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娟
摘 要:随堂演讲教学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所面临的课时少、内容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实而创设的崭新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力争上游的斗志,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较好地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随堂演讲; 教学相长
一、原理课教学中采用随堂演讲的必要性
自从本科院校公共政治理论课采用《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实施方案以来,高校原理课的教学计划时数只有48学时,除去10节集中社会实践,能够用于班级教学的只有38学时,如何利用这38学时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掌控能力的。解决课时少、内容多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堂。十几年的教学试验告诉我,随堂演讲教学恰好能有所作为。
所谓随堂演讲,就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为手段,把某门课程(如原理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视学生演讲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按进度把学生演讲渗透到每一教学单元中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方式。随堂演讲教学重视课程的整体性,强调教师讲授和学生演讲的有机结合,要求教师从整体性思维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设置合适的演讲题目,做好课前辅导、课中组织以及课后反馈等环节。原理课教学中采用随堂演讲教学的意义突出表现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现教学相长两方面。
二、随堂演讲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即使采用演讲式教学,也只是在个别课堂上使用[1]。随堂演讲教学则试图把学生演讲作为常规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演讲渗透进大多数教学时间单元,确保让学生全员参与。因而,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每个学生至少对某一个相关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基本上学会用某一个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而这一方式能否让本来打算到教室应付听课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呢?关键在于演讲这一环节的设置。
与一般的随意发言不同,演讲既有时间限制又有主题要求,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在课前对其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只有经过多方收集材料,缜密安排结构,反复推敲语言,展示出来的演讲才能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富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正如有位学生在课后的反思作业中讲到的,他把整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认真读了一遍,才构思好演讲的思路。因为演讲是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的,讲得对不对、好不好、精彩不精彩,一目了然,这就给承担演讲任务的小组学生施加了压力,迫使他们在课前做好功课。因为年轻人有好胜心、荣誉感,谁都希望得到掌声、得到好评,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小组,相关的学生自然会卯足干劲,努力把演讲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
总之,演讲环节的设置,顺应了青年学生获得认可的心理需要,从而能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学理论、用理论,实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脑袋的教学目标。
三、随堂演讲教学能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所谓教学相长,我国文化经典《礼记·学记》如是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就是说,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4]强调,思想原理教学必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当下的高校原理课教学中,教与学仍然普遍处于疏离状态,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兴奋点在哪,学生则厌倦教师的陈词滥调。于是,大学政治理论课堂往往呈现出“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无效状态。改善如此被动局面的关键是创设能有效促进教与学互制耦合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随堂演讲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贯彻“三贴近”原则。我们把部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统一规划下开展演讲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只做主题规划,而具体材料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总能用他们感兴趣的、他们认为有说服力的材料去论证问题,于是,通过观看学生的演讲,教师立即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能讲什么。而主题的设置,则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熟知实时的社会问题并对学生的兴奋点和演讲能力有较准确的预测。可见,一个演讲主题,已经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联系在一块了。
一个演讲主题的设置,除了要求教师做好理论研究,还要其主动走近学生、走进社会,以便恰到好处地把教材、学生、社会联结起来。而学生为了小组和自己的名誉,不得不按要求齐心合力地备好演讲材料,組织演讲演练。在这过程中,他们免不了要主动请教老师,围住教师问这问那,短信、QQ、微信、E-mail全天候在线成了常态。在课堂外、在校园里,当看到学生对原理课教师发出一声声热情的问好,教师即可领略到教学的成就感。而学生之所以能从原来的对科任教师毫不在乎转变到现在对科任教师由衷敬重,是因为他们在完成演讲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尽心尽力的指导所需要的付出,以及体会到教师驾驭课堂的不容易。正因为找到了沟通师生学习交流的桥梁,师生互动有了新的平台,相互之间的理解自然而然加深了,教师也从学生的进步和对自己的爱戴中获得了满足。可见,随堂演讲模式让教学变得美好、变得令人向往。
随堂演讲教学还促进了生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机制的形成:同组同学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心同德地分工协作,力求让自己小组的演讲更精彩。 多数学生在课后的实践总结论文中提到,他们感受最深之一就是领略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并以从中增强了友谊而开心。而不同组之间则为了荣誉而暗地里较着劲儿,谁都不愿意自己小组的演讲逊色于人,于是,一种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得以形成。这种又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氛围对整个教学班的学习效果的促进无疑是不可估量的。
总而言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出路,随堂演讲教学开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将为原理课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恭元芳.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调查分析[J].高教学刊,2016(7):229-230.
[2]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西汉)戴 德.礼记[M].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4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77-191.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