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平台生发出大能量

2017-03-23 10:56
教育家 2017年46期
关键词:信群刘老师微信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班级微信群”逐渐成为每个班级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教师会利用这个群发布重要通知,还会通报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们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孩子的“第一手信息”,同时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里直接与老师沟通,或者家长相互沟通解答。然而,班级微信群在使家校沟通更加及时顺畅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由于“群主”(班主任)的管控方式或尺度不一样,给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不胜枚举。

下面是发生在校园微信群中的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1:“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

学校春季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有个环节是各班级要列队整齐入场。就在开幕式前夜的十二点,A孩子的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问了句“明天就穿这身班服吗?”没想到,半小时后班主任刘老师回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穿羽绒服都行。只是你看好了,不按班级要求穿衣服,你看今天你是来教室守着孩子还是给孩子请假?班级微信群是为了方便大家联系的,万万没想到有家长不懂得半夜不能在公共平台发消息的道理。为了不打扰到大家晚上休息,大家同意我把A妈妈清出班级群吗?同意的请投票!”接下来的情景可以想象。就在凌晨时分,两人在群里唇枪舌剑一番,最后刘老师甚至回了一句“如果到教育局我都陪你,奉陪到底!”

身为学校管理者,我有责任以最好的方式解决家长和老师间的纠纷。让我不解的是,刘老师虽然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但平时是一个非常内秀且稳重的女孩,为什么会在微信中表达出如此强烈的不满情绪呢?赶到刘老师的办公室,我看到的是孩子妈妈带着五个壮汉气愤难平,甚至因为刚进办公室就拿起杯子砸向老师(幸好没砸中)面对接警而来的警察都难以平静。

经过与A妈妈艰难而细致的谈话,我了解到她平时工作比较忙,头天回到家已经快十二点才看到孩子在家校本上的留言,要求第二天穿班服。由于班服比较薄,天气才刚刚转暖,于是她就在群里问了一句“明天就穿这身班服吗?”站在同样作为母亲的角度,我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位妈妈的心情。当然,谈话也越来越平和。最终,A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过激言行给学校安全带来了隐患,给老师带来了伤害,也给孩子做了不文明的表率。在表达了自己的懊悔之情后,A妈妈同时表达了对自己孩子今后是否会受到老师歧视的担心。

送走A妈妈已是两个小时后,刘老师仍然在办公室等着我。不同的是,这时的她眼里含着泪水,紧抿的嘴唇无声地表达了内心的抗拒。看着她,我明白这时什么都不适宜再说,于是我只是温和地告诉她:赶紧回家吧,天晚了孩子一定等急了。另外,家长已经平复下来,并且表达了对老师和学校的歉意。

下午,学生因为运动会结束而早早放了学。刘老师来到我办公室,依然不肯说话。我用一个问题做了开场白:“刘老师在我心里一直都是非常内秀且稳重的,但你在微信群中给家长的第一个回复,让我觉得怎么都不像平时的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话音刚落,刘老师的眼泪马上就掉了下来。原来,她不到一岁的儿子那天夜里一直发高烧哭闹,就在此时她看到了班级群中家长的问题,烦躁不安的她拿起手机就回复……

刘老师打开手机,让我看了此前她和家长的多次私聊对话,她的态度始终都是耐心而细致的,只有这次是个例外。对此,我尽量让刘老师以同样做母亲这一角度来理解A妈妈之所以愤怒的原因,进而让她认识到微信群中不恰当的回复会使教师失去在家长心目中应有的尊重,告诉她,要想真正赢得家长们的理解和信任,就要坦然面对此事,更要坦然面对学生,因为孩子是无辜的。长达四个小时的谈话,终于使年轻的刘老师渐渐平静下来。她基本接纳了我的观点,并于当晚向A妈妈发了以下微信:

“A妈妈,抱歉这么晚打扰您。冷静思考后,我觉得自己没有站在您的立场考虑问题。我儿子那晚发烧,搞得我焦躁不安。我指责您半夜发消息是不尊重别人,其实这样我也没有尊重您、尊重大家,没有利用好班上的微信平台,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我应该多一些对您的理解,对不起A妈妈!”

