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凤梅 于静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多彩课程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文 / 宁凤梅 于静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为体现师生平等基础上的情智互动的生命历程,使师生共同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展示美和创造美,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和平里第四小学本着“以美育美”的办学理念,在“给学生最美的教育”的育人目标指导下,构建“以美育美”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成长与发展。在全新的课程观引领下,师生教与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革。
教和学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统一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问题探究的合作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他人”。
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主题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激发起来,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主动探究,主动体验,主动归纳,主动分享……
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将新问题的解决,构建出知识之间的重新链接,将生活体验与知识学习相联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
在课程的建设中,打破专业边界,使课程不仅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在整合多种资源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单一内容向主题学习过渡。随着校本课程的稳步推进,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一个知识点向一个主题推进,以主题引领的方式进一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必然选择,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积淀人生幸福。
单学科向跨学科学习穿越。跨学科课程是儿童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儿童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相统合,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的体验。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我们以美育教育为基点,依托区域“1+4+8+X”学院体系,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将学院体系课程、“蓝天”资源单位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和校本精品课程,融入资源带整体课程体系建设之中,走进各大博物馆、科技馆将书本、把课堂所学,与参观、体验、实践密切结合,极大地满足了资源带2600余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单一性向综合性拓展。“学科联动,主题教学”决定了课程的实施必须由多学科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的综合性更为凸显。在学科联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自由组合,发挥各自学科特长,每个学科教学时间的长短和内容因学生需求而定。学生在新的课程中,淡化了学科界限,丰富了学习内容,改变了学习方式,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补充和延伸。
学习渠道向综合实践活动拓宽。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给予了学生和老师个性发展和能力展示的空间。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行为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学的视角由课内向课外、社会、生活延伸。
课程实践与先进理念相融。STEAM代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也就是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将科学、技术、工学、艺术和数学不分学科的进行综合性的教育。它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和生活相关的项目,从动手过程中学习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更注重学的过程,而非结果。
多样精彩的课程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它的实践性、开放性及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真正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可以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枯燥变有趣,由单一变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