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寒春
摘 要: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每个医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本文针对中职医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教学法 探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古老而前沿医学基础学科,是临床学科的基石。作为本门课的专业教师将本学科知识用最简单、通俗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能力,是中职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法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本人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并将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一、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法
要有效激发学生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必须有好的导入方法才能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比如:首先讲好绪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绪论是全书的概括,只有讲好绪论课才能提起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将学生引入有趣、好学的学习氛围中。比如在讲解微生物概述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如什么样的土壤肥沃?酒是如何发酵酿成的?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可诱发胃肠道疾病等,来告诉学生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还可以通过回顾历史,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微生物认识的过程,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天花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开创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发酵成醋,创造巴氏消毒法,至今仍沿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1]。还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故事,如:危险的带菌者——伤寒Mary的故事;另外,拿破仑战败的重要原因是——小虱子[2]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临床学科中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临床实例结合特别重要。比如:讲述到乙型链球菌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患过扁桃体炎?讲解到破伤风芽孢梭菌时,可根据临床实例介绍其致病的条件——深而狭窄的伤口,造成厌氧的环境,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是感染破伤风疾病的来源与途径。所以,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讲述狂犬病病毒时,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狂犬病?然后结合多媒体视频给出临床实例,并强调狂犬病对人类的危害严重,死亡率高,预防的措施是注射狂犬疫苗。讲述至乙肝病毒时,强调“两对半”检测的必要性,并让学生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主要是注射乙肝疫苗等。使学生感受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与临床知识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到学好该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知识。
三、重视实验课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基础学科。理论课与实验课一样重要。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结果来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进一步加对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比如:微生物实验课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法,让学生自己染色,得出结果,写出实验报告。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有了直观感受,避免了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熟悉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菌活性的影响,来帮助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掌握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消毒或灭菌方法;通过外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实验及凝聚反應试验,把抽象难懂的免疫学知识以直观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所以,实验课是学好《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必不可少的辅助课程。
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辅以挂图,然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微生物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加深理解。使得微生物教学变得古板、难以理解。因此,在《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图文展示、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的教学特点。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缺乏直观、立体、动感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讲述方面造成的疲劳、厌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一边观看图像、动画,一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深入浅出,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3]。总的来说,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两种方法各有长处。其一、应用传统教学法,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才能给学生上课,同时可以练好板书;其二、近几年使用多媒体后发现,有的学生认为他们比较喜欢老师用传统教学给他们上课,原因是:使用多媒体上课时由于光线暗淡学生容易打瞌睡,精力集中不起来。所以,本人认为把多媒体结合到传统教学中效果会更好。
五、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1.对比教学法
有对比,才能有鉴别。微生物中,各种病原菌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知识点容易混淆。将相似的病原菌进行比较,使其个性与共性一目了然,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分析。比如:麻疹病毒与腮腺炎的比较[2] (表1)
再如: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讲述沙门氏菌和立克次体后,问学生伤寒和地方性的斑疹伤寒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往往把两种病原菌混淆。所以,本人在讲课时采取:伤寒与斑疹伤寒的比较[2] (表2)
通过上述两个表的对比,表1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同样是病毒,它们有共同的核酸、形态、传播途径,但是所致疾病不同。表2虽然两个疾病都有伤寒二字,但是,引起的病原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方法不一样,避免两个疾病混淆。
2.逆向式教学法
逆向式教学法就是不按教科书上的常规顺序授课,以病例的形式展开讲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比如:在讲述结核分枝杆菌时,先介绍该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高达世界第二,农村比城市高,儿童比成人高,对人类危害非常严重,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然后,介绍其临床表现,结核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接种卡介苗。接着开始讲述结核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主要的致病物质脂质、最常见的疾病是肺结核及免疫性。
3.提问式教学方法
提问式教学法是每个教育者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课程结束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三个阶段。授课前提出问题,如:“临床上最常见的青霉素过敏是怎样发生的?同学中有没有对鱼、虾、牛奶、鸡蛋等食物会过敏的?有没有在寒冷的季节接触到冷空气皮肤发痒的同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每个问题进行认真讲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最终弄清楚疾病发生的机制,达到预期的目标。
4.图解启示法
药物过敏中,青霉素过敏反应最常见。在讲述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机制时选用图解启示法给学生讲述。例如
通过图解及箭头的方式,把复杂繁琐的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变为直观而简单,一目了然。
综合所述,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教与学相互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学者,必须针对在校中职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因材施教,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 凡 徐志凯 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八版 2014.11
[2]熊群英 张晓红 主编《微生物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版 2015.7
[3]钟有添 曹镐绿 王小雨 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 章南医学院学报,2006.26(5):7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