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纪 芳
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文 | 纪 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做阅读的小主人,让心跟着感觉走 首先,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其次,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第三,给学生一个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第四,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教师适时参与,为学生快乐阅读助力 一是共同感悟,和他们一起读,一起聊,一起辩,一起争,从而互相启发,彼此印证,多向发散。二是充分肯定学生阅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陶冶了情操,还提高了习作水平。三要让学生学有所用。经常组织一些作文、阅读竞赛活动,将优秀作品推荐给报刊社,让他们收获自信。四是打造“班级阅读文化”。如教师和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书,组建“小小图书馆”;师生共同辑录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并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展示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抓住意境想象着读 为了吸引读者,作者都比较注重意境的营造。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感情;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做细致而又传神的描绘;有的则在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因此,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抓住构思、布局联系着读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并让他们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片段或重点词句朗读,细细揣摩;也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等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趣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内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效率。
学校应多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如编写手抄报,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或是每个学期,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和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这样学生既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又有针对性。这样的“手抄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图文并茂;学生既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又很有成就感。还可开展“成语接龙赛”“国学小名士”“汉字听写大会”等主题竞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水到渠成地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明集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