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我做主

2017-03-25 17:15赖丽华
新教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普通话多元化办学

赖丽华

2015年8月,笔者作为教育部从全国各地遴选的42名教师成员之一,参加了2015~2016年度赴港教学交流活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下,笔者先后到香港岛、九龙区、新界东、新界西等多所学校,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研究,并参与学校各种活动。这一年,笔者切身感受到香港教育的最大特色是“我的学校我做主”,具体体现在办学主体、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语言等方面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其一,办学主体多元化。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办学实施以校为本的自主办学模式,不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束缚、制约。香港的小学主要分为四大种类:第一类是公立学校,教师享受政府公务员的医疗、住房等优惠待遇(大约占10%)。第二类是津贴学校,由非牟利办学团体开办,政府承担教职工薪金,办公经费完全依靠资助,大部分的小学(超过80%)属于津贴学校。第三类是直资学校,政府按学生人数给予经费资助,学校可适当收费。第四类是完全收费的私立学校。简单地说,公立学校和津贴学校均提供免费小学教育,而直资学校和私立学校则收取学费。香港还有第五种类小学叫国际学校。国际学校是指那些拥有相当比例的外国学生,而所实施的学制跟香港不同的学校。香港大约有41所国际学校提供小学课程,各自开办不同国家及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课程。一部分国际学校为英基学校协会之属校,其余的由独立的办学团体所经营。除了公立学校之外,大部分学校是由各种社会团体创办的,如保良局、天主教、圣公会、中华基督教会、东华三院、中华传道会、仁济医院、佛教联合会乐善堂等,商会、同乡会、街坊福利会、毕业同学会等团体也纷纷加入办学行列。办学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扩大、深化中西文化的交流,营造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让办学理念百花齐放,呈多元化态势全面发展。

其二,教材选择多元化。在教材的选择上,香港学校不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完全由每所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的教材版本。香港教材版本多,就拿数学学科来讲,有新亚洲、新一代、现代、教育、牛津等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每一个学期的教材由两本组成,比如四年级上学期的教材,就会分为四上A和四上B两大本。但是不管哪个版本的教材,首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乐、善、勇、敢”,即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能力。教材内容、知识系统、教学形式等,都会配备一系列的教学电子书、iPad教学模式。有的学校已经全部使用iPad电子书教学模式;有的学校使用教科书兼iPad电子书同步使用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只是根据课堂的需要,偶尔使用iPad电子书进行教学。教材选择多元化,不但为学校的发展创造空间,还为师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让教师能够按学生的实际需求择优选择,并以融会贯通的方式,结合课堂内外不同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发展个人的分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以及创作能力。

其三,课程设置多元化。每所学校的课程設置除了香港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一些课程(如中文、英文、数学、常识四大门及电脑、体育、音乐、视艺)之外,各个学校会根据需求及自身条件开设校本课程,如普通话、图书、珠心算、天文学、资讯科技、专题研习等。把图书也纳入课堂教学,每周一节,图书这门课,由图书管理主任负责教学,同时为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选择适合的阶梯性教材版本。图书管理主任在教学图书这门课程时,首先会让孩子从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索引、目录等细节方面入手引导看书。其次从你看的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内容是说什么的,看完了这本书,你觉得怎么样等方面做读书小笔记,学生看完后再把读书笔记上交给图书管理主任。最后图书管理主任对学生的图书笔记进行逐个逐题批改。把图书引入课堂,图书教师做得非常的用心、细致、到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有裨益。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学校里有这么负责任的图书管理教师,学生不读课外书都难。难怪香港学生阅读能力超越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在全球45个地区排名第一。香港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值得我们内地学校学习借鉴的。

其四,教学语言多元化。学校在选择什么语言教学上也各不相同,一般学校是进行两文三语教学,两文为中文和英文,三语为广东话(粤语)、英语和普通话。有的学校只选择粤语教学,当然就包括中文课、作文课也用粤语教学;有的学校选择粤语和普通话教学,这样中文课就会采用普通话教学;有的学校一至三年级选择粤语教学,四至六年级选择英语教学。因此在香港许多人(包括学校里的教师)不会听普通话是很正常的,因为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学习普通话的课程。在1974年以前,英语是香港唯一的法定语言。选择英语教学策略的陈校长解释说:“用英语教学这方法增加了学生练习英语说话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口语技巧及自信心,好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公开演讲及口语交际,以便更好地适应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社会。”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不少的学校才以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令人欣喜的是,现在还有一些成年人,也包括香港教师都会利用课外时间自己花钱找老师学习普通话。笔者想,这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作为一个中国人,岂能不懂自己的母语——汉语。这还必须扩大到每一所学校。当然,为了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还可辅助其他语言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多元选择的机会,使他们作为“全人”,全面、和谐地发展。

“舟不同而风雨共,路虽遥却情相依。”在香港这样一个教育视野国际化的都市,我的学校我做主,体现的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它给香港带来了光明的教育前景,有利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一个具有文化包容、理念多元、视野开阔的新一代。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普通话多元化办学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