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教离不开适度的财商教育

2017-03-27 14:35
现代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财商女儿孩子

编者按:

2015年以来,“校园贷”成为网络热词,有关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陷阱的新闻时常见诸各类媒体。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何会轻易落入校园贷陷阱?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最起码的财商。据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明确消费计划的大学生不足一成——钱一到手,花费无节制,花完了要么跟父母张口再要,要么四处借贷。可以说,很多步入大学的孩子虽然接近成年,但财商堪忧,因为很多家长就没有教过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学校的课堂学习中对相关知识虽有所涉及,但缺乏生活实践。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呢?

不同孩子财商表现不同

罗嘉怡是一名小学5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乖巧听话,跟同学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是邻居眼中的乖乖女,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罗嘉怡的妈妈却觉得美中不足,甚至有些无奈,因为罗嘉怡爱胡乱花钱,而且喜欢攀比。衣服鞋帽、文具玩具,每一样她都要与众不同。只要有同学穿了和她同样的衣服,用了和她同样的文具,她就会把自己的衣服换掉、文具扔掉,绝对不会再穿、再用。因為家庭条件比较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又很优秀,所以以前母亲对罗嘉怡的上述行为并未重视,觉得是小女孩爱美的天性使然。直到五年级开学第一天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妈妈才猛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天,妈妈送女儿上学,看着女儿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跑进了学校,正准备离开时,却发现女儿脸色苍白气冲冲地从学校跑了出来。妈妈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过去询问,女儿却一言不发地推开她,从她的汽车后备厢里找出一个塑料袋,把书包里的文具书本全都倒进袋子里,然后把书包狠狠地扔进了车里,提着塑料袋满眼是泪地重新进了学校。后来妈妈才知道,罗嘉怡是看到有同学背了跟她一模一样的书包才那样做的。从那以后,不管妈妈怎么劝说,罗嘉怡再也不肯背那个新书包了。

齐浩宇今年上高一,父母工作忙,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爷爷奶奶身体硬朗,父母也经常回来,但齐浩宇经常得意地自我标榜是家中的“顶梁柱”,这是因为,他掌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每个月父母都会把生活费打到齐浩宇的卡上,由他安排他和爷爷奶奶的生活。齐浩宇不仅把自己和爷爷奶奶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都能有结余;他还把结余的钱全部存了定期存款,有一年期、三年期,还有三个月的。齐浩宇说,三个月的其实基本属于活期存款,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要是临时有事急用钱,不会抓瞎。而三个月的利息要比活期利息高出不少,即便提前支取,银行也会按活期利息支付,不会有损失;而如果三个月不用,那就比存活期的利息高出很多。齐浩宇说,现在学习紧张,等考上大学以后他要尝试做些投资,比如股票,他现在已经开始关注,并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相关知识。

罗嘉怡拒绝使用跟同学同样的书包,齐浩宇尚未成年便能合理安排自己与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并能将结余按不同的存期存入银行以获取更高的利息,两者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突出反映了一个问题:不同的财商,决定不同的生活方式。

财商的原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Financial Quotient)。财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驾驭财富、正确应用财富,以及掌握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构成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质。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商是重要的,情商是需要提高的,那么财商就是必须培养的。因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金融。通过财商教育,可以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据研究,财商和智商、情商一样,其形成、提高的最佳时间段是青少年时期,而且在这个时期越早进行培养就越有成效。

财商高低对孩子未来很重要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言义,小人言利。”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人都认为谈钱是很俗气的。因为有这样的传统观念,所以在日常教育中家长会自觉不自觉地回避、淡化金钱观念,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对金钱的概念越少越好,至于理财,长大了自然会无师自通,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人的生活都跟金融、理财紧密相连,理财已经成了一个人不可或缺的才能。一个人是否具备敏锐的金钱意识、正确的消费观念、清醒的理财意识关乎生活的品质与档次。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学习一些理财的知识和技巧,是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打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孩子长大后才能更顺畅地融入社会,合理支出,懂得钱生钱,当然更懂得如何防范各类金融骗局。

“财商”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学校开设必修课来培养孩子认识、驾驭金钱的能力,甚至发展了系统的财商学习体系与知识架构。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学校真正的财商教育尚属空白。北京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服务中心曾对北京各区35所中小学进行了一次理财问卷调查,发现小学60%、中学98%左右的学生都有可自由支配的零用钱,甚至有30%的高中生每月有200元以上的零用钱。但学生们花钱却不太在意,除买书外,近半数零用钱都变成了零食。一些学生还有攀比的毛病,花钱时从不考虑父母赚钱有多辛苦。有专家总结说,“北京孩子不缺财富,但缺少驾驭财富的能力”。

