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读图”与“读文”

2017-03-23 18:48林海莉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读文对话读图

林海莉

摘 要:“读图”时代里,网络技术环境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势必给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观念、取向、方法上的一系列挑战。如何应对挑战,重要的是正确把握“读图”与“读文”的关系,围绕阅读教学的具体任务、具体内容、具体对象,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读图;读文;阅读教学;对话

一、问题缘起

海德格尔在19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世界图像时代”的著名预言,诚如是,现代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于是乎,“视觉化”的阅读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图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这都毋庸置疑。值得警惕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防止两种极端做法,一是以图像阅读替代文本阅读,一是以文本阅读来棒杀图像阅读。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模式和颠覆性的“革命”举措,在语文课堂里屡见不鲜。君不见,“时尚音画PK文字想象”的現象时有发生。

有审美素养的人都知道,给我们想象最大的是文字,其次是抽象画,再次是实物(照片)。文学作品的意境解读是不能坐实的。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一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读图”与“读文”的关系。阅读教学应该允许多元阅读方式共生并存,我们应该研究“读图”与“读文”的利弊,围绕阅读教学的具体任务、具体内容、具体对象,基于理性的分析,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下面,我结合《观舞记》的教学,谈谈这一关系的处理。

二、“读图”与“读文”:共生并存,主次有别

网络技术环境下,视听多媒体方式已成为普遍的文化触摸方式,图文并茂、视听并陈已经成为今天感受世界的基本方式。学生喜欢“读图”,是因为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但“读图”解放了我们的视野,却未必能解放我们的心灵。文字的隽永性决定了“读文”乃是“读”的灵魂,文是对图的透视,文的深度是图无法达到的。当印刷本的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载体时,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是中小学语文科的根本任务。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前文所说的“读图”)与读书(前文所说的“读文”)结合了起来,并且以“读文”为主,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安排了初读——精读——赏读几个环节,以读促品,在朗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实现了对文本意义的把握。

三、“读图”与“读文”:互为阐发,保持张力

“读图”与“读文”本应该是两种不同的阅读,“读图”重形象、重实笔,“读文”重描绘、重虚写。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而图像化的结果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抽象的文字和直观的图像互为阐发,无疑使得阅读带有情趣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地转换把阅读理解转变成视觉直观。

在《观舞记》的课堂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印度舞蹈《柠檬树》,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我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注意观察舞蹈演员的动作、服装等方面,看完后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段舞蹈。文本感知部分:学生带着“读图”信息初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赏读部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美”(配乐朗读),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我们没有亲眼看见卡拉玛姐妹的表演,但我们能感受到那“飞动”的舞蹈美。这是为什么呢?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蹈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值得我们品读、积累。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欣赏舞蹈美的同时来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在课堂结尾部分:播放《千手观音》的片段,学生完全被那精彩的舞蹈所陶醉了。然后要学生将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合理整合,“图”“文”互为阐发,把握了“图”“文”之间的张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读图”与“读文”:互为语境,保持对话

“图”“文”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你死我活”的“博弈”“较量”的关系,其实,图像与文本之间完全可以理解成“对话”关系,它们互为“语境”,能互相改写着对方的“意义”。

无数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文本介入的“观察”,只能是“感”而不“知”,只能是肤浅的、浮光掠影的,甚至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所以,简单地以多媒体直观“视听”取代凭借语言文字的感觉,就仅仅停留于视觉和声音符号的感官接受层面,必然会造成感情浮泛,思维模糊。必须保持“图”“文”之间的“对话”,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

在《观舞记》这节课里,我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较为妥善地处理了“读图”与“读文”的关系:“读图”是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为“读文”搭建一个鉴赏平台(配乐朗读,也是为了从感官上去激发学生)。而“读文”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根本。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用好多媒体,关键就是要处理好“读图”与“读文”的关系,实现语言的转化。应当克服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以下弊端:(1)课堂对课件的过分依赖关系;(2)课件制作粗糙,内容更多侧重“具象”展示;(3)“课件”教学流程的“程式化”和“预设化”。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叶黎明.“读图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危机与走向[J].教育学报,2007(3).

3.史洪.“读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J].教育前沿,2007(1).

4.徐曼宇.反思阅读教学中的“读图”现象[J].语文天地,2006(2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滨海镇中学)

猜你喜欢
读文对话读图
前“练”后“写” 读“文”写“作”
在“读”文过程中实现体悟式阅读教学
读图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做好讲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