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飞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审美过程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实践
刘学飞
语文教学与高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密不可分。我们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为例,将语文学科的审美教学从“萃选审美教学的对象”“引导审美教学的鉴赏活动”“激发审美教学的迁移创造”三方面展开。
语文学科;古诗词;审美教学
高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是每个学科、每位教师都应该负有的责任。2002年国家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曾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比作采矿,认为培植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这一切都说明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的审美过程。为此,我们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词为研究对象,实践语文学科的审美教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选文取向上相当重视人文内涵,尤其是入选必修模块的10首古诗词和进入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63首诗词,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统领在人文话题之下,贯彻课程标准中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情感和奋发向上人生态度”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将这73首古诗词作为研究审美教学的对象,以此引导学生感知个人范畴内的道德品格、生命追求、人生哲理与情感抒发,家庭范畴中的长辈亲情、友爱情谊、男女爱恋与故乡之思,社会范畴内的社会生活与时代风貌,国家范畴内的爱国精神、政治思想、历史文化,世界范畴内的多元文化、人类互存、文艺知识,以及自然范畴内的自然风光、科学知识、生物知识等。
1.“条陈背景”为学生审美鉴赏打好基础。
在审美鉴赏活动开展前,我们首先会让学生从《唐才子传》《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词学大辞典》等专业文献资料中选取与课本中诗人词家相关的介绍,以“泛读传记”和“条陈背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诗人词家的经历、思想等背景知识,为古诗词审美鉴赏活动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以下为学生所搜集“条陈杜审言背景”的材料。
①字必简排行第五的杜审言,是诗圣杜甫的祖父,卒年六十余岁。②登进士第的杜审言,初授田城尉,累转洛阳巩县,后贬吉州司户参军;因与州僚不合被构下狱,冤雪后免官还洛阳;武后叹异,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③官修文馆直学士的杜审言,因附阿张易之,神龙元年流峰州,神龙二年召还,授国子监主簿。④《全唐诗》存录其诗43首的杜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⑤恃才傲物的杜审言,颇为时辈所嫉,其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校笺》。⑥善五言诗工书翰的杜审言,属对谨严,有功于五律格式之成熟;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2.“创设氛围”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参与度。
教师要努力创设审美鉴赏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古诗词审美教学的课堂上,除了设计引导审美参与的导语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创设氛围,比如,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相关的影视或音乐片段,适时穿插于鉴赏活动中,渲染课堂的审美鉴赏氛围。
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以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的音乐导入,辅以教师慷慨激昂的话语:“在那样的盛世,连康熙那样杰出的帝王也想功业再大些,‘再活个五百年’。今天,我们就随着苏轼的吟咏,回到935年前宋朝的大江岸边,看一看那可以穿空的乱石,听一听拍岸的惊涛声。”这样有趣又激情四射的导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审美鉴赏的情境中。
3.“适时点化”推进审美鉴赏活动。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知识性的、技巧性的,且古诗词作品大多情景交融,饱含作者的深厚感情,但这些情感往往凝结于文本深处,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这就要求在审美鉴赏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地在理解困难处、情感模糊处“点化”学生,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进而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比如,读赏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蕴含的“昔盛今衰感慨”时,教师可适时给出“常理应长在郊野的荠菜、麦苗长在了昔日如沐春风的扬州十里长街,而且长势青青”的点化,帮助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意;赏读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时,教师情到深处的动情诵读,往往有助于把学生感悟“美”的情感引向高处。古诗词文质兼美、神形俱佳,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化”,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入情感的审美体验,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丰富的阅读和审美的鉴赏活动,往往伴随着高度的愉悦和深层次的思考,这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经验以及心灵中向往的审美理想得以呈现、融合,而且极有可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新颖的创造性思维。此时,语文教师更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启迪学生创造美的灵性,聚取学生审美的智慧火花,助推学生在古诗词审美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比如,2016年杨花飘飞时,正逢我们教读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趁着季节我们组织了“且吟且行——四班诸生赋杨花”应景和名作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读完《唐诗宋词选读》后,我们语文组策划组织了“风华绝天下——淮阴中学高二年级诗词大会”,以活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实现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行为的迁移和运用。比如,一学生以“水调歌头”为词牌写了“贺诗词大会”:“人生能几何?竟有此盛会。悠悠中华文化,诗歌辞赋会。前见古人文章美,今闻来者词新。吾心日盼切,见淮中英杰,展飒爽风姿。转瞬时,竟来到,诗词会。淮中书生,才高八斗腹经纶。上联绝句才出,下句妙答已对。神采动飞扬,文气呼欲出,吾今当自强。”
高中学生正处于鉴别能力的形成时期,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正确或错误审美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引路人,挖掘教科书具有的审美教育因素,渗透审美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未来的生活。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
G633.3
A
1005-6009(2017)35-0068-02
刘学飞,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淮安,223002)教师,高级教师,淮安市首批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