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舞台心理的调整

2017-03-24 19:52翁怡
艺术评鉴 2017年1期
关键词:灵感钢琴舞台

翁怡

摘要:对舞台心理活动的认知,使钢琴演奏者有勇气直面背谱压力和舞台紧张,调节临场前和舞台进行时的心理状态,达到有控制力的理性演奏、充满舞台兴奋感与灵感的演奏表演和忘我融入、深刻演绎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钢琴 舞台 心理 理 灵感 忘我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058-03

钢琴独奏表演的魅力在于舞台背谱演奏的可观赏性以及背谱演绎时即兴式舞台灵感的迸发。舞台上背谱演奏的完整度、把握度与自信度直接影响演奏者上台前的心理状态和紧张程度。舞台前高质量的背奏准备包含以下几种训练方式:对音符及音集组织的位置记忆、对音符及音集组织色彩和内涵的记忆、对音符及音集组织表现技能的记忆、对音乐戏剧想象与联觉的记忆、对键盘与音响内心听觉的记忆、对相似展开中变化内容的记忆等。优质的背谱水准,有利于钢琴演奏者舞台上乐思呈示的精准,也能提升钢琴演奏者的集中度、兴奋度、表现欲,进而忘却自我、忘却对演奏中未知情况的担忧,身、心、灵融入音乐的精神世界。

对于依托背谱而呈现的钢琴演绎而言,全程背谱所产生的对完整性与突发情境的未知,时常带来巨大的舞台心理压力,紧张使体内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演奏员上台前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情况,过度紧张甚至导致舞台恐慌,演奏者无法控制舞台上肌体技能和意志能力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舞台心理调整对钢琴表演而言意义深远。优秀演奏者们的舞台心理活动包含理智的控制、知觉的兴奋和忘我的高峰体验三个部分,呈现渐进上升的音乐控制力与表现力,激发活跃的舞台灵感,成为钢琴演奏渐入佳境的心理支持。

一、理性的演奏控制

钢琴表演者理性的舞台控制指对紧张状态的应对能力和对演奏运行的控制能力。

候场时与舞台上心理压力的张力生长,主要源于对钢琴背谱演奏过程中背谱与技术难点的不确信,在潜意识中对可能出现的舞台困境的情况给予提醒和反应。例如担心是否能够完整和平顺地完成表演过程,担忧如若突发忘谱或中断的情况时是否能快速应对和连接,怀疑自己是否能完全地展现技术练习中曾有负担的乐句乐段等。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压力亦称应激,其实质指向认知的交互作用,即需求与不极端的需求努力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对认知过程中所有不确定因素的心理意识和生理反应。

舞台演奏全过程的紧张状态,是演奏者对相对陌生的现场公开演奏的应激反应,是演奏者对演奏过程潜在不确定因素做出的自然而然的身心反应。因此,紧张状态的应对能力,只有在演奏者了解紧张产生的原由、积极面对紧张心理并找到适合自身的存在方式后,方能达成。公开演奏的紧张心理,利与弊兼而有之。过度紧张可能导致演奏者迷离、忘谱的混沌境遇,也可以经过演奏者的积极面对与调整,调动出高度的集中度、专注度和充满能量的表演欲望。

