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智慧语文,提升核心素养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张文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中生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开展智慧语文教学,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积累,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接下来,笔者将从问题引领、自主探究、拓展延伸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学智慧语文,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问题作为引领,激发学生们主动思考的能力,是提升学生们语文素养,激发学生们潜在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结合教学的课文设定疑问,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让学生们在不断的思考中,理解课文大意,也能够使得学生们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时,没有平铺直叙的为学生们进行讲解,而是在共同探讨这篇课文时以问题作为引领,不断的激发学生们的思考,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潜在智慧。在为学生们设定疑问之前,我先要求学生们先去朗读课文,体味课文中流畅、优美的语言。学生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大意有了基本的了解,于是,我提问学生们:“有哪位同学能够阐述一下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基于我这一问题,学生们回忆自己在朗读课文时所获取的信息,并通过再一次的朗读课文进行检查,积极的动脑思考,激发自己的智慧。有的学生回答道:“文中所表达出的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烘托出的是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语文课文的过程中,采用设置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们正确的思考方向,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起课堂的活跃程度,也能够在不断引导学生们思考的过程中,发掘学生们的智慧潜力,久而久之,也会使得学生们形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知识和经验积累,能够初步的鉴定、学习课文,也能够有效把握课文的主旨大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真才实干,在实际的课文分析中加以演练,自主探究,有效开掘自身的潜在智慧。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师说》这篇文言文时,并没有像以前其他的文言文教学一样,简短的预习后逐字逐句的进行讲解,而是先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对课文有了简单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结合自身以往所学的知识,自行解决文言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通假字,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文中有一句话说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中就有一个通假字,学生们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受业”并非当代语文表达的正确组合,于是他们开始查阅字典和相关书籍,发现“受”有时也通“授”,而在此句中,表达的意思正是“授业”,便可得出结论“受”为通假字,通“授”。
通过给予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机会,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加直接的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做到三省吾身。并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也能够结合自己的不足开展自主探究,明确自身语文学习上的不足,才能够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开掘智慧。
高中语文教学不只要求学生们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还要求学生们能够遨游于文学的海洋,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这时,就要求教师及时的学生们开展拓展延伸,将更多更丰富的文学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有效丰富学生们文学积累,塑造腹有诗书、有底蕴的人才,升华学生们的智慧。
比如,我还是在为学生们讲解《师说》这篇文言文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我不仅为学生们讲解了这篇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和通假字,也为学生们仔细的讲解了“说”这种文体,为学生们有效拓展有关古代文学的一些知识,让学生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丰富文学视野,有效升华自身智慧。古文中也分各种文体,就如同《师说》,这就是古文中议论文的一种,往往是为了辩证、表达、议论一件事情的利弊与好坏。而“说”这种文体就广泛的应用于古代议论文中,常采用先议后叙或先叙后议的方式展开,如《捕蛇者说》《爱莲说》等。
不局限于教材中现有的知识,而是基于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为学生们拓展延伸,引入更多的更加全面的文学知识,不仅能够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丰富多彩,也能够有效拓展学生们的文学视野,让学生们能够探索于新的知识中,从而有效升华学生们的智慧。
总而言之,语文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要求学生们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时,也要能够具备一定的审美、品美能力,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全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开展智慧语文教学,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稍加引导、积极开发,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