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3 18:58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张志芳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密高中语文素养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张志芳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张志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的方式有:科学整合教材,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引入国学经典,渗透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树立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意识。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全方位多维度应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教学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包罗万象,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作为教师,就要将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带领学生去语文课堂甚至更广阔的课堂探索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一、科学整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

教师教学的基础就是教材,而且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是众多专家学者尽心编制的材料,每一篇文章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窗口。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教材里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并在课堂教学时将其融入其中,同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化教育以及灌输传统文化观念上,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文化知识得以丰富。比如在学《陈情表》这一课文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后来,“孝”逐渐成为古代中国人的立身之根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与孝有关的。然后展开课文教学,在对课文这一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分析其背景:李密早有孝名,满足了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需要,因此统治者要把李密树立成一面旗帜,向百姓传达“以孝治国”的治国方略,以将自己的清正廉明彰显出来,所以对李密催逼得很紧。李密追求“忠君、孝亲”的完美境界,但现实却违背李密的本意,李密沦为了亡国之臣。他是蜀汉旧臣,古人有言“忠臣不事二君”,假如李密就职,就代表着不忠前朝,而假如违背君主诏令,就是不忠当朝,李密在忠君问题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分析课文:面对忠孝难两全境况,李密提出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并且,李密以祖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为由,在空间上,于合情合理和正义中实现了忠孝的统一,将忠孝文化带到了一个新境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当中的孝与义,并在生活实践当中践行[1]。

二、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方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并不是陈旧、死板的,它只是存在于历史的深处,经过长时间沉淀后,反而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芒[2]。学习传统文化时,需要一个充分活力的课堂作为载体。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全面感知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丰富的人文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感知文化的能力。比如在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已经无法看到《兰亭集序》的真迹,只能看到唐摹本。因此教师可借助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唐摹本,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讲述作者创作的背景:作者面对良辰美景,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亘古”的序文,虽然回家后又重写了数遍,都不能同原稿相比,因此他自己也比较爱惜,并交给后世子孙收藏,而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将其得到,并且在死后也将真迹作为陪葬品带到昭陵。然后教师在学生观看王羲之的书法时,可对《兰亭集序》的书法进行分析: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从头至尾,笔意顾盼,疏朗通透,气韵生动,风神潇洒。然后教师再展开这以课文的具体教学。通过这样营造良好氛围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兰亭集序》那“不激不厉”的书法风格中,感受作者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从而使得自深的情操受到陶冶,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3]。

三、合理引入传统国学经典,全面渗透文化精神

我国有非常精深且博大的文化,但在短期内,我们难以将精深文化全部掌握。而传统文化里最熠熠生辉的文化就是经典名著,在教学中,为了将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对经典名著进行学习[4]。但由于现实的生活环境同经典名著的背景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很难对经典的文学名著产生兴趣。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引入传统国学经典,全面渗透文化精神,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使其受到经典名著的熏陶[5]。

比如,在学《林黛玉进贾府》这课文的时候,教师可先播放电视连续剧的相关片段,让学生进入氛围,充分感受这部古典名著凄凉以及悲怆之美,并营造气氛。教师可在播放视频时,为学生讲述作者的背景:作者成长于书香门第的环境,祖父是有名的收藏家,能写诗、填词、编戏,而作者曹雪芹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诗词曲赋无所不精,是有名的画家和诗人。虽然作者活于当时的“康乾盛世”,但亲身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因此呕心沥血的创作出了《红楼梦》这一部作品。然后教师再对红楼梦这部作品进行分析,这是一部集思想性以及艺术性的经典作品,不管是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是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整部作品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对黑暗社会腐朽的本质进行了反映。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它的故事内容涵盖了多样的知识领域:文学艺术和园林建筑、戏曲说唱和烹饪美食、佛学道教和民情风俗等等,无奇不有[6]。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片段,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同传统文化更多的接触,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去读整部作品,去细细品味作品当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可给学生留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红楼梦》的十二金钗代表着什么呢?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也明了问题的答案:十二金钗代表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十二种性格。有的人如春,有的人如夏,有的人如秋,有的人如冬。十二种人生,十二种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树立学生传承意识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历史沉淀的产物,并且蕴含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同每个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可通过节日这个窗口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树立学生的传承意识,这样更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精神。对于高中生来讲,要将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就要对节日的一些由来、习俗有充分的了解,还要了解同节日相关的名人,包括杜牧、屈原等等。比如在学“离骚”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缘由: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后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创作了《离骚》《天问》等一系列诗篇,影响非常深远。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亲眼看着自己祖国被践踏,在五月五日,写下《怀沙》后,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曲爱国乐章。屈原投江后,百姓闻来捞救,但并没有捞到其尸体。百姓怕江河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将米团投到江中。后来,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逐渐演变成有特殊意味的盛大祭典,代代相衍,传流不息。以往端午有很多习俗,但经过岁月沉淀,许多习俗都已湮没无闻,唯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保留至今,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讲述这样文化背景,能够带给学生强大的心灵震撼,然后教师便可带领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从他们创作的作品当中感受他们的精神境界以及人格魅力,这样能使得学生的品格受到熏陶。

【结 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并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要把控好火候,贴近时代,找到迎合学生的爱好以及普及经典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王立松,胡明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翻译【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

【2】吴民祥.教育学术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人民教育》《教育研究》文本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

【3】黎康.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条件——基于主体视角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

【4】沈尚武,袁岳.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缺憾【J】.科学·经济·社会,2012(30)

【5】朱桂莲.论毛泽东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J】.河北学刊,2010(30)

【6】吴洋洋.从语文课程名称变化反思中国语文教育现代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5)

猜你喜欢
李密高中语文素养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你来帮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