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民生现代化建构解析

2017-03-24 22:25:46李辉容叶飞霞
关键词:四个全面民生建构

李辉容, 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2)

·政治法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民生现代化建构解析

李辉容, 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2)

民生现代化体现在民生改善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科学性、主体的广泛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民生现代化关系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追求,全面深化改革是内生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民生现代化建构理路表达为:民生现代化建构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离不开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民生; 现代化; 建构

民生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能否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的幸福安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就一条战略性道路,同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具有前瞻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民生角度理解,它是筑牢民生基础,破解民生难题,实现民生幸福的有效范式[1]。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持续推进,离不开民生事业的现代化建构,离不开民生问题的持续解决。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众多,形势严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民生改善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机遇下,推进我国民生事业现代化建构,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对于创新社会治理,进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生现代化是民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不管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现代化在内容上都呈现出不断拓宽的趋势。就民生而言,民生现代化的内容包括民生改善理念的先进性、民生改善方式的科学性、民生改善主体的广泛性,其目标是民生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多体现现代化色彩,助推民生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改善民生作为社会治理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实现民生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未来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一)民生改善理念的先进性

社会建设以民生改善为基础,改善群众生活以民生理念为先导。民生理念先进性就要紧跟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民生难题、民生短板、民生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事业在理念上进一步升华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其一,民生改善以人民为价值导向的理念。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切实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一价值导向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其二,民生改善注重全面性的理念。民生是一项浩大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用系统的方法破解民生难题,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思路。民生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民生问题多而杂,与社会发展中其他问题相互牵连,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有全局观念,统筹协调,在各方面得到落实和推进。

(二)民生改善方法的科学性

民生改善的方式和途径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破解民生发展难题,有效解决民生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突出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要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成效性,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要做到”[2],做到一个都不能落下。因此,政府采取“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维和方法,在社会治理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下大决心和力气,全力保障和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例如在扶贫方面,为在2020年到来之际解决我国7 000多万人口完全脱贫,我国政府注重精准扶贫,注重扶贫的科学性和持续性,这些都充分体现我国在民生改善方法论上注重科学性。

(三)民生改善主体的广泛性

改善民生是一项宏大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了党中央对破解民生发展难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幸福指数的庄严承诺。改善民生就是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益,增进社会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从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提升生活质量。当前,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放缓,用于民生支出的财政支出缩减,民生改善压力增大,在改善民生过程中要最大程度、最大力度、最大范围地把人民群众纳入民生改善的全过程,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最大程度保障社会群体的基本福利,要时刻注重“补短板、兜底线”,让全体人民共享民生改善成果。

总之,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然面临且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视角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民生方面体现为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和民生事业的持续改善,以民生事业发展作为推动社会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重要助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在地包含了民生事业向现代化推进基础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因素。民生现代化是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大叙事下的具体呈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既包括民生事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导下不断优化改善,也包括民生事业不断改善过程中社会群体共同参与下的现代思维方式养成。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民生现代化关系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围绕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宏观视角下的理念自觉,更是一种行为自觉。民生现代化建构同样需要增强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粘度和融合度,要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建构逻辑,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为建构机理,实现民生现代化建构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引领。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民生现代化建构的目标追求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动民生改善、实现人全面发展基础上提升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应有之义。从宏观层面上看,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高度凝练;从微观层面上看,它是我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改善民生、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然要求。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必然有新的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和奋斗方向。但不管处于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探索民生现代化之路都应该成为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民生现代化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民生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民生现代化要与时代的发展理念、社会的发展诉求、人民的发展期待形成共同意志和价值认同。因此,民生现代化更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引领,需要回应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更高期待。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切民生工作的出发点,是民生现代化建构的目标。一切民生工作都要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一目标努力推进。

(二)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民生现代化建构的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民生现代化建构的内生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民生现代化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4]这一论述鲜明地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同时彰显着全面深化改革对解决民生问题、构建民生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构建现代化民生既是当前民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又是推动改革全面深化的重要助力。“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5]全面改革的深化既是对现实中的民生难题、民生困境的有效回应,又是为下一步民生工作的开展和优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最大程度上实现民生问题持续解决,促进民生事业向前迈进,推动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三)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民生现代化建构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推进民主进程的重要手段,对破解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民生需要依靠法治的持续保障,需要在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法律体系基础上,以法治思维积极探索法治民生的建构理念和实现路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民生的改善、民生现代化离不开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需要积极构建法治民生。而构建法治民生是民生现代化建构的重要一环,因为依靠法律保障民生本身蕴含着民生现代化的因子,例如民生的法治化、公正化、制度化等都是民生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法治民生强调的是法治的实践性,即法治必须回应当代民生诉求,它所彰显的是法治在改善和解决当代中国民生难题中的意义和独特优势[6]。因此,法治为民生发展保驾护航,推动民生事业不断向前,成为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吁和必然要求。

