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浅析

2017-03-21 14:19杨支才
关键词:理论课师生教学内容

杨支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浅析

杨支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的总体要求,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适应新要求,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分析制约引领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角度提出超越课堂教学困境,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改进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需要反思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新理念和新措施,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大学生价值理性的有效建构。

一、适应新要求,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

适应立德树人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四为”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赋予了教育价值培育的新内涵。培养“四为”人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这需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引领、价值引导和实践指引的核心作用,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适应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期待,需要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当前,“大学生群体人生态度积极,乐于奉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较高,普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观念,道德认知状况良好,具有强烈的道德意愿和高度的文化自信。”[3]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在受到自身知识、成长阅历局限的同时,还受到复杂的社会思想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也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品性的建构。“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释疑解惑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仅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的主体需求。

二、直面新问题,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的制约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面临着系列新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合力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制约其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的诸多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学理念上,师生主体性有待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的价值教育属性更强调师生双方以教学主体的角色融入教学实践过程,在平等对话中共建、共享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动态生成。源于传统的“外烁论”教育理念,秉承工具性教育理解,教师往往将自身置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工业化生产情境,将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演绎为基于“课程”和“教材”的“讲课”,表现为单向度的知识“灌输”。而学生则呈现为“听课”,基于学分任务而消极静听,置身与课堂交往之外,缺少主体性参与。无限丰富的教学实践反倒呈现为教师的“独白”,“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忽视了意义。”[5]师生在场,可能并不相遇,难有同频共振的思想共鸣。

在教学内容上,现实针对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问题在于如何将深刻的理论大众化,生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而让学生觉得“通俗易懂”,深切体会到理论的魅力,感受到真理的光辉。作为教学最重要中介的教材本身,尽管不断调整和更新,“隐性”的对话主体和内容获得进一步完善,但就其现实的引导力、影响力而言,仍显不足。以教材为“蓝本”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体系化传授,联系社会现实不够,关照学生疑惑不足,就理论谈理论,偏重“静态”的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课堂教学则显得宏观抽象,单调枯燥,远离生活,缺乏亲和力,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性有待创新。学生是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发展自身的,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逻辑前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即是以尊重并激发学生内在的主体性为导向,在师生对象化活动与交往活动相统一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论引领和价值理性的建构。在机械认识论和工具理性的教学价值观影响下,教学实践通常呈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训话”。师生人格相遇而灵魂共舞的教学过程演变为师生之间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授—受”模式之下,“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三、探索新理念,在超越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6]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价值教育属性在功能上,体现为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将个体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融注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引领者。实现价值引领,发挥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理念与方法的超越中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建构对话教学,强化主体教育新理念。对话已不是单纯的言语交流,它内含了平等、民主、开放、理解、创造的意蕴。对话融入教学,表现为师生双方在彼此平等、开放、倾听的基础上,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为中介,以知识动态生成和价值建构为导向,促进双方“视界融合”。承载对话原则和精神的对话教学,在本体论、知识论及价值论意义上,都消解了“独白”形态,超越“我与它”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还原了“我与你”师生交互主体的交往关系,构建“生命共同体”,寻求平等而完整的心灵相通和精神相遇;超越知识的外在性与“客观中立”,寻求师生对教学文本的多元理解,探寻批判与创新的知识建构;突破教育与生活的藩篱,超越科学世界,寻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融通的教育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以师生主体性弘扬为旨归,在彼此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多元对话,实现知识和价值生成,促成师生,特别是学生人格的自我建构,培育和提升内在主体性,增强主体能力。践行对话教学的主体教育理念,师生都需要超越“授-受”模式,解构 “静听”格局,增强对话能力。而作为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师在补充性教育交往的课堂对话中,更好地担负起教学对话的组织、引导、协调、维持和保障职责。“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7]在对话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和身份也不断地转换,作为教师的学生和作为学生的教师同时在场,“在交往、互动、对话中,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思想与思想碰撞、心与心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求得共同发展。”[8]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需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超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建构生动活泼的课堂新生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真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9]针对性地设置对话的“话题”和“问题”,创设对话的“问题情境”。首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新”,突出对话“问题”的时代性。其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突出对话“问题”的现实性。再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活”,突出对话“问题”的开放性。对话“问题”应当贴近学生,兼顾内容的科学理论性和生活经验性,体现层次性和引导性,实现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和方法的提升。课堂对话不能局限于“文本”,而是要融通生活,不断地设疑、质疑、释疑,在感性经验与理性价值的融合中增进新的理解和共识。

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创新性。“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1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而后信仰”,没有理论认识上的清醒,难有行动上的坚决。在方法论意义上,力求整合课堂内外教育资源,融通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系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针对学生层次性和差异性,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与针对性,突出学生主体性参与,在适应学生中引导学生,实现教学供给侧的内容与方式创新。在具体方法上,由“独白”走向“对话”,师生通过对话情景的创设,共同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对话活动,如课堂读书交流、主题研讨、问题辩论、情景剧表演、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等等。教学采取的不同方法,其相同的指向在于激励学生融入教学,主动参与教学,亲身体验教学,进而实现知识和价值的升华。

[1][2][6]车魏.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

[3]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08-113.

[4]姜萍萍,春华.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5]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02(2):49-52.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32-35.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10]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A Brief Analysi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Gui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Zhica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ersist in strengthen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ement"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emphasized "make good u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main channel". Under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guiding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analysis constraints of the guiding ro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gui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mprov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Guiding role

杨支才(1971-),男,副教授。

2017-04-07)

猜你喜欢
理论课师生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麻辣师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