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伴随成长,让书香浸润童年

2017-03-23 10:20周天慧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周天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他反复向老师和家长叮咛:“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新课程也把课外阅读摆在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要求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因为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儿童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常用的推介课外读物的方法有:

1.内容梗概介绍法。教师简要地把主要人物、事件、精彩的段落或生动的描写向学生介绍,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愿望。

2.悬念介绍法。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精彩片段,在学生饶有兴趣时戛然而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如学习《草船借箭》,介绍书中人物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时,学生便对诸葛亮这个近乎“神”的人产生了兴趣。学生正听得入神时,来个“急刹车”,激发“欲知详情”请看有关书籍的欲望。

3.故事诱导法。教师可以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经常在课堂上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等。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完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一千零一夜》、《西游记》、《朝花名拾》等书。推荐读物时,教师要把趣味性放在首位,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氛围,提倡“无为”读书,快乐读书。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伏尔泰曾说过:“大部分人不会读书。对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对他们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根本保证,是使学生课外阅读形成习惯并不断提高层次的一个重要条件。促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方法有很多,列举以下几种:

1.品味性的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对名篇名著和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文章要反复读好几遍,甚至熟读成诵。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浏览性的泛读。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浏览文章的方法。对那些内容浅显易懂的书或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以采取浏览法,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内容提要、前言等,力求迅速准确的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探求性的速读。有时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读书,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需要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就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阅读时可以用“扫描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也可以用提问法,让學生速读后解答,培养速读的习惯和能力。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的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4.跳读的阅读方法,即在阅读时,不通读,有所舍弃,有选择地进行读。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语,无关的内容一律抛开,只获取所需要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5.批注式的阅读方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可以用圈、点、勾、画的形式,自己确定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者标出重点词句,疑难问题,偏差错误等;也可用语言,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或者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下来,写成读书笔记,或作摘抄,或编写提纲,或写出读后感。这种读书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阅读活动的展开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1.开展“一分钟见闻”活动。在每节课前要求3—4个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书,把书的主要内容描述出来;可以开展“背百首古诗”,“古诗知识竞赛”,“成语接龙”,“讲故事”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

2.每周设立“谈天说地课”。在这一节课里,学生可以演故事,可以读故事,可以谈谈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说说近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平台,展示阅读后的收获。

3.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外读完同一本书(当然这本书应该是精心挑选的)后,用课内的时间来讨论。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他并非是以自己的看法来替代学生的见解,或者最后归纳出一个“定论”。而是提供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在讨论中,老师宜重在营造自由自在的讨论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为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等。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即时发现学生的反应,善意地提醒学生而不是斥责;对于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如冷场,离题,起哄等,老师事先应该有充分的估量,并有应对的措施。

4.开展朗读比赛、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朗读比赛。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阅读,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于淡淡墨香间它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的阅读来滋养。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我们要让孩子们的童年浸润在一个书香馥郁的环境里,在阅读的幸福和温馨里,享受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