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做中学”的策略研究

2017-03-23 07:32:40丁全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做中学学具三角形

◎丁全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213178)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做中学”的策略研究

◎丁全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213178)

“做中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正确的数学学习理念和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和动手操作,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涵.

小学;数学;做中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积极实施“做中学”策略,重视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体验和经历,在探究性的数学活动当中主动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借助学具,解决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来说较为抽象,那么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往往会认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过于枯燥,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却离不开数学的应用,二者形成较大的矛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善于探寻能够解决学生思维盲点而且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方法,利用现实的原型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能够看得见而且能够运用其进行操作的工具.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具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的难点,鼓励学生利用学具亲身参与到操作过程中,在实践操作中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而弄清数学知识原理,化难为易,这也是落实“做中学”策略的重要目标.例如,在讲解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不少学生在计算进位加法的算式时存在错误,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来解决这一计算难点,鼓励学生可以利用学具小棒来理解算理.在解决27+6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动手操作.(1)从6根小棒当中拿出3根与7根凑成一捆,那么就会有3捆小棒,一共是30根,再加上剩余的3根,结果就是33个根.(2)首先将7根和6根合在一起总共是13根,再加上另外的两捆,那么就是33根……通过这样的探究方法,学生能够了解到在加法计算时,需要将相同单位的数相加,而且要遵循满十进一的原则.在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感受到“做中学”的乐趣.

二、联系生活,形成概念

数学学习中含有大量的数学抽象概念,这些概念往往会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带来困境,由于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抽象概念,那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不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答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动手实践的方式来建立一定的数学概念,而且通过实践操作获得的概念会更加牢固,这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需要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标.在多样化的生活实践当中,学生要善于从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直接性经验,并有效运用数学来重新认识世界和现实生活,那么从中就会获得“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要强调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学生的体验学习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活动、操作、调查、实践等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建立良好的数学概念,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强化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不少学生没有在头脑中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在实际解答题目时出现的失误较多,如,一根铅笔18分米,铅笔盒的长度是20米等.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例如,先对生活中熟悉的物品长度进行估算,之后采用实际测量的方式验证.

三、实践作业,培养能力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为了推进“做中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在作业的设计上同样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在作业设计时必须注重其探究性和实践性,使得作业能够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完成探究性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升华知识,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和规律.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是“做中学”策略实施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用数学作业承载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和感知数学的内涵和规律,掌握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图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不少学生在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完成知识学习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理解也是一个难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作业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以三角形图形的认识教学为例,为学生设计以下几种实践作业.第一,制作三角形.运用木条、钉子、小锤子,动手制作任意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展开,用两边的和与另外一条边进行长度对比.通过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第二,剪三角形.准备好纸、三角板以及剪刀,用剪刀剪出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用三角板测量各个角的度数,并将度数相加.这样的作业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定理.

“做中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也是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当中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获得丰富的学习和探究体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做中学”策略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将“做中学”的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做中学学具三角形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8:11
基于“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