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玲
沟通分析理论指导下中学英语课堂行为管理策略
张美玲
课堂的行为管理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沟通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始终做到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英语课堂的课程设置及课外活动安排方面积极调动学生内在的“成人自我”,从而构建和谐而顺畅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初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沟通分析理论;课堂行为管理;英语课堂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创立了沟通分析理论,简称TA(Transactional Analysis)。该理论以人际互动为基础,对当事人的自我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了解,帮助其认识现实,消除幼稚冲动,学会适应,从而达到重建自我的目的。沟通分析理论提出一种人格理论,即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由“父母心态”“成人心态”“儿童心态”三部分组成,这种结构被称作“自我状态模型”,简称“PAC”模型。
P 指“父母自我”(parental ego),是指一个人从幼年时起以自己的父母亲人为示范、榜样,加以模仿,并以此约束自己。
A 指“成人自我”(adult ego),是指人格中现实和客观的自我,它能够理智地面对和处理遇到的问题,是一个理智的、值得信任的人格状态。
C 指“儿童自我”(child ego),是指在幼年时期儿童对外部世界所见所闻的感受,这部分是相对内在、幼稚且自由的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指出:“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是有效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注意及时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真正达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的境界。”这里的问题行为指上课时走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等注意涣散行为,以及胆小害羞、不敢主动提问、不敢回答问题等退缩行为。
1.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进入到青春期,对于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索心理,此时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也开始逐渐增强。他们希望尽快走入成人世界,扮演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他们会在探索世界以及自身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或者说是证明自己的成人感,同时也会希望别人以成人的态度对待自己。这就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构成了挑战,如果教师不能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的叛逆心理和行为会促使他们挑战教师的权威,从而恶化师生关系。
2.初中阶段课程难度增加。
进入到初中阶段,学习内容比小学阶段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初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是高中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起着关键的作用。此时,大部分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对于突然变难的英语学科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是非常喜欢,上课会认真学习;二是因为学习困难而对英语产生厌恶和恐惧感,不愿意学习,导致课堂出现一系列问题行为,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带来挑战和压力。
3.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的性别差异也是导致课堂行为问题的源头:多数男生性格外向、任性好动、调皮活泼,课堂上较为活跃;而女生则相对安静被动、内向乖巧,课堂表现和男生截然相反。因此,学生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是课堂行为管理的另一个巨大的问题。
课堂行为管理作为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已经越来越引起一些教育专家,甚至一线教师的关注。在课堂行为管理中,沟通分析理论主要着眼于怎样在课堂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怎样帮助学生个体、集体转向“好”的方面,怎样通过互补沟通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是习得的。因此在当前的英语课堂中,教师需要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努力创设真实而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人为的英语环境中与教师通力合作,与同学积极互动交流,习得语言。而顺畅的合作是建立在彼此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针对不同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首先体现在是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简单地以命令的方式下指令。 多用“Would you mind”“Could you”,以询问学生意愿的方式替代命令式的口吻;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无论答案是否正确,先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You’ve made a big progress”,然后再指出问题。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唤醒学生内在的“成人自我”,双方都以平等而理智的态度对待问题,就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语言训练活动,调动学生“成人自我”。
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分角色扮演是一个非常好的口语训练方式。一方面配合教材内容,努力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则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成人自我”,通过对其扮演的角色的认同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成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认真努力地完成对角色的扮演,进而锻炼英语口语。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外在的要求通过调动学生内心对向“好”的方面转变的愿望来实现,不仅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困难造成的压力,反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英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活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得以有效创建。
3.根据学生性格特点,编排课外活动。
此外,还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编排课外活动小组,由活泼的男生和内向的女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英语访谈节目、英语活动陈述等。细心、考虑周全的女生负责文字、图片的编辑工作,而活泼外向的男生则负责口头采访或利用PPT陈述,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可以极大地带给学生学习上的快乐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4.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培养责任意识。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广泛地参与到班集体活动或者事务管理中,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调动他们内在的“成人自我”,培养他们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让这些学生担任一定的班级职务,让他们承担部分班级工作。在为班集体工作和服务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激发,自信心的增长也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从而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变。反之,如果采取高压措施,一味地批评、打击,则只会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内在的“儿童自我”人格不能得到修正,反而会以大量幼稚、冲动的行为表现出来,挑战教师的权威,导致无益的师生冲突。
在沟通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不断地调整自我,应该始终做到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成人自我”,使学生减少因“儿童自我”导致的幼稚冲动行为,从而达到有效进行英语课堂行为管理的效果。
G441
A
1005-6009(2017)88-0051-02
张美玲,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徐州,221116)教师,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