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金菊
摘 要: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谈作文色变是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家长头疼,学生怕写,教师的作文教学费时费力,见效慢,成效低。从如何把握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和作文教学的关系及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段教学;重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谈习作色变,这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教师费力费时、见效慢,学生挖空心思习作难。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也在习作教学之路上探索着、思考着、努力着。我曾从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上着手,甚至把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想寻找一条捷径。我也从学生的“说话—写话—习作”入手,从一年级就着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他们说话时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性。训练他们写话时的规范性、生动性、具体性。训练他们习作时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我还两者兼顾地训练,直到现在,虽成效不错、小有收获,但我还在思考,在上下求索。我觉得把握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在低段阅读教学《司马光》一课中。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
这段话里有四个事物,即花园、假山,水缸,水。有语识、语感(作者注:這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时可让学生就教室里的相关事物说一句话,如,教室里有桌子,桌子上有文具盒,文具盒里有铅笔,并让学生写下来。(作者注:这里是规定动作的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同时,针对这一内容布置了相应的作业,回家写这样一句话。如家里有桌子,桌子上有冰箱,冰箱里有饮料等。
(作业的布置,转换情境,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训练了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这一句的教学,可抓“慌”字的识字教学,然后是“慌”的具体状态(哭、叫、喊、跑),学生就能理解“慌”的状态了。让学生明白:开始说“慌”后面说怎样“慌”,也让学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如:操场上,同学们可欢了,有的笑,有的跳,有的跑,有的闹……
(这里同样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习作的训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学会了对情景的描写,为今后情景描写的生动、具体性奠定了基础。)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这一句在上一句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也是围绕“没有慌”来写的,同样是写“没有慌”的具体状态(举、砸),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与镇定。除了与上一句的教学相同的习作训练的方法以外,同时教育学生:如果你遇事像司马光一样不慌,你也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这样的教学,不但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在成长中思考。)
紧接着,还可把全文换成: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次,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
司马光和小朋友都没有慌,一起想办法。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于是他们_______,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让学生在头尾没换的基础上给课文补白,回家后把补白的新故事讲给家长听。
(在补白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了思考。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是使学生对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
而在《日月潭》的教学时,可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作如下处理: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那里群山环绕,那里树木茂盛,那里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两个句子作了比较,进而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写学校或家乡。学生就会写出:学校里有假山亭子,红花绿树,周围山清水秀。
(这样能不留痕迹地教会了学生在写景时避免了“那里”“那里”“那里”或“我们的”“我们的”“我们的”这样啰嗦重复的习作方式,使学生习作更生动、简洁。)
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低段一直到高段,既进行了阅读教学,又在阅读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习作教学。学段教学的重点不仅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更多的是教会了学生习作的方法。
习作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学,它与阅读教学是齐头并进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是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形式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1]刘继连.激发初中学生写作欲望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17).
[2]徐雪云.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J].成才之路,2008(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