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锐琴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根本性保障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散性思维作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架构的完善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很深刻的意义,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对于学习者思维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从很大程度上讲,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对教学质量的追求。而发散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对学生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发散思维的作用下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能根据学到的数学知识逐步地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形成体系。发散思维还能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不二之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下,现将关于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总结如下。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环境十分关键,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教师的所有指点和引导并不能够对学生的内在产生直接的作用,需要靠学生良好的积极性和思维活跃程度。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这样的转变将会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而课堂氛围的营造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教师所极为欠缺的工作,因为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成绩和能力,将课堂安排得过于紧凑,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思维完全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惰性。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扬和谐民主,让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能够得以发挥,消除其思维上的惰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从而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创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所有知识的传授和习得都要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不能让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参与知识传授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机会。教师要努力地打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才敢于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发散,从而不断地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思维的发展更具有方向性,不能够任由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发散,因为毕竟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差,活泼贪玩是这个时期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既不能过于放纵,同时又不能过于打压,以免过分地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
允许学生有求异思想,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培养求异思想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因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地循规蹈矩,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言听计从,则其思维将会完全处于一种封闭和被动的状态,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求异,对于很多课程知识内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从不同的侧面来证明和推演,尤其是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很多应用题的解答方式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很多题都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每种方式又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而学生如果仅仅按照课程内容要求的同一种方式来解答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制约。例如,在一个渡口前,有30名小朋友准备渡河去郊游,每只小船的额定载人数量为6人,问要用几只小船才能够将这30名小朋友全部运过河?很多学生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立刻根据最简单的除法运算法则30÷6,得出结论需要5只小船,但是这道题的答案并不是5只,而是6只,因为小朋友并不会摆渡,需要每只小船上有一个船夫来帮助小朋友们渡河,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30÷5,需要6只小船。如果学生的思维过于保守,没有求异思想的话,则根本无法意识到这道题中暗藏的玄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散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地完善,思维更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唐国生.浅谈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教学情境的创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5).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