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我执教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经典之作,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作品。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抒发了浓厚强烈的乡愁离绪。在备课之初,这首诗就给了我太多的感染和触动,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品味其中所蕴含的那份真挚的思乡、爱国之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87-1有人说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铀。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新课标第四阶段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诗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走进诗歌的意境当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我执教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经典之作,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作品。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抒发了浓厚强烈的乡愁离绪。在备课之初,这首诗就给了我太多的感染和触动,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品味其中所蕴含的那份真挚的思乡、爱国之情。所以整堂课,我准备以“情”贯之。
我在教学设计时,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采用“谈话式”导入
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别说乡愁了,就是一般的愁,他們也没有太多的体验。要想品读出《乡愁》中言浅意深的思乡之情,那是很难做到的。这种谈话式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呼唤他们心灵最浅层的情感体验——离开家的感受如何。接着教师配乐朗读自己喜欢的一首思乡小诗,学生的内心再次受到情感的冲击,可以说这堂课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这个导入看似长了点,但从它所取得的效果来看,不是累赘的。
二、将音乐引进诗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的旋律可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画像。”我想他所说的大概就是音乐旋律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意思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朗诵、范读以及最后结束让学生集体朗诵,经典的《思乡曲》贯穿其中。学生在音乐中入情入境,把诗歌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情感。诗歌中的浓浓乡愁一次次地冲击着学生稚嫩的心灵。在音乐声中,学生仿佛也看到了站在那一头,翘首盼望远方儿子的母亲;那位善良娇羞、望穿秋水的新婚妻子;那生死离别,阴阳永隔的揪心场面,从而能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品味诗歌意境
诗歌,是要用意象来思维的,这一规律决定了诗歌必然具有意境,对诗歌的学习,关键是怎样走进诗歌的意境中,诗歌中的意境美,离不开情与景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我们可以从情与景中去品味作者所营造的意境,我在教学《乡愁》时,在质疑环节中,有学生提出“乡愁的主题这么大,用邮票这么小的事物能够表达吗?”我引导学生,这首诗以整齐的文字格式,工整的韵脚尤其以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由近及远,由微及巨,由浅入深,营造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以及由此上升为对祖国的思念,四个意象催生出作者无限的空间,充分表达了主题,令人不禁掩卷长思,唏嘘不止。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受之感染,课堂取得了较高的效果。
四、补充材料,拓展学生视野
在讲第四节诗分析“海峡”这个意象时,我点出前三个意象连接的是“我”与亲人之间的亲情、爱情,那么被“海峡”隔开的“我”与“大陆”又是由哪种感情连接的呢?学生回答“爱国情”。我在这里补充了一则材料“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时四十三年……”(《从母亲到外遇》)作者此时已经把乡愁上升为整个民族感情的寄托。可以说,这是我留给学生的最后一个情感触动点。从学生的表情来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揪扯着每个人的心。
五、将创作融入诗歌教学中
引导学生写诗并不一定就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把感受到的意蕴美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学生在前面情感激荡的基础上写了自己的“乡愁诗”,通过这堂课,他们已经能够由欣赏诗人的作品上升为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当然这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最明显的是指导学生朗诵这个环节。应该说,朗诵在诗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只有一鳞半爪,对所诵读的内容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作品的语境还缺乏直接的感知时,开始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效果显然是不好的。学生也很难通过充分的读而产生求知的兴奋,这时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往往很难尽如人意,需要教师作其他费力的铺垫。
另外,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教师要时时认识到,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这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往往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给学生不能是生硬的。在我这堂课中,有些地方学生回答已经很到位了,教师怕其他同学还未领会,继续在作讲解,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时候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满个性。
诗歌教学离不开情感因素,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使诗歌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切实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