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化标注系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工具,能够帮助用户发现、分享和组织自身感兴趣的网络资源。系统中的信息交流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交流主体之间借助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化标注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服务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使用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信息交流模式,理清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信息传播途径与方式,为从不同模式下的信息交流各个环节出发分析影响社会标注系统中信息共享效率做准备,为优化社会标注系统的各功能提供依据。
社会化标注系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Web页面、图片、视频、音频、图书、学术资源等)的工具,用户在系统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来选择合适的词汇为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资源添加标识,帮助用户发现、分享和组织其所感兴趣的网络资源。目前,常见的社会化标注系统有新浪微博、豆瓣网、百度文库、豆丁网、Flickr(图片分享网站)、Delicious(美味书签)、YouTube(视频网站)等网站。
社会化标注系统包括用户、资源和标签3个基本要素[1]。其中,用户是对资源添加标签的人;资源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标签是用户对资源进行标注的关键词,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描述。1个用户可以用多个标签标注1种资源,1个标签可以标注多个资源,1种资源也可以被多个用户标注[2]。
信息交流是指人们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它渗透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信息交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揭示信息交流的基本规律和指导信息交流的实践,国内外学者在全面分析和总结信息交流现象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信息交流模式,如拉斯韦尔5W模式、申农—韦弗通讯模式、布雷多克的7W模式、门泽尔—米哈依洛夫模式等等。这些信息交流模式可归为两大类:一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即对信息交流一般化的基本过程的模式化描述;二是信息交流的个别模式,即对具体的信息交流过程的模式化描述[4]。
社会化标注系统的运行可以看作是用户、标签、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示为一个元组:F=(U,T,R,A) 。U、T、R分别表示用户、标签和资源的集合; A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且A⊆U×T×R,(u,t,r) ∈A 称为标签分配,即用户u给资源r添加标签t[5]。用户(U)、资源(R)、标签(T)是社会化标注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用户是系统中资源的发布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用户通过对资源进行标注实现资源的组织与共享,既方便自己再次查找资源,也有助于其他用户找到所需资源;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音频、视频等,由用户产生、管理和控制;标签即用户对资源进行标注的某种标识,起到桥梁作用,将用户和资源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化标注系统运行的基础。
一是标签路径。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标签起到桥梁的作用,将用户与资源联系起来,用户通过标签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二是关注好友路径。关注好友路径是用户通过关注其他用户,将被关注者作为信息源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与被关注者进行会话等方式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2.3.1 “人”与“人”交流
一是个人间的信息交流。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关注”来建立联系,进而通过会话的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此外,用户也可以对系统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论,进而达到与话题发起者之间的交流。
二是组织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是指组织内各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包括组织内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的信息交流[6]。组织内的信息交流是指组织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联系,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兴趣小组,小组中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发帖、评论的方式进行交流。组织外的信息交流是指组织向外界输出信息或从外界输入信息的行为,每个用户加入的兴趣小组不同,同一小组内的成员也可能加入到其他兴趣小组;同一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将他们从其他小组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分享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推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2.3.2 人与机器交流
社会化标注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豆瓣网现分为豆瓣读书、豆瓣电影、豆瓣音乐、豆瓣同城、豆瓣小组、豆瓣阅读、豆瓣FM等多个版块[7],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入相应的版块查找相关的信息。
人与机器交流具有双向性,即人可以与机器进行交流,机器也可以与人进行交流。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在系统的搜索框中输入自己所需信息的关键词,系统根据用户的要求从系统中找出相应的信息资源呈现给用户。用户通过对该资源进行标注、评论反馈给系统,系统对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后存储于系统中。
2.4.1 兴趣小组
兴趣小组是由多个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组成的一个小组,发/回帖是小组内成员的一个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方式,每个兴趣小组都有发表话题和回复帖子的功能区。一方面用户可以发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如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个人经验和心得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回复帖子对其他成员的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其他成员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用户通过发帖、评论等方式达到信息交流与共享的目的。
2.4.2 关注好友
在社会化标注系统的一些网站中均设有关注栏,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好友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用户,将被关注者作为自己的信息源。用户关注好友之后,关注者与被关注者通过会话等方式实现交流互动。用户关注的好友越多,获得的信息资源就越多[8]。
2.4.3 词语搜索
当用户需要快速查找一些信息资源的时候,用户可以在搜索框输入若干关键词或者标签,社会化标注系统就会自动查找系统中的相关资源,将相关度最高的资源一一列出,用户根据搜索结果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交流。
2.4.4 个性化信息推荐
个性化信息推荐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行为等向用户推荐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信息。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信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而且不同用户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各不相同,因此对信息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化标注系统的个性化信息推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推荐、标签推荐、相似用户推荐。
一是信息资源推荐。社会化标注系统根据用户使用的标签、浏览过的内容和标注过的资源来为用户推荐信息资源。如在百度文库中搜索“C语言教程”,点击某一搜索结果“C语言经典教程”,在页面的右侧就会出现“相关文档推荐”。
二是标签推荐。社会化标注系统在新用户注册时会提示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签,以此向用户推荐相关资源。标签推荐是系统对各类资源所标注的标签进行分析,得到该类资源最常用的标签,当用户对资源标注时,系统会给出常用标签供用户选择。
