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刺绣纹饰艺术的审美意象

2017-03-22 22:50李永慧詹学军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界首绣品民间艺术

李永慧,詹学军

(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界首刺绣纹饰艺术的审美意象

李永慧,詹学军

(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在皖北民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界首刺绣是随着文化的演变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地域民俗文化影响着界首刺绣的传承和特色。界首刺绣的纹饰内容取材于生活,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深刻反映了每个时期社会思潮对民间艺术的渗透,同时体现出界首民众的整体思维形式、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界首刺绣作为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与其他的刺绣纹饰迥然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最典型之处就是它采用别具一格的以平针与布艺结合的针法来表现刺绣纹饰的地域特色。

刺绣纹饰;民俗文化;题材样式

一 界首刺绣的发展概况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东靠太和县,西临河南省沈丘县,南接临泉县,北依毫州市,境内有颖河、泉河流经,良好的历史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促进了界首民间艺术的兴盛和发展。界首刺绣是界首民间艺术中较为有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它是融合了各种特性于一体的实用工艺美术形式,对于研究民间艺术的实用价值、民间风俗、艺术审美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繁荣的景象,从出土的墓葬品中就可以了解到当时刺绣水平的程度。此后,民间艺术绣品得到了发展,融汇了南北绣品的风格,在纹饰艺术的设计上融入了更多民间生活的审美情趣。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水上运输发达,界首经济繁荣发展,并有了“小上海”的称号。这一时期界首刺绣代表人物是戴氏三姐妹,绣鞋和绣帽是戴家绣品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绣品的要求也趋向完美精致,此时不仅延续了大红、大绿、大紫的传统用色,并对绸缎、饰品用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品涉及鞋头、衣服、手套、枕而、肚兜、香包、门帘、帽子等贴近民间生活的用品。刘兰英是该时期界首刺绣的代表人物。她在2007年收苑玉玲为徒,带领自己的女儿张红霞共同研究开创新的绣艺工艺手法和制作流程,奠定了刘氏风格的根基,创立了以平针与布艺结合的绣派。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传统艺术的大力扶持和抢救性保护举措的出台,地方政府也开始重新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延续,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由于传统刺绣属于口传心授的活态传承,很多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始终没有解决传承根本性的问题。

二 界首刺绣的艺术特色

带有民俗色彩的界首刺绣有着生动的艺术神韵,它的纹饰取材自然,遵循民俗传统,造型生动传神,色彩鲜艳明亮,线条灵动流畅,寓意吉祥通俗。界首刺绣是皖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与其他的刺绣纹饰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它采用别具一格的以平针与布艺结合的针法来表现刺绣纹饰的地域特色。界首市文化馆于2010年3月起草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界首刺绣)》,之后界首民间刺绣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针对刺绣艺人主要分布区域、绣品的工序选料、针法特色、配色特点做了相关的资料整理。政府对民间艺术加强了扶持的力度,保护机制更加完善,逐渐健全保护传承人才的队伍。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保护与利用能力显著提高,为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界首刺绣纹饰艺术不仅能够体现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民俗民风,更能表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还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映射出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灿烂繁荣、多姿多彩的景象。

民俗学家钟敬文认为:“不将民间艺术当作民俗现象来考察,不研究它在其他民俗活动的关系,也就使民间艺术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对民间美术有深层的了解。”[1]本文依据现存的相关文献,以民俗学为立足点,经过实地考察与文物研究,从民俗功用、民俗寓意和地域民间文化习俗三个方面,探析界首刺绣纹饰艺术蕴含的民俗意蕴,以冀推进界首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三 界首刺绣纹饰的题材

界首刺绣纹饰题材多样,取材广泛,依托当地的民俗现象,绣品不仅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形象逼真的花鸟鱼虫,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极具装饰特色的几何纹样,还有一些民间戏曲故事等。这些丰富的纹饰题材生动自然,为研究界首近千年来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素材。纹饰题材内容不仅渗透了特定的社会思潮,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体现了民间生活中大众的价值取向、思维形式以及审美特色。针对刺绣纹饰的特色,我们进行下面的归纳和总结:

(一)几何纹样

点、线、面是几何纹样的主要构成元素,也是平面设计中的三要素。刺绣纹饰是这些构成元素通过变化组织而形成的几何图形。大多数的几何纹样是由圆形、三角形、菱形以及多角形经过一定规律的分解重组变化而形成,以抽象为主,组织成各种各样有代表性的结构简洁明了的图形。几何纹样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化和抽象,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图案化的设计,并且形成有一定规律的图形。界首刺绣中几何纹饰多用于绣品的边缘地带,作为辅助装饰出现直线和曲线、线与面的对比,让人产生强烈的美感。

(二)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是刺绣艺人常用的图案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劳动与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与植物相关的民俗与习惯,从而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植物与人一样有情感和生命。在界首刺绣纹饰艺术中,植物纹主要有螃蟹花、凤尾草、百合、兰花、梅、兰、竹、菊、莲花、石榴、葡萄等,刺绣艺人们将复杂的植物形象,经过提炼加工,重新组成,创作出形象鲜明,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装饰味浓厚的刺绣纹饰。

