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蔚
摘要:作为传播知识的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識的对策,旨在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1.数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思维
数学包含了辩证思维、常量与变量、数量与形状、已知与未知、近似与精确、直线与曲线等对立统一的概念。学习这些概念,有利于学生将多元问题转化为一元空间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2.数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了解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社会现实,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认知
1.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前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应该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首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出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因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驱动力,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本质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体系是基础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因为没有知识基础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单向的灌输,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追求学习思维过程。因为只有当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时,才能迸发出无限创造性的火花。
4.培养创新思维是条件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以理性、协调的方式,使相关信息产生积极的效果或结果。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能使他们突破传统教学固有的思维,产生独特的、具有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发散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实践
1.营造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自主思维的潜能,尽可能地使用启发、探究、联想、迁移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活动的认识,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在学习和实践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小学生的自学水平
数学自学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数学教材或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自主形成相应的解答技巧。经过长期和持续的训练,学生能形成符合自己认知特点的阅读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四、总结
创新意识培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同时,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洁.浅谈小学数学课题教学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
[2]于蓉.为孩子们播下核心素养的“种子”——从数学学科的维度[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