三是相似用户推荐。一方面系统通过某一用户感兴趣的资源找到对该资源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进而推荐给用户;另一方面系统通过对某一用户使用过的标签进行分析,发现与该用户有着相似标注行为的用户并推荐给该用户[9]。这种方式有助于相似用户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豆瓣网是一个集个人主页、兴趣交友、小组讨论、收藏推荐于一体的社区网站,创立于2005年3月6日,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是Web 2.0网站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网站[10]。用户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也可根据其他用户的标注结果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豆瓣已成为深受用户喜爱的社会化标注系统,是用户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
记录分享、发现推荐、会友交流是豆瓣在用户网站使用指南中的对用户站内路径的指引,分别对应豆瓣导航的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三大组成块[11]。
豆瓣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用户在网站上可以自由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分享对事物的看法等[11]。豆瓣用户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加入兴趣小组、关注好友、个性化信息推荐3种方式。
3.2.1 兴趣小组
豆瓣网中的兴趣小组即豆瓣小组,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豆瓣成员组成,内容包括文化、行摄、娱乐、时尚、生活、科技等各个方面。在小组介绍的下方,用户可以看到“最近话题/最热话题”及“发言”按钮。
3.2.2 关注好友
在豆瓣网中任意一个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关注此人”添加到自己的好友列表中,便可以在自己的主页中看到对方的动态(个人日记、评论等),通过对其动态进行评论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通过给对方发豆邮来进行交流。
3.2.3 个性化信息推荐
一是信息资源推荐。用户在豆瓣网中看到任意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音乐,都可以点击“想读/看/听”“在读/看/听”“读/看/听过”将其列入自己的收藏夹,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这些收藏习惯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然后通过“豆瓣猜”向用户推荐一些最可能感兴趣的东西。用户收藏得越多,豆瓣推荐的东西越有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方便用户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2]。
二是标签推荐。在豆瓣“读书”版块搜索书目《世界因你不同》,显示的标签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标签“李开复”位于首位,点击标签“李开复”就会出现以“李开复”作为标签的其他图书,如《与未来同行》《做最好的自己》等相关书目,使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找到相关内容。
图1 豆瓣网《世界因你不同》的标签
三是相似用户推荐。在豆瓣网中,当用户进入读书、电影、音乐版块时,会看到 “谁在读这本书/看这部电影/听这首音乐”,用户就可以以此为线索,找到具有共同兴趣的用户,与他们结为朋友。双方可以针对某一事物进行交流,从与对方的交流中获得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一是突破时空限制。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信息交流的需求,就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流,方便快捷。
二是自由性高。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可以自主地浏览和获取信息资源,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感兴趣的信息资源进行标注与评论,形成描述资源特征的标签,并对所有用户开放。
三是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由于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信息发布者发布的信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由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交流有着明确的目的,故对其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四是共享性高。社会化标注系统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在系统中,用户通过一个标签就可以搜索到所有使用它标注过的资源。信息发布者将信息发布后,信息接收者通过阅读和评论与其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还可以是多对一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分享给他人。
五是信息发布和反馈的时效性强。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系统会第一时间将新的信息资源推荐给用户,用户也可以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价值。
一是信息交流过程和结果受用户的主观性影响。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大多数信息交流属于非正式交流,没有规范的格式,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交流者主观因素而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信息交流的结果。如用户在搜索信息资源时会受到自身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在利用会话模式进行交流时容易受到自身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制约。
二是标签的自由性容易在系统中产生信息冗余。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发表、浏览、评论、标注任何信息,用户的标注行为和标注用词不受任何限制,在用户主观意愿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无用标签,不仅降低了信息的利用价值,对用户获取信息产生误导,还耗费了系统资源。
三是系统之间的交互性较低。虽然现在系统都具有对资源添加标签和分享标签的功能,但由于各系统在语义表达上存在差异(例如有些系统区分字母的大小写,有些则不区分),因此阻碍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一是系统在用户添加标签之前对用户进行一些标注提示来提高用户标注的质量,如标签应是有意义的,标签应与资源内容相关等等;二是系统在后台要做好词典构造功能,对于语义相同和相近的标签进行关联,对于通用标签与专用标签的组配应用制定规则,提高资源检索效率[13];三是加强用户标签的拼写、语义检查工作以及标注时的标签推荐工作,提高用户标注的准确性;四是系统管理者在后台要做好筛选与过滤,将社会标注与专业标引相结合,剔除无用标签,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对一个或多个社会化标注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聚合,有助于加强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度;删除系统中的无效资源,提高社会化标注系统的信息服务质量,甚至实现资源的跨系统共享。例如先利用形式概念分析、聚类技术等手段按需实现单系统内的资源聚合架构,再对两个系统的资源聚合架构进行相似度对比,通过映射与桥接,对两个系统的资源聚合架构进行整合,建立两个社会化标注系统的多维度关联,实现跨系统的资源聚合[14]。
个性化信息推荐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信息行为等,向用户推荐可以满足其需求的信息,有助于用户找到其最感兴趣的信息,使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快捷有效,从而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一是在信息推荐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个性化推荐的质量,对用户行为的跟踪与判断需要结合用户的兴趣爱好和长短期需求及时调整,既要重视挖掘用户的基本兴趣,更要注意用户兴趣的变化,以便将信息更准确、及时地推荐给用户;二是系统通过对挖掘到的用户信息进行分析,构建出可能的用户兴趣模型或者兴趣结构图,使个性化推荐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及时性发生质的变化。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用户不能因为该系统的自由性与个性化而随意添加标签,如添加一些与该资源无关的标签。一是社会化标注网站或系统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些标注帮助指南,引导用户进行准确、有意义的标注,从而提升用户的标注素养;二是对系统中标注资源多、标签规范程度高的用户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以“积分制”“荣誉制”等方式鼓励这些用户。
社会化标注系统作为Web2.0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网络资源组织与共享的系统,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自由选择标签对资源进行标注,既方便了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检索,也可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社会化标注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以及多元、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信息交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本文对其信息交流模式只进行了初步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