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丽华
让“生长课堂”成为撬动课程改革的支点
文| 朱丽华
课程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堂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对于基层一线的教师来说,课堂仍然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无疑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以“生长课堂”构建为支点,全力撬动课程改革。
教育的本真是对生命的关怀,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唤醒生命的自主性,激活生命的可能性。因此,璧山区结合璧山“绿色教育”的理念提出了构建区域生长课堂。“生”是从“无”到“有”(即发生);“长”是从“小”到“大”(即发展)。生长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生长,智慧的生长,素养的生长,不仅是学生的生长,也是教师的生长。生长课堂是一种目标引领,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境界追求。区域内学校采用哪种课堂模式,或者有无课堂模式,只要呈现了生长课堂的三大“DNA”,就是璧山区生长课堂的落地。
一是充实地生长。课堂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时间交给学生,空间交给学生,权利交给学生;要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要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二是扎实地生长。扎实于“四个清晰”:起点清晰——学生现在在哪里;目标清晰——希望学生去哪里;过程清晰——如何带学生去那里;评价清晰——怎么知道学生到了那里。
三是真实地生长。真实于“四个有”:有生成——课堂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有温度——教师真实地和学生一同成长,耐心的陪伴学生成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有不足——允许学生“犯错”,理解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许课堂不完美,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有常态——拒绝华丽的表演,课堂上教师除关注学生外要“目无他人”,还原课堂真实的价值,打造课堂真实的研讨氛围。
人人会听每个月举办“生长课堂”现场会,把专家引领、现场展示、解答疑惑一体化,共同研讨如何把生长课堂三大“DNA”在各个学校落地生根。同时,采用现场直播,场内场外讨论:这堂课生长了什么?怎么生长的?
人人会评区域内以“微课”的形式向广大教师征集了生长课堂中拒绝的十种现象,形成了以“充实地生长、扎实地生长、真实地生长”为一级指标,“扎实于四个清晰、真实于四个有、充实于四个放”为二级指标,具体到20个有没有的现象为三级指标的课堂观察量表。让老师明白,传统课堂的哪些现象,是我们应该拒绝的;让老师知道,可以有多元的上课风格,但要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人人会上区教科所经常性组织名师、特级、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生长课堂专题式、讲堂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考察学习式等多样化的区域和校本研修活动。鼓励骨干教师率先申报过关,其他教师分批次人人过关。
以制度保障为沃土区域内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基本稳定的学校,采用自主申报的形式,拥有对教师、学生等自主评价的权利,把捆绑式变为松绑式,给学校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
以经费保障为阳光区域内课程改革拥有独立经费,专项用于学校的课程改革,并向生长课堂的一线研究者倾斜,给他们搭建展示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有教育情怀者的能量,并影响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以培训保障为雨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教育高地,建立了教师培训基地,基本实现了从校长、中层、骨干教师的培训全覆盖;全区12所学校与市内12所名校深度牵手合作,让区域内学校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璧山教育人正在为构建“共生长”的课堂而努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课程改革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