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17-03-25 17:15陈鹏松
化学教与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优化策略教学设计

陈鹏松

摘要: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阐述高中化学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学学情为基点,以课堂实验为主线,以教学问题为杠杆的四大教学策略来优化化学教学设计,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效益,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优化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效益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4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16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核心要素。要提高化学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备课要以课程标准为教学导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以学情为基点,辅之以课堂实验为主线,以课堂教学问题为杠杆,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引领问题探究,交流问题研讨,让学生在预设与生成的冲突中掌握最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最有价值的科学方法,形成最重要的观念和态度。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论述:

一、以课标为导向,准确定位,活化教材,构建知识网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编写教科书时,要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为教学提供示范和启示;同时应留给教师较大空间,使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下的新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的知识载体形式,教师对新教材中的每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在各个阶段做出准确定位,教师使用新教材都能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构建适应自己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翻阅鲁科版教材《化学1》,教材编排从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探索空间开始,再到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作为主要知识内容结构的编排方式,再到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呈现方式,同时也给学生以从自然界—实验室—人类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其次,教师需要准确理解各个知识的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能恰当地领会编者的教材编写意图,结合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重点和难点,以充分发挥教材中各栏目本身的功能,真正从实处促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鲁科版教材设置了“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十个栏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教材栏目能为学生设置有关课堂学习的相关情境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领观察思考,激发讨论探究等,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思路,建立新的知识能力体系。

例如,在鲁科版《化学1》“气体摩尔体积”学习中,教材以表格数据的形式先给出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研讨”,寻求规律,当学生感到迷惑时,及时给出“知识点击”帮助学生明确“物质的体积取决于微粒的直径、数目和平均距离等”。然而,对于多数气体而言,无法用微粒的直径、数目、平均距离等判断,因为微粒间的平均距离往往比其微粒直径大很多,此外其平均距离又与温度、压强有关,所以教材逐渐引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并且规定“气体摩尔体积”是其定律中的一种特例。这一概念建立过程只要教师引领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相关栏目,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学习掌握,并通过“迁移应用”、“概括整合”、“资料在线”等栏目引导学生以高观点、大视野、多方面地认识化学这一门学科,从而系统地建立化学知识网络。

第三,要求教师具备一定批判意识,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教材知识结构内容进行重组反思,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相关课程资源,以实现对教材文本的“二次开发”目的。例如,整合各种教材内容:苏教版、鲁科版、人教版教材在某一块或某一方面各有千秋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选其精华部分。苏教版元素化合物知识呈现方式,是按结构—性质—用途—环境来调整,而鲁科版教材则按自然界—实验室—人类生产、生活的认知规律呈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选择调整。调整教学顺序,大胆取舍:在选修教材中,物质结构知识点较少,与周期律、周期表联系较为紧密,可在学习完元素周期律之后直接选修物质结构,必修内容中的有机化学学习完就直接选修有机化学,可使学习内容系统性更强,学生更一步强化学习方式。

二、以学情为基点,搭建桥梁,因材施教,激活发展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高中各个年级存在学习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学情,不同的学情奠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设计等。教学设计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已有经验的“中介”作用,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条件,搭建好知识能力衔接的桥梁,将重点从“相关”、“相似”迅速转移到新学知识的特征上,即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设计的落点同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联系起来,以此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教师不妨做到几下几点:

1. 复习有逻辑联系的先前知识,承上启下引出课题。如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引领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复习强、弱电解质知识引出离子反应,复习化学平衡概念导出电离平衡等。

2. 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景,引出新的学习课题。如从生活中常见的加碘盐引出碘,从生活中铁生锈引出原电池及保护,从塑料产品引出乙烯、加聚反应等。

3. 类比知识间的相似性,迁移理解知识的“支撑点”。 如SiO2与CO2的对比,分析所属类别、晶体类型、空间结构性质差异、用途区别;浓H2SO4的性质对比稀H2SO4,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酸性等。

4. 从物质分类转化的守恒关系,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如以S为中心,相应物质H2S、SO2、H2SO4、Na2SO4、BaSO4及变化;烃、卤代烃、醇、醛、酸、酯,铁三角,铝三角关系及转化等。

三、以实验为主线,引领探究,优选媒体,寻求突破口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不能被代替的教学内容。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还能锻炼多种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看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做出本质的、理性的分析,分析实验的可靠性如何、安全性如何、如何改进会更科学等。为此,教师要分析该实验课题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探究应采用的合理方法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等,要达成这一目的,实验探究必须精选主干,使实验具有探究性;注重学情,让实验具备发展性;目的明确,让实验具备建构性。

例如,在“氯气”这一节中,笔者选取“氯水的可逆反应探究实验”作为探究实验课题。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让师生共同观察讨论氯水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H2O、Cl2、H+、Cl-及HClO,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各种微粒的方法,并重点强调实验设计的单因素变量原则,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设计相关的对照实验来探究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微粒,很多学生设计的化学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观察试管中氯水的颜色,并闻氯水的气味;(2)滴数滴氯水于无水硫酸铜中,观察颜色的变化;(3)取少量氯水,滴入2-3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4)取少量氯水,加入少许小苏打粉末,观察现象;(5)将蘸有红墨水的小布条放入氯水中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综合以上实验,教师逐步引导,可以得出氯水的可逆反应的原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当然,那些耗时长、步骤多、危险性的化学实验不建议在课堂展示,教师不妨在课外拍成视频在课堂播放即可。例如,在对氯气和氢气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该实验中因为涉及两种气体的制取、验纯、反应,耗时较多。加上,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有一定危险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更为合适。

四、以问题为杠杆,创设情景,深入实践,提升思维力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问得好即教得好。”好的问题设计能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师生有效地交流。因此,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例如,学习完SO2的性质和作用后,教师可以提出“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有什么現象,原因是什么,进行科学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总结”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来巩固成果,提升思维力。

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为教学设计的问题中心点,组织和把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思考意识、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挖掘问题的思考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教师的教学设问可以如下几点思考:

1. 提炼科学家致力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方法。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的发明使用,利用元素周期律;钢铁的腐蚀和保护,利用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工业上生产硫酸、合成氨要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虑等。

2. 从社会事件中创建化学知识问题。例如,在讲甲烷的时候,教师出示一则新闻:一个小区在春节期间小孩子在下水道窨井盖口放爆竹引发的爆炸,学生很好奇为什么在下水道窨井盖口放爆竹会引起爆炸,老师此时也适时地提出问题:“你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正是这种气体引起爆炸,为什么这种气体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再如,讲光导纤维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吗?”“‘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面是什么做成的?与我们所说的高速公路一样吗?”

3. 强调化学知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解释或说明某些生活、生产现象。如水箱中加入少量甘油能降低稀溶液的凝固点,可以防止结冰;生活中不能将漂白粉与“洁厕精”混用,以免产生氯气导致中毒。

五、小结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门教育艺术,不能随便照搬照抄别人的现成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从课标、学情、实验、问题等多维角度去设计。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过程反思,重新审视教学理念、自身表现、学生感受、教学效果等,从而在新的预设与生成的冲突中适应教学变化和发展,积淀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夏向东.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化学教学,2009(2):35-37

[2] 杜秀军.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http://www.pep.com.cn/czls/js/jxyj/kt/201008/t20100825_735796.htm

[3] 张再萍.在化学反思中成长[J].化学教学,2011(9):17-19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优化策略教学设计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