犹太人和华人是世界公认最聪明的两个种族,所不同的是,中国人在教育中不重视对孩子金钱观的培养,甚至刻意打压;而犹太人非常重视孩子的财商教育,从小就给孩子灌输非常强烈的金钱观念和理财意识,这种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民族的教育理念,使犹太人成了全球最会“赚钱”的民族——全球经济圈中的很多精英都是犹太人,比如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全球外汇、商品和股票投资家索罗斯,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通讯社创办人布隆伯格……福布斯杂志美国400大富豪排行榜中,最富有的40大富豪中,犹太人占的比例是45%;美国三分之一的百万富翁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当中,有25%是犹太人。而同样聪明的中国人在此领域就相形见绌了。

提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较早引入理财概念,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见钱眼开的市侩或者守财奴,而是让孩子了解金钱的来历,从而懂得怎么合理花钱和运用金钱。据调查,中国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了解、接受到理财教育的不足两成,大学生的消费理念简单,不合理,不理智,理财观念依然处在自我摸索阶段。另一份调查报告也指出,当下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存在诸多误区,容易被高收益迷惑,甚至急功近利盲目给自己设置高收益预期,大学生表现出的集体财商能力低下,给了不良P2P产品和校园贷等专门针对学生的金融陷阱以可乘之机。这些都是孩子从小缺少财商教育导致的。当一例例穿着华丽外衣的校园贷、裸贷、不良P2P大行其道的时候,当一个个天之骄子轻易变成被引诱、被欺骗的“小白兔”“傻白甜”的时候,作为家长,是否意识到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如今,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一个人与金钱的关系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存钱花钱、银行存取等概念。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面对孩子总有一天要脱离家长的庇护独自飞翔的现实,面对学校教育中财商教育还处在萌芽、实验阶段的实际情况,面对财商教育的急迫与不可或缺,家长理应承担起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责任。

财商教育应从小抓起

余先生是某期刊社的编辑,他对孩子的财商培养就很早。从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让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还给孩子办了存折用来存压岁钱,让孩子从小就直观地知道压岁钱存到银行不仅安全,而且可以得到利息。去銀行办事的时候,他也常常带着儿子一起去,让孩子了解银行的办事流程。现在余先生的儿子上了大学,在日常消费和使用银行卡方面驾轻就熟,余先生很放心。

和余先生的孩子一样,齐浩宇的理财能力也得益于父母的从小培养。齐浩宇清楚地记得,上幼儿园时,父母就教他识别不同面额的纸币,了解钱是如何来的,并教他买东西、找零等。母亲还亲手做了一个叫作“大富豪”的行走棋跟他一起玩,行走的过程中会遇到商店、酒店、游乐场、市场、银行等,在游戏中齐浩宇明白了买东西要花钱,享受要花钱,钱会越花越少;如果把钱存到银行里,会得到利息;如果跟银行借钱,要付更高的利息。齐浩宇还清楚地记得,游戏中有一个地方叫“掉入金融陷阱”——当不幸“中招”时,就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齐浩宇从小就知道不能轻易向别人借钱,尤其是那些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借贷,对此,齐浩宇通通把它归入“金融陷阱”,敬而远之。这都源于小时候玩游戏时“回到起点,重新开始”的经历。齐浩宇的父母在他上学后就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和压岁钱,父母只是从旁监督、指点。因为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所以当他上初中后父母把他送到爷爷奶奶身边生活时,就约定由他来掌控家中经济大权。当然所有开销要详细记账,并定期向父母汇报,父母会针对账目做一些指导,提一些建议。经过几年的历练,现在的齐浩宇已然是个小管家了,不仅日常生活的开销用度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有存款,有风险基金。对齐浩宇的将来父母很放心,他们说:“虽然他将来可能不会专业做金融行业,但肯定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会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钱,更重要的是不会轻易被蒙骗。”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如罗嘉怡一样显示出财商缺失,形成了不恰当的消费观念,也不必太着急,只要及时加强财商教育,还为时不晚。

