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2017-03-23 08:42康耀华秦宁
新一代 2016年1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康耀华+秦宁

摘 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学前教育学习时期是幼儿教师熟悉本职业及展望职业前景的关键时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积极探索中逐渐进入正规,不断地调整目标,改革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够积极推进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21世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一些幼师幼专相继并入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原来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逐渐调整培养目标,从培养幼儿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园教师,高等教育的范畴逐渐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纳入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中。这不仅是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内容的一个变化,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改革,更是国家教育改革大势所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并非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体现的。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不适宜当前的国家教育改革趨势,比如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不适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系统性不够等方面需要作出教学改革方面的调整。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不适宜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型、行政管理型人才和幼儿教师师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活动;重视观念教育,轻视技巧练习;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能力培养的一种所说的“三重三轻”的教育现象。然而经过传统的幼儿教师变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变革的后遗症,这会因为原有的幼儿师范特色而带来的不易更改的观念,如果理论思维欠缺、意识觉醒不足和创新意识不够等方面的不适宜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单一。原有的学前教育专业体系偏向于理论化,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课程的安排偏向于学前教育专业化的基础学习,比如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安排是纯理论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内容。其中普通教育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大学英语》等普通课程学习;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等。目前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和课程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培养目标,课程单一没有新意,课程死板没有及时技术性。其一,专业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人才要求。比如之前所说的《六门教学法》这在实际教学领域中已经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五大领域的教授课程;其二,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不够。传统的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去教授。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根据国际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对象的要求和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21世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对象应该具有双重性质:其一是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其二是幼儿教师师资的入职前培训和职后培养提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及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的要求下,决定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调整,应该把培养目标的重心放在一线幼儿教师和管理干部上培养方面,培养目标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念和技巧相搭配、学历与能力一样重要的原则,培养专门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基于对21世纪幼儿教师培养内涵的理解,教育工作者应该突出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素质:其一、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即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心:爱心、关心、耐心,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热爱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等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二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这主要包括积极乐观、活泼开朗、自信宽容等心理特点并擅长做自我心理按摩,调节内心不安。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最终由理想变为现实,这使得教师的担任角色最终由传统意义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者,由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注重实践、新知与素养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这也对教师本身的教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21世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体现前瞻性、强调综合性、突出实践性、渗透学术性、注重发展性的内容,主要包括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的学习。正规课程帮助学生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强调文理渗透、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充分融合,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密切配合,帮助学生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同时应该注重非正规课程的学习,比如校园文化建设。

21世纪社会瞬息万变,国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当代社会发展为动力,要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创新,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当中,要专心积极的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旭芳,庞丽娟,略论21世纪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及原则[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2]李辉.千禧回眸:展望中国幼教改革之路[J].学前教育研究,2004(4).

[3]章跃一,方健华.师范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师范教育,2002(7).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