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启明中学 沈 凡
基于修辞视角,洞察文言文语言之美
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启明中学 沈 凡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分支,研究的是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文言文,这些文本都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以增强艺术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若能从修辞学的视角入手进行分析,则打开了学习文言文的新路,能促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如何运用修辞表达内心情感,体现语言美。
双声叠韵是汉语的一种音韵现象,在诗歌和对联中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增强文字的音乐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美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诵读文本,着重体会双声叠韵部分产生的独特语感。
在阅读《岳阳楼记》一文时学生发现文中运用了大量双声叠韵词,这使得文章展现出独特的音乐性,在诵读时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学生在总结整理后发现文章中有“潇湘”“满目”“游泳”等词都运用了双声的艺术手法;而“长江”“静影”“远山”则具有叠韵的效果。学生尝试反复诵读这些词汇,发现由于其声母或韵母的读音相同,故此在诵读时会给人起伏回环的感觉,令文章变得更加婉转,给人词句优美之感。在理解了双声叠韵的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诵读古文时标注出具有此类特点的词,在诵读时注意其音乐性,反复咀嚼品味文辞之美。古人有喜欢炼字的特点,而双声叠韵的使用实际上也展现了古人对选词的执着,体现了古人独特的审美观。
《形貌修辞学》一文中指出了语音修辞的概念,认为能够诉诸听觉的修辞现象就是语音修辞。在文言文作品中,这种语音修辞现象较为普遍,除了双声叠韵以外,文言文还常常使用复沓的手法,以增强文辞的力量感,给人铿锵有力、回环往复的感觉。要更好地体会这些修辞现象则要多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独特之美。
古诗词常常使用对仗互文等修辞手法,事实上不少文言文也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尤其是一些骈体文则更推崇对仗互文的艺术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索古人炼字炼句之法,体会这些艺术手法是否能令词句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陋室铭》一文虽然简短,但是其中却大量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开篇的第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便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指出山水之美并不在于其形貌,而在于其神,进而指出对于人的住处也是如此,若有学问则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能可以。除此以外,文章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句子也都运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学生在分析本文的文体后发现,这是一种叫做“铭”的文体,是古人篆刻在金石上用于自律的文体,具有押韵的特点。若使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则能让字句显得朗朗上口,增添美感。学生发现运用了修辞手法后,作者能更清晰地展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空间,从房屋的形貌、交往的客人、欣赏的事物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介绍了“陋室”,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对仗、互文这些修辞手法都能体现文言文词句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分析辨别。对仗指的是按照音律的平仄和词义的虚实撰写成对偶句,而互文指的是上下两句看似在说不通的事物,但实际上说的是相同的事情,意思具有穿插渗透的特点。若能有实例帮助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不少文言文都具有语法之美,如使用设问、反问的手法,强调作者的观点。设问指的是自问自答,具有强调语义的效果;而反问指的是只问不答,具有强化肯定语气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其语法美,感受作者运用设问、反问的意图。
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最后一段,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中“何哉”“然则何时而乐耶”“吾谁与归”这几个问句都属于什么类型,感受其语法美。学生发现“何哉”其实是一个设问句,作者问“是什么”,但是作者本人并不感到疑问,而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然则何时而乐耶”一句其实也是无疑而问,作者借此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一句“吾谁与归”才是真正的疑问句,作者表示没有这种人,谁能和自己成为同道中人呢?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未来的担忧,越发体现其忧国忧民的精神。通过分析这几句问句学生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暗含在其中,作者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了自己的观点。
由于使用了特定的修辞手法,往往会令文章呈现出强调的语义,这些句子很有可能是整篇文言文作品的文眼所在。若能抓住这些地方进行分析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言文作品的内在寓意。
学者阚建平在研究文本语言美时提出可以从修辞视角入手感受文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美。这种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分析文言文如何使用修辞手法令文本的语音、词句和语法呈现出独特的美感。除了本文所介绍的双声叠韵、对仗互文、设问反问以外,还有不少修辞手法也是文言文作品中常用的。如可以使用回文的手法构筑语音美,用对比的方法体现词语美等,若能在阅读时一一甄别,将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言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