例如:莲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也是很多人喜爱的创作素材,设计师喜欢设计跟莲花有关的纹样,莲花与鱼纹结合,体现出“连(莲)年有余,喜结连理(鲤)”的吉祥寓意,表现美好的爱情,常用鸳鸯与两支莲花一起寓意为“并蒂同心”。牡丹纹也是大家喜爱的纹样,色彩艳丽,雍容华贵。牡丹,花之富贵者,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是刺绣艺人常表现的装饰题材,技法上采用平针与挑花相结合的手法,形态写实,线条自然明快,有较为丰富的层次感。

界首刺绣传承人刘兰英的刺绣针法多样,既有挑花又有架花;既能纤花又能和花;她缝制的香荷包上面就经常设计不同的植物造型,荷包里面放入精心配制的传统香料,外围使用金丝线缝合三圈,植物图案配色鲜艳,并配以五彩珠子做配饰,植物纹样栩栩如生。

(三)动物纹样

在界首刺绣纹饰中动物纹样取材广泛,不仅有现实生活中的动物纹饰,如鱼纹、鸟纹、鸳鸯纹,老虎纹等,还有一些传统神兽的龙凤、狮子、麒麟等人们臆造出来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形象。这些纹饰用于较多的就是生活用品,如状元帽、肚兜、虎头鞋、绣花帐檐、围嘴等。 例如:孩子们穿的虎头鞋,夸张的两只大眼睛和两只耳朵分别用铜丝细细缠绕在绣制帽上,孩子们穿上鞋子,眼睛、耳朵上下摇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造型让大家爱不释手,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鸟纹与凤纹是刺绣常用的纹饰,寓意吉祥如意,表现手法通常用夸张生动的形象来展示灵动飘逸的造型特点。龙是中国四大神兽之一,在古代象征着皇权贵族,现代的寓意是平安长寿,吉祥安康。刺绣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主次分明,体现龙的灵动变化,刺绣的针法疏密有致,二龙戏珠是常见的创作题材。界首刺绣中帐帘绣品“龙凤呈祥”以黄锦缎为主料,腾飞的巨龙配以鲜艳的翠绿色,欢快的凤凰配以耀眼的大红色,周围饰以几朵蓝色的祥云,龙的鳞片和凤翎巧妙地用金银丝线刺绣,闪闪发光,色彩对比鲜明。整幅作品在色彩上讲究大红、大绿、大紫,以黄锦缎为背景色,配用金丝银线,并用彩珠、金属片和金丝穗来加以配饰,整个绣品更加完美精致,光彩照人。

(四)民间故事纹

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故事是中国民间艺术常用的素材,依据当地文化发展因素、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界首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有剪纸、木板年画和蓝印花布等,还有苗湖书会、鼓书等戏曲文化为界首刺绣纹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老鼠娶亲》这一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也是界首刺绣传承人刘兰英师徒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民间艺术家选择这个民间故事进行创作,不同艺术形式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各有特色,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在刺绣作品中利用不同的针法组合,根据故事情节加以设计体现不同的肌理效果和质感。作品注重细节,为丰富画面效果,艺人们会设计出不同的配饰加以点缀,让画面的效果更加生动逼真。色彩选用了大量纯度不同的红色来体现娶亲敲锣打鼓的欢庆场面。

《五福拜寿》则是另一件更具意义的作品,即《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整幅作品寓有祈福、吉祥、祝愿的意义。一般刺绣艺人选择此故事,目的是体现吉祥如意的寓意。绣品用色考究,体现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界首刺绣的审美意义

界首刺绣纹饰是艺术家在劳动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设计的刺绣纹饰不仅贴近生活,而且符合艺术美学的审美标准,变化与统一,抽象与具象,艺术与生活,界首刺绣纹饰“以达到神似并且以神驳形,以虚带实,以藏胜露,虚实相生;而且含蓄夸张,突破自然形态的生活局限,以表现有限唤起无限”[2]。

界首刺绣纹饰题材丰富,表现手法贴近民间文化,丰富多样,给传承民间文化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体现了物化符号所传递的审美意象。绣品上的造型艺术不仅包含了动物、植物、民间故事、几何形等创作符号,同时也具有行为符号的意义,反映界首人民的生活习俗,能够带给我们美妙的审美体验。我们需要客观地总结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正确看待传统民间艺术,努力在传统基础上拓展现代设计,并将传统艺术置于当代艺术语境中,使我们的传统艺术在未来拥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表现手法,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只有这样,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才能发扬光大,才能永远传承下去。

[1]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2]成葆德.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弘扬[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校:余中华)

Aesthetic Image of Jieshou Embroidery Decoration Art

LI Yonghui, ZHAN Xuejun

(College of Animation,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China; College of Fine Art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41000,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in North Anhui, Jieshou embroidery is a form of folk art handed down with the cultural evolution. Regional folk culture influences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Jieshou embroidery. The decoration content of Jieshou embroidery comes from life, and the art form is rich and diversified, which reflects the profound penetration of social thoughts into the folk art in each period. Meanwhile, it reflects the overall thinking form, aesthetic tast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eople in Jieshou. Jieshou embroidery, as a form of folk art, has totally differ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other embroidery patterns, and the most typical one is that it uses a unique stitching method combining plain stitching and cloth art to show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broidery pattern.

embroidery patterns;folk culture;theme and style

2017-03-02

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编号:GXFXZD2016294;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立项课题“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刺绣的活态传承”,编号:SK2015A683。

李永慧(1981— ),女,安徽界首人,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詹学军(1965— ),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J523.6

A

1008-4681(2017)03-0129-03

猜你喜欢
界首绣品民间艺术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安徽界首:生姜种植拓宽增收路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