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治未病享健康人生

2017-03-25 03:23盖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3期
关键词:亚健康体质状态

文:盖云



轻松治未病享健康人生

文:盖云

健康,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没有明确的疾病应该就算是健康了吧?当然不是。

现在公众逐渐地认识到,健康和疾病之间不是孤立的,健康到疾病之间不是跳跃式过度的。正是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才有了被称为“第三状态”的亚健康的概念。据WHO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上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仅有5%的人是真正“健康”的,其余的20%则是处于疾病状态。据统计,我国有7亿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未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跃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亚健康人群在不同的人群中的分布也是有差异的:①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生率为69.2%,女性的发生率为80%;②不同年龄、职位、学历的人群,亚健康占比也不同;③运动情况与亚健康也有关联。

亚健康,在我国医学中属于“未病”状态之一,其实就是机体的平衡状态逐渐改变,从健康的状态向欲病的状态转化的过程。因此,对它的治疗,也属于治未病范畴的一部分。

何为“治未病”

《扁鹊见蔡桓公》是我们语文课文里都学过的一篇课文,出自《韩非子·喻老》。

这个故事里,蔡桓公几次拒绝了扁鹊,在疾病没有感觉时,认为自己没有病,是扁鹊在忽悠他,拒绝了几次治疗建议,终归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真正到他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其实已经到了疾病末期,医生也已经无法医治。以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治未病”的故事,这里我们就先谈谈什么是“治未病”。要理解治未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未病”,所谓未病,有几层意思在里面,首先是无病,其次是未发之病,其三是未成之病,还有就是未传之病。千百年来,大家对医学的概念都集中在“治病”上,其实这里的病,指的是“已病”,所谓已病,也就是已经成形并且发作的疾病。疾病只有在发作的时候,患者才会有明显不适的感觉,才会觉得“我生病了”,在没有感觉的时候就认为没有病,没有病就不需要治疗。就像蔡桓公一样,刚开始他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甚至还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说医生就喜欢治疗没病的人,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的水平。我们的古人早就对这种疾病先兆的状态有所研究,称之为“未病”,是要治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怎么样才能使机体在亚健康状态或在欲病状态时给予纠正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治未病”该做的事情了,《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把治未病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未病”,那“治未病”具体又做些什么?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们主要跟大家讲讲“未病”的养生防病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了,健康是一种状态,我们要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就注意保养身体,防病强身。要做到保养身体,我们就应该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这里又要跟大家先谈谈“体质”的概念。

“体质”就是身体的脾气性格

关于体质的认识,一直以来都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不断调整,不管体质的分类方法如何,近年来,大家对体质的认识也逐渐达到共识。体质是由于先天享赋因素和后天诸多因素影响,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功能、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性。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它在生理上表现为个体特殊性的反映,在病理上则表现为个体的发病倾向性。因此,体质强调的是个体的形体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特性,具体是指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通俗地说,“体”指的是身体,“质”则指的是质量、质地、性质、品质,“体质”合起来,就是指对身体的整体评价,我们总是评价某种物品的质地,其实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有质地的,也可以说体质是身体的脾气性格,每个人的性格是相对固有,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与人的日常活动及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医体质学源远流长

中医对体质的认识,起始于《内经》,在先天享赋与体质的关系上,《内经》认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柔》,“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膝理之疏密,各不同……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灵枢·论痛》。《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按照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将体质按照五行类分为阴阳二十五人,为中医体质学的形成奠定了较完整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湿家、喘家、呕家、冒家、淋家、黄家、疮家、汗家、强人、赢人、尊荣人等,大部分是疾病慢性化或易于发作这些疾病的体质类型。张仲景从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用药以及疾病预后关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蕴含着辨证论治的精神,使体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宋代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及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等,对体质形成于胎儿期已深信不疑。

金代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则强调“脏腑六气病机”,从理论上阐述了各型病理体质的形成与内生六气的关系,从而对体质的内在基础做了强调。明清温病学家则从温热病学角度,对体质的分型及临床脉症、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用药关系作了新的探讨,使中医体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尽管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问题进行详尽、细致、正确的研究,并且有效地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但是,这些论述中缺乏明确而科学的体质概念,对体质理论的论述也是分散的,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关于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