(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民生现代化建构的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全面从严治党从政治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就民生现代化建构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是其坚强的领导核心。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化作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福利和民生福祉,构筑坚实的民生现代化因子,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为以构建民生现代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动力,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了坚强的现实基础。民生现代化建构依赖于一个先进的、作风优良的政党,党内政治生态是否纯净、广大党员干部能否保持优良作风,关系到我们党、党的干部能否将“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构建当代中国民生现代化的价值准则。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一个能够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党,也是一个促进人民在改善民生中共享民生福利的党。当民生事业在一个以推进民生不断改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作为其立党根本和奋斗目标的政党引领下,民生事业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人民安居乐业也就有了充分的政治保障。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民生现代化建构理路

民生工作无止境,民生工作永远在路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推进当代中国民生现代化,对于改善民生事业,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一)民生现代化建构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

民生政治至关重要,关系到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关系到民心归属。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就把每个个体的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作为建构民生现代化的核心旨趣,目的在于构造出一套符合民生诉求、有利于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的民生自觉机制的现代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价值聚合体系[7]。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的生计问题、社会的发展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在总结民生工作经验中深化民生理念,在探索改善民生途径中优化民生实践,提升民生发展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生现代化建构的坚强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民生事业的持续推进和改善,就没有民生现代性的不断建构与优化。因此,未来民生事业的改善与党的领导将走向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其一,民生现代性建构要与党的执政伦理的契合度紧密结合[8],即中国共产党所推进的民生事业既要符合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又要让民生工作取得的成果更好地让民众所接受、让民众所共享,在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系统下的民心工程产生自觉和深刻的认同;其二,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需要在持续推进民生工程的进程中深刻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优化民生制度和措施,夯实法治民生基础,实现党与民生建设的高度结合,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民生现代化事业。

(二)民生现代化建构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角度出发,社会活动的动因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都源于人类对利益的不断追求。“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人类对利益的追逐促进人类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建构现代化民生的力量源泉。现代化的根本指向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11]。当代中国的民生事业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本位、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治理理念和思路。民生现代化建构的意义在于它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利益获得者,表现在它不仅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持续推进民生工作的伟大进程中,同时让人民群众在参与这一宏大的政治工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极大提升。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民生改善事业相互交织,在动态中不断推进、整合、优化,公民在这一进程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民生现代化建构将更多地体现为人民以自觉的行为参与到建设民生工程、推动民生发展、追求民生幸福的伟大实践中。民生现代性建构将以人民的认同、人民的参与、人民的获得作为唯物史观的逻辑主线,在推进民生伟大实践中构筑一道坚强的民心工程。

(三)民生现代化建构离不开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严格意义上讲,民生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国家治理理念系统的子系统,二者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联系。民生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民生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成效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民生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现代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价值准则,对于民生现代化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民生建设需要与国家治理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民生现代化建构也需要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起一种紧密联系。构建现代化民生,目的是在持续完善和改善民生中让人民共享民生改善带来的成果,在解决民生问题基础上尽可能地将社会福利释放给人民群众,回归到社会发展以人民为本位的价值旨趣上来。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言,其并非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有其关键标准:让社会创新的源泉涌动,让改革的成果全民分享,让社会管理能力得到释放[12]。这就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改善民生作为其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其与民生现代化构建的有机融合。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实现国家对民生工作自上而下的持续推动,即在加强国家治理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民生措施、建立健全促进民生发展的法律机制等途径,有效地推进民生工作的持续改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推进民生现代化构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自上而下、简单的行政命令,需要在充分深入群众、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人民本位的回归。比如,百姓税负合理性问题,首先需要摸清每个人的真实收入,需要健全统计制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规范各种利益、协调利益关系将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的力量,需要在国家强有力推动下社会全体成员合力的不断巩固和强化,不断协调社会成员利益关系,最终取得共识。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才能逐步提高,社会发展才能稳步向前。

民生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逻辑,民生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最终成功的事业。民生现代化建构离不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离不开民生建设进程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并加以深化推广。总之,当代中国民生现代化建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内在要求,有效地推动了国家治理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个体在参与到民生建设中的现代性思维重塑。

[1] 韩喜平,巩瑞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民生导向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5(8):1-7.

[2] 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N].人民日报,2014-05-04(1).

[3]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4]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四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4-01-01(1).

[5]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4-12-06(1).

[6] 付子堂,常安.民生法治论[J].中国法学,2009(6):26-40.

[7] 马兵,廖冲绪.中国共产党“民生型现代性”中的主体建构逻辑[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4):98-103.

[8] 万志昂.中国共产党民生价值观的逻辑演进:兼谈其“自否定”历史回路的形成[J].求索,2015(10):143-148.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2.

[11] 包心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中国现代化新境界: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价值指向[J].中州学刊,2015(7):5-12.

[12] 民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落脚点[N].中国青年报,2014-10-23(1).

(责任编辑:张 璠)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under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LI huirong, YE feixia

(School of Marxism,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reflected in the advanced concepts,scientific methods and a wide range of body in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shown in: (1)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in all aspects is the target of the construction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2)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is the motive power of it; (3)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it and an all-out effort to enforce strict Party discipline is the core of leadership. The logical expre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under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relies on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virtuous interaction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people’s livelihoo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2016-04-21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凝聚改革共识路径研究”(2014B020)

李辉容(1990—),男,福建泉州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叶飞霞(1956—),女,福建建瓯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D669

A

1674-0297(2017)01-0001-05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民生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建构游戏玩不够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4:22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环球时报(2015-02-28)2015-02-28 1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