受教育的条件不同,学生学习的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农村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这对于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挑战,如何去结合这种现实情况去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理论中,“因材施教”是其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也提出过“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这两位中外教育思想家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談谈自己的点滴收获。
一、农村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挥学生不同层次的个性特长,并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提高。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更多的是重视应试教育,教师与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一味地追求学校的升学率,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虽然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人文本,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优等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对于成绩平平的学生没有更好地进行疏导,而对班级上的差生常常是不管不顾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必然会使得班级的整体水平无法达到平衡,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来说更加是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势在必行,它是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堂当中,是对全体学生负责。
开展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班级中的优等生,忽视差生,那么这种行为也会影响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导致差生更加不愿意听课,也更加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分层教学”就是在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基础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差生也会愿意在课堂中举手发言,与教师的互动性更强,增强了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根据教师制定的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因此,实施“分层教学”非常必要。
二、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农村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我们可以分析出农村高中课堂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没有从根本上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也让教师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要将创新的教学理念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挑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案,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将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分层教学”的概念是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分层”,让他们接受到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更好地提升自己。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分层”,将历史基础较好的学生分为A类,基础一般的学生分为B类,基础较差的学生分为C类。观察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上课习惯以及学习特点,通过测验成绩与课堂学习状态进行层次调整,例如有些学生成绩变动较大,有时候成绩可以考到班级前十名,有时候只能保持中下游水平,教师对这类学生不太好分层,但是我们更是要重视这类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将学生分到适合的层次当中。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都要有教师分好的 A、B、C 类学生,以“优等生带差等生”的理念,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让优等生成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在教师布置小组完成的任务时能够合理地对任务进行分配,利用团队的力量使 B、C 类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能够为学习小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针对不同学习小组进行任务分配,一些学习小组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一些学习小组可以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背景介绍等,通过设置不同的探究任务,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这样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与优等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
在课前要分层备课,教师在教学每一堂课前都要备课,在传统的备课当中,教师只会以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进度,因此,我们在备课阶段就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类别需求。例如对 A 类生备课的方案是对知识点融会贯通,能够熟练地在解题中运用;B 类生是掌握新知识点,能够从历史知识点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C 类生要在课堂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对历史产生兴趣,能够在课堂中与教师实现基础知识的互动等。在备课阶段就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备课目标准备,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标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升。
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制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既定的分层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教师可以根据“分层教学”法,对于 A 类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希腊民主政治的背景及特点、影响等,并能说出新知识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对于 B 类学生,要求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与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上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回答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对于 C 类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三个改革家的改革内容,并通过加入相关史料辅助教学,来提升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并通过学习合作小组让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過程中共同进步。
(三)在课后作业中进行“分层”
在课后要布置分层作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有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需要加强训练,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够了,却不会灵活运用,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好,需要拓展新的知识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同,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后做练习时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能够通过不同的习题作业来杜绝学生抄袭现象。按照过去的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学习较好的学生会觉得简单无趣,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作业,然后就可以去玩耍了,对学生的知识只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由于教师一般是按照学习中等的学生来布置作业的,所以基础知识够了,不会灵活运用的学生一般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得到知识量会更多。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知识不够,不能够独自完成作业,会去抄袭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例如对 A 类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减少基础题的训练,尝试着去做一些难题,学生对于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做出之后也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减少基础题的训练也能够让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放松,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B 类学生,主要是巩固新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对新知识点进行合理运用;C 类学生教师的重点就是要把学生的基础打好,在布置习题时要以“建立学生知识树”的概念进行布置,让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将 C 类学生的基础打牢,使其得到稳步的提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分层教学就是要尊重课堂上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并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赏识,都能获得提升,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的历史成绩都得以提升,让历史课堂真正回归于它本该具有的生态内涵。
【参考文献】
[1]王莉.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9)
[2]王炜.分层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4)
[3]蓝伟.浅谈高中历史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J].速读(下旬),2016(5)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