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昆
摘 要:近来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对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日益关注,而科学概念建构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也是每一位科学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那么,科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呢?正如维果斯基曾经说过: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正是基于这种意识和理念,科学教师必须把握好科学概念建构教学的本质,做好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引路人。结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单元的教学与实践,谈谈一些粗浅做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理性思维;动手实验
一、依托新课标理念和标准,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
一提到“教学”,我们首先会想到教学内容、学生、课程标准三个密不可分的方面。其中“课程标准”是重中之重,它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准绳,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它。正基于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依照课标,必须把握和厘清每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好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例如,在《我们的地球》单元中,通过课标“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地球以及围绕地球形成的独特圈层构造,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本单元的分解概念是: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外壳是一层固体的硬壳,称为地壳;地壳至今还在缓慢地运动;在缓慢运动的地壳中,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地震、火山爆发。这样在科学概念建构的教学中,教师会从整体把握好单元的训练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实施“基于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就不会偏离既定的目标和大方向。
二、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和理解对某一科学概念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前概念没有机会表露或隐藏起来往往会导致教学有效性降低。因此,学生在建构新的科学概念之前,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已有概念,看一看它们已经形成了哪些与科学概念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牵线搭桥,建立起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本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的教学中,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只局限于“地球是圆的”的错误认识。这也恰恰就是学生的已有概念(前概念),因为学生的学习和认识只关注到地球是一个平面图形,作为成年人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所以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错误概念,运用了一个直观实物教具———地球仪,就架起了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地球是球体的桥梁,教学实效性显而易见。
三、设计有结构的活动,承载本单元的科学概念
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是借助科学探究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科学探究活动更需要“科学概念”这一目标的指引。所以要想使科学探究更有效,我们就必须把握好从“有结构的材料”到“有结构的活动”转变,设计好富有意义和结构的活动,让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承载着更有说服力的“科学概念”。曾宝俊老师认为:材料意味著教师的指导性思维。但我认为,教师更应该把这些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重组,形成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整体,简约又可控,层次分明,又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样的活动就会成为学生探究科学概念的载体,学生的科学概念建构就会水到渠成。例如,在本单元第五课《地表的变迁》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地球表面外部的变化力量———风化作用,形成风化作用的科学概念,本课涉及的“加热小石块和水流的搬沙作用”两个实验分组活动就十分重要和有意义。在做“加热小石块”的实验中,我给学生选择了学校附近山上采集来的页岩,而且这些“页岩”又自然留有层状感,所以这种有结构的岩石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实验效果十分明显。这种结构的石头(页岩)自然而然就成为一种有结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学生建构“风化”这一科学概念的丰富内涵。
四、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我们的科学课教学大多是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事实知识和现象进行思维加工和提炼,激起学生的科学思维想象,通过其思维的概括和抽象,建构准确科学的概念。因为概念是思维的产物,概念的本质就是抽象。所以我们的教师就要善于领会和把握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点———思维的推进,从而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建立起我们称之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本单元就有很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地球是球体;地球表面有着平原、高原等各种形态的地貌特征;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火山地震等。虽然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与学生比较远,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有困难,但是教师适时地引领和组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操作活动,就会大大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对地球认知的深入思考。此时,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作用就至关重要。这样长此以往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抽象概括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总之,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在概念建构的教学中不断地琢磨和思考,善于把握住学生概念建构的精髓,我们最终也会得益于概念建构的过程与结果。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