随后,刘老师在班级家长会上向A妈妈和全班家长做了道歉。当然,A妈妈也很惭愧,并表达了歉意。

时隔三个月多后的期末放假前,刘老师主动找到我,对我说:“校长,我终于完全想通了!说实话,当时虽然是按您的要求去做的,但心里并没完全接受您的意见。现在,当A在集体中成长得越来越好,我和A妈妈也终于放下芥蒂,可以把这个坎真正迈过去时,我才明白您说的话有多重要……”

案例2:“你真有意思,够大胆,发泄一下也好”

六月初的一个傍晚,我在家边吃晚饭边看微信,在一个班级群里,突然跳出B孩子妈妈的一句话:

@杨老师(语文老师) 你个XX(不文明用语)。

就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杨老师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回复了B孩子妈妈:

@B孩子妈妈 你真有意思,够大胆,发泄一下也好。

随后B孩子妈妈回复:

@杨老师 (表情)问号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一定是B孩子用妈妈的手机在微信里针对杨老师发了一句骂人的话,然后马上删除,以至于随后妈妈看到杨老师的回复表示疑问。

我在心里对杨老师第一时间给予B孩子妈妈回复感到钦佩和骄傲,同时给班主任何老师发了提示短信,让其迅速关注本班的微信群。

接着,B孩子爸爸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段小视频,显示B孩子被爸爸打,哭着认错的画面。之后孩子的父母对老师说:

B孩子爸爸@杨老师 杨老师您好,对不起,信息是孩子发的。

B孩子妈妈@杨老师 太对不起了老师,孩子已经好好教育了。

杨老师立刻回复:

我很心疼孩子,孩子这样发肯定是有原因的。大家都停歇下来,别搞误会了。我明天会处理的。

接着又回复:

请家长平静心情,先反思自己。孩子是无辜的,我和孩子的事明天会处理好。

B孩子爸爸说:

@杨老师 杨老师,对不起,可能是平时我们太过于放纵他了。加上我因个人原因平时对他学习和生活方面疏于管教,这件事以后我一定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性格养成。真的很抱歉,杨老师!

这时,班主任何老师也发声了:

课堂上有时候何老师和杨老师没能好好考虑你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你们带着委屈离开了课堂,十分抱歉!作为大人和老师,同学们有的想法我们无法赞同,但我们支持你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同学们说出来了,老师才有机会反思做出的决定是否适合你们。四(2)班是52个同学组成的,何老师期待在教室里听到更多的声音。

就这样,一个看似即将爆炸的事件,在两位老师大度与智慧的应对下,和平解决了。时隔一个多月,当我把这些对话用手机截屏后在8月开学第一天的教师大会上和老师们分享时,老师们对同事给予了自发的掌声。而四(2)班的老师也在偷偷地相互打听:校长是什么时候“潜伏”进了自己班级的?

反思: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班级微信群中的发言至关重要,必须谨慎对待。提前制定“班级微信公约”,并得到所有家长认可,是避免使用微信平台后教师、家长不熟悉规则而出现不良后果的最好方法。“班级微信公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微信群依法实行实名制管理(用于识别联系对象)。群主为班主任,群成员一般由任课教师、家长组成,进群家长应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

2.群中杜绝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

3.群中杜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红包、集赞等与学校、学生无关的内容。

4.教师在发通知时注意加上“不用回复”,避免刷屏点赞等无用信息干扰其他未阅读的家长。

5.群中不轻易转发文章和视频,不转养生秘籍、心灵鸡汤和未经考证的信息,避免造成家长不必要的阅读负担和担心。

6.群内公布的信息是公共性的,有利于家校合作和学生成长,个别化事项不在群内讨论,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沟通。

7.群成员不得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里发布有损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形象的言论或发泄负面情绪的不实信息。

8.为不影响群内家长及教师的正常生活,群内互动时间为7∶30 ~ 21∶30。

……

此外,群主还要学会做班级微信群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进行及时、委婉的提醒。同时,教师要恪守“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原则,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在微信群中告知大家。还要注意的是,在班级群中不要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秀的学生的照片,而要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总之,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而家长们则需要进一步具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如此才能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信群刘老师微信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刘老师想开小车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幽默的刘老师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微信
利用微信群营销猕猴桃的启示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