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习力培养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2017-03-23 15:56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7期
关键词:蜻蜓生活化生活

基于语文学习力培养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江苏省无锡市新洲小学 殷 毅

学习力——学习动力、能力和毅力。在语文中的学习力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把知识资源转化成知识资本的能力。一堂语文课,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培养各项能力,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唯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方能有所收获。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文字的力量对学生思想、情感形成的正确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的学习力不断提升,只有这这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让语文积累生活化,开学习力之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语文学习要有“较丰富的积累”。丰富的语文积累既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精神、文化底蕴大有裨益。

人生聪明识字始。字、词、句、段的积累是语文课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是小学生语文意识、语文能力培养的基石。的确,“死记硬背”的东西真不少,这些知识的表象看上去是“死”的,但追根溯源,它们却都是活生生的,哪怕是一个汉字,都有其生动有趣的“出生故事”。我们教育对象更是鲜活的生命,因此,如何让语基回归生活,富有情趣和情理地指导孩子活学活记,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终生难忘,甚至可以示范子孙。就如同《师恩难忘》中的境界:“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最枯燥的字词记忆也应该充满生活情趣,如《梅兰芳学艺》中“紧盯”一词教学片断:来,请你紧盯着老师手中的粉笔,注意,眼睛不要眨,眼珠子跟着转起来哦!

(先空中自由移动,再落到黑板上,开始书写“紧”)

“紧”字里面有个新的偏旁,古时候,它是这个样子的“” ,一团丝线被捆了起来,捆得紧紧的,文中,梅兰芳盯着鸽子、游鱼的双眼,也像被丝线牢牢拴住了。不仅有效进行生字教学,也将大师专注练习的样子印在脑海中。

二、让语文思辨生活化,固学习力之本

“思辨”一词出自《礼记》的“学问思辨行”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提升阅读思辨能力,就是要增加课堂思维流量,引领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主导课堂,做到“动情”兼顾“动脑”,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魅力,更要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辨的能力。

思辨训练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所蕴含的可思辨点,进而激发学生深入课文生活,调动积淀和阅历,回归生活情理去自主思辨,发表独立见解。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与《咏华山》中“举头红日近”二者均为山中“日”,颜色为何不同?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注重寻求和对比,得出结论:当太阳高挂在天空,我们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傍晚时分,鹳雀楼对面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所见的太阳就成“白日”了。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寻找生活经验和资料进行探究,从而形成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再如教学《司马光》时,对于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读懂课文根本不是问题,因此,直接从“爬”“掉”“哭”“喊”“搬”“砸”等动词入手,先读一读,读准字音,再带着动作读一读,用生活经验轻松理解字义,接着用上这几个动词讲述故事的核心内容,并加上动作使情节变得鲜活起来。在砸缸救人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和“拿起石头砸”有何不同?联系生活实际,经过思辨,不难发现:轻物用“拿”,重物用“搬”,石头不大,对缸没有“杀伤力”,不使劲,缸也不会破。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如何恰当、精准地使用动词的方法也渗透其中。

三、让语文表达生活化,凝学习力之魂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力在语文学习上主要体现为“读得懂”和“说得清”。陶行知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语文)生活的能力。人只要生活,就离不开“用语行事”,书面表达水平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反映,在适当的环境中能找到适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1.合理关注语用,让语文表达有深度

目前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语用训练,但很多都是“浅表语用”,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如学完写景的文章后就让学生用上稳重的内容改编成导游词,学完历史人物传记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后就采用“×××,我想对你说……”等,通常学生就会将课文中的字词句简单拼凑成自己的文章,只是浅层次地理解和记忆,没有达到联系生活实际,从内容和形式上深入地、自主进行表达训练。笔者在教学《放飞蜻蜓》一文时,关注了课后的问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在引导学生通过文字了解蜻蜓,会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蜻蜓之外,更应该思考的是陶行知如何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蜻蜓的,聚焦“语用”,让孩子们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之外,也要学会感受描写人物、体现人物品质的时候,语言、动作、表情对于表现人物作用的效果。

2.习作联系生活,让语文表达有温度

作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真生活为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擦亮学生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2主题为“雏鹰争章”,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让我来露一手”的实践活动,提前一周请学生准备展示内容,有些课堂上无法展示的请家长将孩子的技能拍成视频,利用语文课、QQ群,微信朋友圈播放录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分享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学会对他人真诚地赞美。

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认识生活、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与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更好地开启语文的“生命之旅”。

【1】语文课程标准

【2】程振理.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

【3】龚福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研究.黑龙江教育

【4】孙大武.提升语文学习力呼唤鲜明的语文意识.中小学教师培训

猜你喜欢
蜻蜓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蜻蜓
蜻蜓点水
生活感悟
蜻蜓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