深呼吸有助于控制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产生的呼气急促现象,漫步或哼唱喜爱的抒情曲调,有助于平复加快的心跳,热身运动有助于钢琴演奏者技能的正常发挥。理智的身心调节,舒缓情绪张力、预备积极的心态面对可能出现的舞台状况。演绎技巧艰深、织体厚重的乐曲时,钢琴演奏者需要上台前抽习复杂的乐句与乐段,通过分手练习、记难点、记键盘把位、记特定指法、记特定转指位置、记指触与发力法等方式,尽可能克服具体的演奏困难,并与音乐表达关联。在舞台演奏较难的乐段时,应以音乐性为主导,而不拘泥于对零散单音与技术的回想。保持平常心,保有热爱作品的初衷,是应对紧张心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演奏运行的控制能力,表现为准确而完整的再现钢琴作品的文本内容(音符、织体、力度、速度、句法、结构等),精准而完善地展现作品的精神内容。平和、从容、自信、积极是钢琴演奏者实现舞台演奏控制的保证。钢琴舞台演奏受到场地、演出规格、观众、琴、灯光、曲目等多元因素的影响,演奏过程中技术亏损、记忆有误、中断后难以衔接的情形是常见的。因此,调节出舞台上的平静心态、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冷静状态,结合平时练习的充足度、仔细度,能帮助演奏者迅速投入音乐戏剧新的发展进程中。以平常心直面演奏困境,尽可能迅速地忘却失误,开启下一段充满期待的声音戏剧之旅。

二、知觉兴奋的舞台灵感

知觉的兴奋,特别是兴奋的饱满程度和敏锐程度,能够激发钢琴演奏者舞台灵感的迸发。

灵感是“人脑以最优势功能加工处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状态。”①

舞台表演的灵感亮光是紧张状态下极度专注、警觉和兴奋的产物,可以表现为奇思妙想的趣味横生,亦或是感人至深的心路呈现。灵感迸发音乐的表现意图明晰活跃,在钢琴演奏的具体技法上往往表现为自然而特别有吸引力的时间组织模式、句式呼气方法、特定语气的暗示、引人注目的音响色彩和出其不意的情感转换。舞台灵感是演奏者舞台的即兴创造,在长期的音乐理论知识、解读能力、观察能力、感知觉能力和演奏技艺的累积之上,形成的原发性音乐融入,也就是对已有音响内容的顿悟,对演奏设计的艺术化塑造,对个性与创造的准确诠释。

灵感于大脑的潜意识层面萌发后,又于意识的层面清晰展現。正如舞台上惊喜愉悦的礼物一般,钢琴演奏者感知觉的兴奋能引起舞台演奏的超常发挥。人们听赏钢琴大师音乐会的抒情乐段,尤其当悲歌型乐曲以静谧的姿态娓娓道来时,大师们不动声色的平和安详,却赋予音乐触摸内心的色泽亮度、张力感和时空感。聆听者接收到的不只是作品的轻柔,而是真切地听见、遇见、想见创作者和弹奏者嵌入心灵的感伤,仿佛平行时空中的邂逅。

演奏者的灵感释放,使音乐真实地活着。舞台灵感的激发源自演奏者感知觉的兴奋度,这需要特定心理压力的存在,适度的舞台紧张成为适时的催化剂。德裔美籍心理学、拓朴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库尔特(·勒温如此解释心理能量的生成与果效:“在一切情形中,那些在意志或需要的压力下产生的心理能量(也即应力状态下的心理系统),才是心理事件的必要条件”。②

钢琴演奏的舞台灵动,表现为与作品风格、内容密切相关的即兴式深层演绎。例如,传递古典主义音乐时,钢琴演奏者可能在特定的语句前现场添加一个小气口的空隙,从而打断音乐前景连续律动所引导的动力期待,为聆听者创造意料之外的惊奇感,深化语意内涵。表现浪漫主义作品时,钢琴演奏者可以在舞台上适时地展现更多“take time”的舒展空间,不急于导向情感与动力的冲击,而是悠然恬静、张弛有度、动静平衡,于喷薄而出的情绪之上,找寻心灵的释放和归属。表演印象主义小品时,写意的诗性音乐,引领钢琴演奏者在舞台上逐渐回归放松、自然、自如的弹奏感觉,舞台压力有助于演奏者对音乐块状色彩、片段场景和复调线条纵向层次的敏锐感知,实现印象主义作品聚焦感官印象记忆的表现主旨。

