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艳珍
一、活动背景
高二历史课程学习内容为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政治课是学习《文化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学生普遍渴望了解家乡文化遗产。
本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收集资料,通过自己去看、去听、去感受来了解营口的历史文化,并希望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更深厚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营口的历史文化遗产:楞严寺、西大庙、辽河老街、西炮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培养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多方面对一个事物进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善于观察、积极思考、乐于质疑、勇于解疑、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进取心、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生有機会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校的“人本课堂”中各科教师都比较注重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另外,学生普遍比较活跃,对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活动比较有兴趣和有能力,但是,他们对于如何把材料进行条理化、归类和提炼则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四、资源设计
1.资源准备
城区重要景点要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准备照相机、录像
机等。
2.学习活动模板
子课题选择与研究模板、调查记录表、访谈记录表、活动过程记录表、资料查阅记录表。
3.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子课题成果评审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个人学习自评表。
五、活动设计
这次综合实践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即问题引入、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最后进行汇报总结,共历时八周。第一周选一节课进行情境引入和分组,确定选题,然后学生在课余自由结组、制定研究计划和小组成员分工。第二周选一节课进行“选题”汇报,明确思路。第三至第七周学生实施子课题,第八周进行成果汇报。
1.问题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你对营口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有多少?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对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营口的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再次提出问题:对现在营口历史文化文化遗产的现状了解又有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对营口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现状,引入研究性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子课题,协助学生分成小组:控制学生小组的人数,协助各小组确定选题,解释“子课题选择与研究模板”的使用。
最后确定四个小组分别研究四个子课题:百年辽河老街、庄严的西炮台、神秘的西大庙、东北古刹楞严寺。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出发,引起思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提出和选择课题。不仅要提供具体的选题,也要鼓励学生自己突出想要研究的方面。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在教师调控下组成课题组,方便研究活动的展开。
2.制订计划
学生共同设计小组实施方案,填写“子课题选择与研究模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本组的课题计划。思考相关活动的开展方式。
教师对小组给予个别帮助。组织全班讨论各小组的课题计划,提出进一步的修改建议。介绍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问题,介绍“调查记录表”“访谈记录表”“活动过程记录表”“资料查阅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3.课题实施
学生按照分工,小组独立实施研究活动,包括进行下面一些具体活动:上网查询;查报刊和图书;访谈亲友、相关工作人员或学校相关的老师;填写“调查记录表”“访谈记录表”“活动过程记录表”“资料查阅记录表”等模板。在有一定分工的情况下形成研究成果。小组内共享成果,修改优化作品。
教师督促、指导,具体包括:材料的来源;访谈要注意的问题;提醒和帮助学生及时保存材料;适当提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下一步活动。帮助学生理顺材料的逻辑关系,辅助学生提炼材料。在需要的情况下给予方法上的帮助。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实施阶段,收集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加工材料,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提升,成果具体化,学生表达学习成果使认知上升到另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4.成果汇报
教师播放《营口辽河老街》视频,创设情境导入小组汇报;
各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课题汇报及作品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内容并且向汇报组提问;
完成“子课题成果评审表”,反思本次研究性学习,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个人学习自评表”。
六、评价
本次综合实践的评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课题成果。
七、后记
学生感悟摘录:
赵同学:通过进行本次实践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感悟人文的乐趣。
卢同学:我们应该对我们周围的事物多加留心,多加思考,讨论并探寻背后的历史与传奇。
白同学:我更加意识到文物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
黄同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西炮台。它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了一段历史,展示了一种文化。在今天,它不仅是一处文物保护遗产,更是一种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以西炮台为鉴,以历史为鉴,在21世纪的今天,努力成为明日的国家建设者,为创建祖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