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高莞中学,广东 河源 517132)
摘 要:提升中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从阅读向“悦读”转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学习与写作的具体方法,还能很好地陶冶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明晰要义,为“悦读”奠定思想基础;掌握方法,促使“悦读”活动深入推进;注重快乐展示,增强学生的内心“悦读”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悦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33-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如何提升中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促进学生从阅读向“悦读”转变,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围绕明晰要义、为“悦读”奠定思想基础,掌握方法、促进“悦读”活动深入推进,注重快乐展示、增强学生的内心“悦读”体验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晰要义,为“悦读”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指导学生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对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保障。
(1)课内阅读丰富语文素养。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互动合作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学习中从字词运用、段落设计、材料选择、写作技巧及主题思想等方面对课文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例如,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时,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文章重点通过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绘,借助前后鲜明对比,深刻揭示当时农村经济的败落及人们生活困苦的现状,有力地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课堂中对语文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2)拓展阅读提升综合能力。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既能丰富语文知识,又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首先,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其次,课外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课外阅读的作品,有些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些为学生展示光辉的人物形象,还有些将学生带入温馨的人文氛围。尤其是经典名著,更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中学生的精神内涵,无形中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
(3)提升社会实践应用技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包含着生活技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语文基础知识,还能较好地掌握一定的生活实用技巧,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主人公邹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服齐王,巧妙地向齐王提建议,要齐王接受谏言,广开言路,不要只听一些人巧言献媚,否则会误了国家大事。这种巧妙的劝说技巧,对中学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掌握方法,促使“悦读”活动深入推进
受知识及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时方法不当,影响到阅读效率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促进“悦读”活动深入推进。
(1)切实掌握阅读的方法。好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提升阅读效率,还能促进阅读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情趣。阅读方法有很多,比如浏览、略读、精读,不同的阅读内容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方法也要适应不同的实际需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方法选择。例如,想要借鉴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从教材文本、知识拓展及经典名著中进行选择。要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比如《济南的冬天》对雪景描写非常精彩,文章有着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写作手法及丰富的意蕴,在阅读时要进行精读。而一些需要简单了解的知识,可以运用浏览与略读方法。
(2)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氛围对一个人心理及行为有重要影响,家长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阅读氛围,促进阅读活动有效进行。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阅读书柜,多渠道收集阅读材料并积极阅读,为孩子树立榜样,无形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勤于阅读,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样,既能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又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创设班级图书角,开展“好书大家享”活动,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促使学生阅读活动深入推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加强引导,促使学生阅读活动深入推进。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一文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将有关博大、宽广胸怀的诗句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展示。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体会征文比赛、写作特长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悦读”活动的真正落实。
三、注重快乐展示,增强学生的内心“悦读”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阅读成果及时地进行展示,以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活动有序进行。
(1)积极创设阅读展示舞台。中学生可塑性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語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强化学生的内心感受,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望岳》之后,要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深刻体会并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势。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相关知识的拓展阅读,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通过相关知识的展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自身的知识量,同时也进一步增强阅读自信心。这样,实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拓展、纵向与横向的有机结合,较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读”和“写”有机结合。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在阅读时除了进行批注与做笔记,还要及时动手练笔。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又可以提升自身的写作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学生能从中了解到春天的美丽,学会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文章从多个角度展示春天的美丽,描绘出多幅图画,有春风图、春雨图、春草图等,而描绘每幅图的时候,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教师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并及时让学生进行仿写练笔。有的学生运用文中手法,描绘公园内的优美景物,非常有吸引力;有的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充分展示学校的美景,体现学校的新变化。这样的读写结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力地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的知识,多数浮于表面。学生要想让知识更好地进入到思维深处,就要注重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机结合,深入理解知识的真正内涵,发挥知识的社会功效,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论语》十则中有许多经典的哲理句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切实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要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具体感受。有的学生说,同桌语文成绩虽然不如我,但他的数学非常棒,我的许多数学问题都是请教他得到解决的,他可以当我的老师。也有学生说,小敏处理事情考虑比较全面,做事稳重,而我平时做事急躁,学习中遇到问題经常问她应该怎么办,小敏是我生活中的老师。
四、结束语
中学生的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师要明晰要义,为“悦读”奠定思想基础;掌握方法,促使“悦读”活动深入推进;注重快乐展示,增强学生的内心“悦读”体验。精心搭建起阅读到“悦读”的桥梁,能够让语文新课标精神得到较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吴碧忠(1976-),男,广东连平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怡婧.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文本的开发[D].苏州大学,2013. [2]周兢.论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阅读教育的走向[J].教育研究,2005(01).
[3]唐旭.在阅读中“悦读”[J].语文建设,2012(12).
[4]范张妍.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悦读”[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
[5]杨秀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6]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