三、忘我的舞台演绎

“高峰体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超越了审美愉悦本身”。③

忘我的舞台演绎指在演奏中高度的情感投入后,演奏者动情声色,融情戏剧,甚至忘却自己正在演奏、主导演奏的心理过程。钢琴表演者的忘我演绎,不是脱离作品的天马行空,是移情音乐情境的表现。美国音乐心理学家David· Huron提出演奏者忘我体验表现为“海洋感受”——“the oceanic sensation”④,钢琴演奏舞台表达的巅峰状态及感受置身海洋之中,被音响包裹、围绕、沉浸。忘我演绎,可以说是演奏者舞台创造的奇妙旅行。它是演奏者通过非自觉意识层次来带动演奏,而自觉意识层次得以投入欣赏的演绎形式,成为演奏者审美认知的艺术化展现。艺术大师的舞台演绎之所以真实、鲜活地再现创作者的心路历程,正是因为键盘上跃动的不单是音符和指触,透过钢琴艺术家细致敏感的指触技艺,聆听者感受到乐音中跳动的心、灼热的心、颤动的心、破碎的心、果敢的心……演奏者也仿佛忘却钢琴、背谱、舞台的压力,置身音乐戏剧之中,甚至以部分听赏者的意义存在,将自己融入、化为正演奏的音乐戏剧中温暖的亮光。演绎过程的忘我状态,是演奏者充分释放压力、解放自我,达到琴人合一艺术境界的途径。

演绎的忘我经验,有时也能引起接受者的忘我体验。接受者的忘我体现表现为忘却自身作为音乐接受者的存在,聚焦于演奏者或者演绎呈示的感官印象,并投入审美经验和想象中,全然投入对纯粹音响世界的感动。以肖邦代表作第二钢琴奏鸣曲(降b小调葬礼奏鸣曲)的欣赏接受为例,表演者的融入程度影响着欣赏者的审美体验。这部作品倾注了作曲家潜藏于内心的忧郁和灼烧的爱国热忱,具备悲剧史诗的壮阔感,并预示着音乐写意印象时代的到来。演奏者的忘我会将自己置身于这部悲情诗史之中,成为肖邦苦痛孤寂心路的旅人,真切体味并再现钢琴诗人肖邦赋予民族、时代英雄和那个时代的挽歌。演奏者的忘我再现,能激发欣赏者的忘我融入,具体表现为沉浸于演奏者所展示的悲情戏剧里,体验肖邦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哀伤,从而被葬礼奏鸣曲音响内容的悲剧色彩融化,成为作品情感海洋中的一抹深蓝。在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的中段,演奏者对天使的想象和心灵慰藉的体验,亦将透过音乐声色的变换,使听赏者的脑海浮现相似甘甜、纯美的景象。

综上所述,舞台演奏的心理活动包含紧张的演绎控制,紧张与兴奋并存的强烈表现欲,以及紧张与兴奋后投入与欣赏的状态。钢琴演奏者要学习和訓练对舞台心理状态的调整,尽可能融入松弛、投入的创造型状态,即在知觉兴奋的刺激下融入音乐的表述过程,达到忘我演绎的水准。钢琴演奏者要将理智的头脑与火热的内心相结合,将演奏技巧与音乐内容相结合,将乐曲情绪与自我经验和想象自由相结合。在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整体结构、组织脉络和情绪转换的同时,更多地倾向和融入音乐的情境、感知音乐氛围和语意。克服舞台紧张带来的拘谨或专注困难的干扰。由投入演绎到投身赏析,将演奏和欣赏融为一体,方可呈现出曲由心生、琴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令欣赏者为之动容。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的钢琴演绎,除了拥有杰出的演奏才能,还应具备对音乐作品原意纯粹的追求、丰满的声音想象力、饱满的艺术热忱以及传承钢琴作品内涵的使命感。

做舞台上的孤独旅人,成就不孤独的音乐之旅。

注释:

①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修订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②[美]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9页。

③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61页。

④David Huron.sweet anticipation.US:The MIT Press,2007,p.326.

猜你喜欢
灵感钢琴舞台
台上
纸钢琴
画与话
如何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灵感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