体质学说相对实用和形成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大力提倡“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模式以来,近代医家,由王琦、盛增秀等领衔的学术团队,确立了中医体质学说,从理论构建到临床应用,从群体调研到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体质及体质养生

目前的体质分类方法,主要将体质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九种偏颇体质。将体质辨识、养生指导、茶疗方案、食疗方案、经络调整、针罐联合、冬病夏治、中药泡脚、中药内服、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方案应用到体质调养、慢病管理、病后防复等群体需求中。中医体质辨识操作简单、方便理解、容易为使用者所接受,有助于中医药理论体系走近现代人生活,有助于中医药理论体系走出国门。

体质分类及调养方法

平和质

正常体质,这类人群身体健壮,面色、肤色明亮有光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性格随和开朗,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日常调养:饮食有节制,食物宜多样化,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吃油腻辛辣之物,不要吸烟、酗酒;生活有规律,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平稳,心胸开阔;适度的运动,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气虚质

气虚质的人,肌肉松软,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性格内向,不喜冒险,不耐受风、寒、暑、湿邪,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日常调养:宜吃性平偏温,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桂圆、糯米等;谨避风寒,起居宜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可宜柔缓有氧运动,不宜剧烈运动,坚持适合自己的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瑜伽等,持之以恒;不宜做大负荷或大出汗的运动,忌做长时间憋气的动作。

阳虚质

肌肉松软,平素畏冷,手足不温,胃脘部、背部后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性格多沉静、内向,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日常调养:平时可多食牛肉、鳝鱼、韭菜、生姜、蒜、葱等甘温益气之品,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冬避寒就温,春夏培补阳气,多日光浴,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避免风、寒、雾、雪,注重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平时可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根据体质强弱而定。

阴虚质

体形偏瘦,常感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调养方法:多食梨、百合、银耳等甘凉滋润食物;少吃葱、姜、蒜、椒等辛辣燥烈品;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应早睡早起,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睡好“子午觉”;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戒烟酒;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痰湿质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日常调养:少食甜粘油腻,勿过饱,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荷叶、白萝卜、白果、红小豆等;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衣着应透气,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保持心境平和,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节制大喜大悲;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循序渐进。

湿热质

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容易心烦急躁;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日常调养: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绿豆、空心菜、黄瓜、西瓜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

气郁质

形体瘦者为多,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日常调养:饮食宜小麦、芜荽、葱、萝卜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所谓食材;居住环境应安静,保持有规律的睡眠;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

血瘀质

血瘀质的人,胖瘦均见,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易烦,健忘。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日常调养:常食红糖、丝瓜、玫瑰花等活血祛瘀、行气散结、疏肝解郁的食物,少食油腻食品;居住宜温不宜凉,冬应防寒;作息规律,睡眠足够,不可过逸免气滞血瘀;及时消除不良情绪,防止郁闷不乐而致气机不畅;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特禀质

特禀质的人是特殊体质人群,平素不感冒时也会有有鼻涕、打喷嚏、鼻塞等,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日常调养:要注意饮食,忌食鱼腥发物,饮食宜清淡;居室应通风良好,避免接触尘螨、甲醛、花粉、动物皮毛等过敏源;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

“治未病”的策略

首先,“治未病”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治未病的“治”,与“未病”的内涵远超过字面意思一样,也不仅仅是治疗的含义,其实涵盖了“养、调、防、治”几个方面,主要根据人群的健康状态分类来制定策略。也就是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状态下,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采用个体化的方案来进行治未病。那么怎么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呢?所谓未病先防,主要针对没有明确疾病的人群,给予养生防病,防止疾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有明确疾病发病的群体,给予综合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对于疾病恢复期或者稳定期的群体,给予调养及防止疾病的复发。

10.16117/j.cnki.31-1974/r.201703035

猜你喜欢
亚健康体质状态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状态联想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