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
唤醒教师主动成长的天性
孙双金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种树人隔三岔五地来给苗木浇水。有时多,有时少,有时浇得勤快,有时浇得疏懒。“我”很不解:为什么不按规律浇水?为什么不浇得勤快一点?种树人告诉“我”: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所以树木要学会自己在土里找水源。老天下雨是没有规律的,他浇水模仿老天下雨,不让树苗养成依赖的心。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这是多么好的种树经验,又是多么好的育人哲理呀!作为校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自然想到了教师培养的话题。
当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培养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了大量投入,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培工程如雨后春笋,教师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忙得不亦乐乎。说实话,从面上来说,面广量大的培训,对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确有帮助。青年教师眼界开阔了,知识面更广了,教育理论素养丰富了。但是,我发现很多一线教师特别是城市教师,好像对各级教师培训产生了抵触情绪、排斥心理。一交流,原来教师嫌各级培训太频繁,且有的培训质量并不高。教师参加培训仅仅是为了盖上培训章,获得培训学时。这样的培训有多大的意义呢?
各级的培训,就像给苗木浇水。我们是怎么浇水的呢?我们浇得勤快,浇得频繁,浇得很有规律。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教师养成了依赖心,失去了自己主动生长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如何能长成“百年的树”呢?
教师成长最重要的不是外在培训内容的多寡,不是有没有师傅的引领,而是教师本人有没有内在的追求,有没有远大的志向,能不能“自己主动在土里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因为孔子从小立志,志在求学,志在“学而不厌”,所以他才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成为万世师表、万代宗师。看来,内在的志向、抱负、追求才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和灵魂。
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是播种,是给每个人内心播下追求卓越、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种子。如果内心有了这颗种子,他就会主动追求,主动寻找“水源”,主动“扎根”,主动寻求阳光雨露,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这样的种子到哪里寻找?到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名师的成长经历中去寻找,到他们的精神情怀中去寻找,到他们的课例论著中去寻找。精神只有靠精神去召唤,情怀只有靠情怀去鼓舞,志向只有靠志向去激荡!
行文至此,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又跃上我的心头。郭橐驼种的树为什么长得好?“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我们的教师培训不也应该顺应人向上的天性,唤醒人内在的力量,让他们自由成长、主动发展吗?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