罗嘉怡的妈妈在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纰漏后积极采取了对策。她先向专业人士进行了请教,然后做了以下几件事。首先,她和丈夫有意识地在女儿面前说一些关于收入、花销、理财之类的话题,而之前他们在女儿面前的话题多是关于学习的。其次她开始让女儿了解家庭收支,并让女儿帮助记账。有一次,女儿看到家里的水电费缴费通知,咋舌道:“妈妈,咱们家的水电费好多哦。”说完又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以后得节省点。”从那以后,罗嘉怡不爱随手关灯的坏习惯竟然彻底改掉了,而在那之前,妈妈说了无数次也毫无效果。不仅如此,罗嘉怡还主动缩短了洗澡时间,不再像以往那样一进洗澡间便一直哗哗哗地放着热水不愿出来。同时她还监督父母厉行节约,俨然一个小管家婆。当第二个月的水电费果然少了好几十块钱时,罗嘉怡高兴得跳了起来。从那以后,她对记录账目更加感兴趣,常常会和父母探讨家中的收支情况。有一次爸爸出差问罗嘉怡要什么礼物,罗嘉怡竟然说:“你和妈妈工作那么辛苦,挣钱多不容易啊,我啥也不要。”此话一出,罗嘉怡的爸爸喜不自禁,感慨地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不知不觉中,罗嘉怡改掉了乱花钱、讲虚荣、爱攀比的毛病。

今年寒假罗嘉怡提议,把多余的文具、书籍和小饰品整理一下,在小区里摆摊卖掉,用换来的钱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她告诉妈妈:“只要300块钱他们就能读一年书。”女儿的举动让父母既惊讶又感动,其实在这之前他们曾经担心过,太早让女儿了解家里的财务状况会对女儿有不利影响,至少会让她分心影响到学习,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女儿不但学习上未受丝毫影响,还有了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的善念。

随后,父母又把延后享受和金融风险意识的教育灌输给女儿。谈及这一点,罗嘉怡的妈妈说,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所谓延后享受,就是延期满足欲望,以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这种理念几乎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犹太人赚钱的七大秘密》的作者史蒂文·西尔比格在书中写道:“家父如同祖父教育他时一样,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向我解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他说:‘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好工作,赚很多钱,然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培养延后享受理念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把钱投资在银行或者资本市场等有收益的地方,并让孩子自己管理,这会增强孩子的成功感、获得感和学习的欲望。去年春节罗嘉怡一共“挣”了5000多元压岁钱,对于这笔钱的处理,母亲给罗嘉怡的建议是存银行,每年得到固定的利息;父亲给罗嘉怡的建议是买股票,收益可能更高,当然也可能亏本。罗嘉怡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经过考虑后决定让爸爸帮她买股票。爸爸帮罗嘉怡买了股票,因为买入时机很不错,买入不久股价便连续上涨,仅仅两周不到就有了近20%的收益,这让嘉怡乐开了怀,每天放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股票又涨了多少。这时父亲问她要不要卖出股票,落袋为安,而且告诉她股市是有风险的。罗嘉怡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卖不卖,我还等着翻番呢!”可随后她那只股票开始下跌,她的浮盈不断减少,父亲又征求她的意见要不要卖出,以锁定利润,罗嘉怡问爸爸“还会不会涨”,爸爸告诉她“一切皆有可能”,罗嘉怡决定持股待涨。

现在,因为股市不景气,罗嘉怡持有的那只股票已经跌了不少,她不仅回吐了原来的利润,还亏损了约10%。刚由盈转亏的时候,罗嘉怡心情有些沮丧,爸爸趁机给她讲了相关的投资技巧和必备的风险意识。现在,罗嘉怡的心态平和多了,她说:“这只股票业绩好,我相信一定还会涨上来的。等到再盈利10%以上,我就卖。”虽然女儿的这个决定不一定正确,但因为是她第一次自己做出的投资决策,爸爸决定予以尊重——即便将来证明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女儿也一定会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现在的罗嘉怡,学习和以往一样认真努力,还很关心金融、理财知识,电视上枯燥的财经新闻,她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她懂得了节俭,因为知道父母赚钱辛苦,也更加珍惜父母给予她的一切。

罗嘉怡和齐浩宇的经历证明,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财商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当孩子在接受理财教育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对待金钱,合理使用金钱,就能够形成自立人格以及对亲人、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感,为他们将来独立理财甚至开拓事业打下基础。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不用太刻意,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平时应适当引导,把理财行为融入日常生活,把理财意识适时灌输给孩子,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上路”。有关的金融知识、金融产品、财务知识甚至相关的法律常识,都可以浅显易懂地讲给孩子听,只要孩子能了解一些皮毛,将来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就至少不会轻易落入校园贷、传销之类的陷阱或骗局。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财商女儿孩子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黑龙江省“95”后大学生财商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和女儿的日常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你的财商有多高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