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2017-03-23 08:36:18胡乃青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沙坦高原地区肾动脉

胡乃青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671000

高原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胡乃青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671000

在高海拔地区,世代生活的人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已经适应高原环境,其耐受低氧的生理变化如红细胞增多、血容量增多等,一方面增强了世居高原人群低氧耐受能力,同时也增加了高原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本文就高原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为高原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高血压病;治疗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其中至少一半人数与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2010年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1],在我国每5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高血压病患者,并估计全国高血压病患者至少有2亿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众多,除遗传、吸烟、肥胖、精神刺激等危险因素外,在高原地区的红细胞增多、慢性缺氧、各种氧化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也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1 高原地区高血压病的现状

随着高原经济的发展及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高原地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水平,人们对于高原高血压的认识也开始深入了解。高寒琦等[2]调查发现:①外来人群与世居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均为23.69%;②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为100%;③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的危害、并发症、降压的标准等认识不足等等。

2 高原高血压的治疗

由于高原地区慢性缺氧,红细胞继发性增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一般不推荐应用利尿剂治疗高原高血压。高原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众多,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中药治疗以外,还有手术治疗等方法。

2.1 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

在高原地区,缺氧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舒缩血管中枢传出的冲动,以缩血管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升高。许多β受体阻滞剂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率、降血压的同时,也影响运动耐量。奈比洛尔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它在降低心率的同时,也可以显著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低血压目的。奈比洛尔不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没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也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也可选用。

2.2 钙通道阻滞剂

研究发现,平原地区的人在刚进入高原地区的初期,收缩压、舒张压均会显著升高,随着进入高原时间的延长,血压的升高,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这一变化可能是心血管系统对高原环境的适应造成的。钙通道阻滞剂通过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从而降低血压。因此,钙通道阻滞剂对于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高原高血压尤为适用。

2.3 新型ARB类药物

高原地区,慢性缺氧可引起血液重新分布,肾脏血流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压升高。新型ARB类药物阿齐沙坦酯是一种前体药物,它在胃肠道中被水解为阿齐沙坦,阿齐沙坦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由于它并不抑制ACE, 故不会影响缓激肽水平,也不会结合并阻断其他与血管调节作用相关的受体或离子通道。White等通过两项随机双盲试验,研究以安慰剂及奥美沙坦、缬沙坦为对照,结果发现阿齐沙坦酯的降压效果显著高于安慰剂、奥美沙坦和缬沙坦。

2.4 ACEI类药物

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缓激肽降解酶,减少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和减慢有扩血管作用的缓激肽的降解,促进有扩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的释放,最终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ACEI类作为一线降压药,它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ACEI类降压作用明显,且平稳降压,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它对于高血压伴有如下疾病的患者尤其适用: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者微量蛋白尿、稳定型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等,但对于ACEI过敏者、孤立肾、双肾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妊娠、哺乳期妇女、高钾血症等情况禁用。

2.5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双重阻滞剂

LCZ696是一类全新的降压药物,具有双效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是由AHU377和缬沙坦,按物质的量1∶1共结晶而组成的,它通过AHU377抑制脑啡肽酶对肽类的降解来提高利钠肽的水平,还能通过缬沙坦来抑制有害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二者协同舒张血管,促进尿钠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2.6 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

在高原人群中,由于慢性缺氧、吸烟、强紫外线照射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失去平衡,如一氧化氮分泌减少及活性减低、内皮素分泌增多、内皮依赖性血管相关活性因子异常、内皮结构受损,即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会导致血管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引起血管重塑,促使血管阻力的增加,血压升高。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ET-1与靶细胞膜上的ET-A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磷酸肌醇系统和钙离子通道,通过增加胞浆内钙离子浓度而介导血管收缩。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通过阻断ET与ET-A的结合,而降低血压。达卢生坦是一种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它作用时间长,可平稳降低血压,此外达卢生坦还有肾脏保护作用。

2.7 中药治疗

高寒琦等[3]研究发现,藏药在高原人群中应用较多,对高原高血压的控制率约32.1%,治疗的有效率为100%。红景天、绿萝花、藏红花、罗布麻叶等均为治疗高原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王孝琴等[4]研究发现,红景天不仅可以抑制血管内皮过度增殖、降低循环阻力,还可以调节脂代谢、升高NO含量、提高SOD活性而发挥降压作用。罗布麻叶的提取物在高原地区被当做降压药来治疗高血压,其药理作用可能与促进内皮释放NO和清除AngII介导活性氧簇反应产生的超氧化物阴离子等有关。

2.8 非药物治疗:肾交感神经消融术

高血压的发生与交感神经有密切相关,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是指消融位于肾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2007年Rippy等首次应用Symplieity系统在猪上进行经肾动脉的去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术后未发生肾损伤、肾动脉血栓等不良事件,说明了经肾动脉的去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在同一年Krum等首次在人体上应用经肾动脉的去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高血压,结果显示术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术后未发生肾损伤、肾动脉血栓及狭窄,这次试验也说明了RSD的安全性。但是,对于RSD的治疗效果还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来支持。

2.9 预防保健指导

高原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能量摄入,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物。有研究发现,在应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

3 小结与展望

高原高血压病是高原地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它的危险因素众多、病因复杂,明确疾病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及动态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在高原高血压治疗方案上,我们应该采用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指导患者正确的应用降压药物,动态监测血压,提高患者对高原高血压病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控制高原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07):701-708.

[2]高寒琦,陈富禄,索南平措等.浅议海拔4500米阿里地区援藏务工人员血压特征[J].西科技,2008(11):35-37.

[3]高寒琦.高原高血压患者的藏药与中药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10):83-84.

[4]王孝琴,王保和,李玉红等.红景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调节及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1):150-154.

胡乃青,男,山东省临沂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血压。

猜你喜欢
沙坦高原地区肾动脉
美阿沙坦钾能降尿酸吗
家庭医药(2023年9期)2023-09-16 22:55:54
坎地沙坦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内皮损伤的机制研究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多支肾动脉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保健医苑(2019年1期)2019-01-21 01:43:56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无人机(2018年1期)2018-07-05 09:51:06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新型联苯四氮唑沙坦类化合物的合成
合成化学(2015年2期)2016-01-17 09:03:13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